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趙雲和文丑帶著支援大軍一路追殺西涼敗軍,趕到皇宮的時候,董承正在帶著西涼軍馬在城樓下耀武揚威。
這傢伙,原本也算是西涼出身,對於西涼軍的戰鬥力過於神話,以為西涼兵馬天下第一。
現在自己手底下有兩萬大軍,可以縱橫天下,所向無敵了。又知道沮授他們不過才一萬人馬的,兵力是自己的一半,更是小覷他們。以為破冀州人馬必矣,攻占皇宮不過是早晚的事情。
然而,在進攻了好幾撥都沒有任何進展,反而留下了成堆的屍體,至今還沒有踏入城樓上,也沒有給守城的冀州士兵,造成像樣的威脅。
看著進攻的西涼兵,又退了回來。董承也都著急了,看不下去,接連斬殺幾個帶頭後退的西涼將領之後,又讓手下將領重新組織衝鋒。要求他們不要怕,也不要停。
而自己卻騎著戰馬,來到了城樓前面,弓箭的射程之外,對著城樓上大喝大叫。
「對面的冀州軍馬聽著,你們已經被包圍了,現在整個長安完全處於我大軍的控制之下。你們要是不想死,就趕緊投降。否者城破之日,就是我大開殺戒之時」。
雖然進攻不順,但董承還是沒有正是冀州人馬的戰鬥力,對於自己的手下兵馬很是信服。有點囂張的,故意哄騙冀州軍,勸降他們。
聽到董承有點囂張,在煽動蠱惑人心。你還別說,冀州人馬聽到他的蠱惑聲,還真有點騷動,軍心有點不穩。
對此,沮授早有準備,只見他很輕蔑的看著底下的西涼大軍,對著城下笑道。
「哈哈,我看你們不過是自欺欺人吧。到現在還沒有攻入城樓上,還敢說已經控制長安了?不過是白日做夢罷了!至於讓我們投降,真是很傻很天真。我主公大軍已經在路上,估計今天就回來了。到時候你們都自身難保,還敢在此蠱惑我大軍軍心,真是不怕死!」。
順著沮授的意思,朱靈也站出來,舉著武器,喝道「哼,一群烏合之眾,也敢在我軍面前耀武揚威。不怕死的就過來,爺爺在此等著孫子們過來送死!」
「對呀,將軍說的很對。孫子們,快過來送死,爺爺這裡有好東西,招呼你們!」
「哈哈,不怕死的過來,和老子較量一下!」
「我看敵將是個軟蛋吧,還是回家繡花去吧!」
這一席話,說的冀州士氣為之一振,都吩咐附和,嘲笑底下的西涼兵,等著他們過來送死。
各種污言穢語,衝著西涼大軍就是一頓嘲笑,把他們氣得夠嗆。而作為他們的首領董承,更是氣滿於胸,險些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你,你們,真是不可救藥。既然如此,全軍聽令,給我殺。攻入皇宮,殺光這群砸碎」。
董卓氣的夠嗆,見自己出馬打擊敵軍的士氣,不但沒有作用,反而起了反作用,讓他士氣更加高漲了。而自己這方卻惹了一肚子晦氣,受了罵。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都這樣誰還能忍住,反正董卓忍不住了,就叫囂殺光他們。手下的西涼大軍也是群情激憤,一般只有我們罵別人的,那有別人嘲笑我們的。
這還忍得住,不能忍就干吧。於是就三三兩兩的結成攻城小隊,不需要將領指揮,朝城樓繼續發起進攻。報仇雪恥,殺光這群畜生。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迎接他們的是亂箭齊發,滾石滑落,還不到一會。西涼兵就丟下了大批的屍體,又退了下來了。
見手下士兵又敗退下來,還不敢在衝鋒了。把在傍邊督戰的董承,氣的哇哇大叫,有點暴跳如雷,但還是無計可施。
正在無計可施的時候,突然見身後,幾面旗幟迎風招展,大隊人馬趕來了,應該是自己的援軍到了。
董承有點興奮,心想這會可以報仇雪恨了。仔細看了一眼之後,臉色大變。一下子就跌坐於馬下,不知道怎麼辦了?
一看董承這表情就知道來的是敵非友,要不然他不是如此顯得很無助,也很無能。
等近了一看,果見是「趙」、「文」等袁家軍旗號,冀州的援軍到了。
朱靈在城樓上,站得高看得遠,見袁家的旗號,迎風飄揚,知道主公大軍到了,很是興奮,大喝道。
「兄弟們,主公援軍到了。大家和我一起打開城門,迎接軍隊進城。前後夾擊,殺光他們!」
「打開城門,殺光他們!」
「打開城門,殺光他們!」
不要朱靈特意提醒,冀州軍馬也看到主公援軍到了,並且來的還是冀州大將趙雲、文丑。見此他們很是振奮,俱興高采烈,殺氣騰騰的叫囂道。
什麼,竟然是戰神趙雲親自領軍來了,西涼兵還哪有什麼抵抗力,沒有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就算好的。
又見自己主帥不爭氣,嚇得魂飛魄散,跌坐於馬下。無不喪氣,主將如此,還抵抗什麼?
也不知道誰帶的頭,把武器扔到了地下,作投降狀。其他的西涼士兵,有樣學樣,紛紛丟下武器。蹲在地上,把手舉起來,投降了,連一個抵抗的都沒有。
趙雲持槍縱馬而來,見西涼兵都投降了,就招呼手下士兵去收降他們。
文丑興沖沖的而來,原本還以為可以好好大殺一頓,結果卻遇到全軍投降。氣的他當時就罵罵咧咧的,不停的抱怨。
「媽的一群沒有骨氣的傢伙,這樣就投降了。老子還沒殺過癮的,真是晦氣!」。
見文丑得了便宜還賣乖,趙雲出言打斷,提醒道「好了,正事要緊。我們還是趕緊收降他們,去見過沮授先生,聽他指揮,收復長安吧。」
聽趙雲這樣一說,文丑也反應過來,就一起招呼手下去幫忙,收降敵軍。
之後二人就不管其他了,包括還癱在地上的董承。一起來到城樓下,去匯合朱靈他們。按照主公的授意,聽沮授軍師指揮,去部署下面的行動,好收復長安,在迎接主公大軍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