第一百五十章俘奴公孫,鐵骨錚錚

  帶著來自漠北地區寒意與肅殺的秋風呼嘯而來,穿過公孫越長杆刀刀背上的孔洞,發出令人膽寒的嗚嗚聲。Google搜索閱讀孔洞上的扣環也叮叮作響,公孫越低吼道:「這是催你上路的聲音,聽到了嗎?」

  本準備率兵支援正面卻被張遼攔下的他,將正面不利的怒火,殺將翻盤的幻想,都集中在了張遼身上。

  「殺了我,那邊還有張遼指揮,你和你的部隊還是死路一條。聽我勸,還是投降吧。」張遼在努力作著友情提醒。他已聽得通訊兵來報說局面對己方有利。在他看來,公孫瓚的親族投降,能夠對敵軍造成軍心士氣上的最大化打擊,從而獲得一場近乎完美的勝利。

  公孫越大怒,在他看來,勸降的話語是對他人格的侮辱。他猛地一夾身下驌驦馬,揚起長杆刀,如同一支離弦利劍般直取張遼。

  張遼見公孫越衝來回馬便走。公孫越見張遼逃走,心中必勝之心更增了幾分,不由自主地催馬猛追。

  張遼逃跑時卻並不催馬緊跑,而是緊跑一截,緩跑一截,只有在公孫越逼近之時,才打馬狂奔。

  追了一會兒,公孫越心覺其中有詐,勒馬欲止,卻見不遠處張郃同九原軍主力匯合後,正全速殺來。

  公孫越猛然醒悟:原來張遼早起了生擒的心思,只是獨自一人沒把握做到。而先前雙方相遇處并州軍兵力過少,也沒把握做到這一點。剛剛張遼一路狂奔,就是為了把自己引到大部隊附近好活捉自己。

  公孫越二話不說,剛打馬回頭將走,卻聽得嗖嗖的利箭破空之聲從背後傳來。尚未弄清楚利箭射中哪裡,他便被馬兒顛下來,滾落在地,看來是屁股中箭的馬兒吃痛後把自己顛下來的。

  落在地上的公孫越明白這下插翅難逃,於是強忍雙臂上的劇痛,想要拔出腰間佩劍自刎,卻發現雙臂不聽使喚,原來雙臂已經被摔斷了。

  公孫越在無法藉助臂力的情況下掙紮起身,向敵軍所在方向望去,只見兩名騎著白馬,身上仍然穿著公孫瓚軍衣甲的騎手正搭弓上箭,對著自己的方向。看來之前的兩箭約也是他們射的。他們的前方數十名九原軍騎士在張遼的帶領下飛馳而來。

  公孫越頓時暴跳如雷,張口大罵,兩名射箭騎手立刻耷拉下了腦袋,以手遮面。

  公孫越沒罵幾句,便被迅速趕來的張遼等人堵住嘴巴,而後五花大綁捆住,就連折斷的雙臂也沒放過。

  被押到劉旭面前的公孫越雖被堵上嘴巴,卻一直發出嗚嗚嗚的聲音,當然不用想,肯定不會是好話。

  兩名健壯衛兵摁住公孫越肩膀下壓,卻仍無法讓他下跪。張燕使個眼色,兩人便拔刀出鞘,以刀背猛擊公孫越腿彎,公孫越的雙腿便立刻彎了下去。他臉上的痛苦表情也因這兩擊變得更深了。

  劉旭看著公孫越如此硬漢,心中反生出一股敬佩,儘管面前的這個人,是一個自己的危險敵人。

  對應地,則是公孫越享受了一般戰俘難以遇到的尊敬語氣。

  「將軍要不要先去療傷?」劉旭問道。

  「嗚嗚。」伴隨著劇烈的搖頭,公孫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將軍還想去打烏丸人嗎?」劉旭突然冷不丁地問了這個與前面的話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但這話確確實實碰到了公孫越的心坎。

  公孫越自十八歲開始,便跟隨堂哥公孫瓚與侵擾中土的烏丸人浴血奮戰。同烏丸人作戰的時間,要遠遠比同各路諸侯作戰的時間長。

  公孫瓚與劉旭作戰時,公孫越也時常勸說哥哥與其與他作戰,不如把精力花在對付烏丸人身上。反正對付烏丸人,也能開拓不少土地。當然,每逢此時,公孫瓚只會以頭腦簡單,不曉事等話語加諸公孫越。

  公孫越頓時沉默,他何嘗不想繼續痛擊四處侵擾的烏丸人,只是若答了是,必然落入了劉旭言語圈套。他不可能背叛公孫瓚,但也想在日後能夠有機會,痛懲烏丸狗賊。效忠哥哥與驅逐烏丸在他心目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今日就失去生命,日後如何痛懲烏丸人?

  見公孫越已經動搖,劉旭也笑了笑,命人道:「將公孫將軍帶下去療傷,好吃好喝伺候著。」

  公孫越不反抗,但也不起身隨押送者行走,幾個衛兵只好將他抬出了大營。

  公孫越走出一會,大營中便立刻炸了鍋。

  「主公,這匪賊如此無禮,為何不斬了他?」顏良性急地問道。

  趙雲和已經完全康復任職的伍天錫等人也隨聲附和。只有身為袁軍降將,較為低調張郃,以及之前部下傷亡慘重的張遼沉默不語。

  「死公孫越對我們更有利,還是活公孫越對我們更有利?」劉旭淡淡發問。

  見眾人一時語塞,劉旭開始耐心勸服:「公孫越作為敵人君主堂弟,又是敵軍中資格較老的高級將領。這樣一個人,不要說為我軍效力,哪怕只要被我軍俘虜後在我們這邊生活,對敵軍而言,都是一個政治上,軍心士氣上的沉重打擊。」劉旭清了清嗓子,「再說,公孫越早年也打過入侵的烏丸人,為出過力。這樣的人現在作了俘虜,同為男兒的我又怎麼忍心草草殺掉?」

  眾人頓時下拜齊呼:「主公英明!」連喊五聲方罷。

  送走諸將後,劉旭心潮難平,陷入了波瀾起伏的思潮中。

  中國自古以來,抗擊入侵者的英雄良將無數。衛青,霍去病,祖逖,岳飛,于謙……這其中,卻又有多少人最後不是亡於敵人的刀劍之下,而是或直接,或間接地死在了同胞的手中。劉旭發誓,日後只要能夠有一絲餘地,他就不會殺死抗擊過外敵而被自己俘虜的敵軍將領們。

  哪怕是好吃好喝養著他們而不能用,劉旭也心甘。因為劉旭還有一個比削平群雄更加高遠的目標,這種人是劉旭實現目標的寶貴助力。

  處理完畢公孫越後,劉旭召開會議,決定下一步的作戰方針。

  根據現場統計以及探子來報,公孫瓚此次含不治身亡的傷員在內,共戰死七千二百人左右,被俘人數約有二十多人,皆是騎兵。

  九原軍戰死及不治身亡者則有步兵七千九百六十人,以張遼部隊為主,援軍中只有少量步兵死傷;騎兵損失則有一千三百二十一人,主要是在與公孫越交鋒初期產生的;弓手戰死九百。

  眾將聽完這一情報後,除張遼外紛紛面露輕鬆顏色,從表面上看并州軍傷亡元合計數遠高於公孫瓚,但公孫瓚失去的全是騎兵,而且是精銳騎兵。

  反觀并州軍,死亡人員以步兵為主。用并州軍騎兵損失抵扣掉公孫瓚部隊的騎兵損失後,并州軍相當於以約八千步兵,九百弓手,換取了近六千名精銳騎兵。這在冷兵器時代,已經是一個極其理想的交換比例了。

  基於這一結果,大多數將領建議繼續追擊公孫瓚,只有張郃張遼二人一言不發。

  張遼的沉默是出於此次戰鬥中自身的失誤以及部下傷亡的慘重,張郃的沉默就讓劉旭很好奇了,作為袁軍降將的他此時沒有選擇附和,想必是另有一番說辭。

  劉旭便將目光投向張郃,張郃的眼神卻有幾分閃躲,劉旭於是開口道:「儁乂此番,必有高見,我等願洗耳恭聽。」

  話語簡單,但張郃明白此番是無法推辭了,告罪一番後。張郃便開了口。

  張郃金口一開,便語驚四座,整座軍帳內頓時沉默下來。

  營中垂手侍立一旁的軍士也更加繃緊了站姿,呼吸都不敢太大。此時眾人耳中除了張郃的陳詞外,便只剩了西風的嗚嗚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