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在幽州很得民心,因此,易縣周圍的百姓聽了劉虞的命令之後,立刻開始搬遷。
既然州牧府以後要給他們賠償,那家裡的破舊東西還要什麼呀!
對此,公孫瓚也沒有阻攔。
通過這些年的打仗,所有諸候都意識到了人口的重要性。
為什麼公孫瓚和劉虞在幽州就能招募到十幾萬兵馬呢?
就是因為黃巾之亂時,有許多百姓都逃到了遼西遼東一帶,而後來又慢慢的搬遷到了北平、廣陽、漁陽、涿郡等地,這才讓他們不但有了豐富的兵源,而且不缺糧草。
所以打仗,儘可能的避免損壞莊稼,以及禍及無辜百姓。
看著那些拖兒帶女的百姓暫時無處居住,劉虞乾脆讓兵士們騰出了一些營帳。
隨著百姓陸續的離開公孫瓚大營附近,劉虞也慢慢的做好了出兵的準備。
然而,就在一切準備就緒,第二天就要決戰的時候,當天晚上,劉虞在睡夢中被驚醒。
只見大營當中火光沖天,喊殺聲、慘叫聲不斷。
「不好,公孫瓚來劫營!」劉虞大驚。
他沒想到公孫瓚膽敢來劫自己的大營,更沒想到有這麼大的陣仗。
公孫瓚只有兩萬兵馬,而他有十萬大軍,即使來劫營,那也是以卵擊石!
可是現在,他的大營明顯已經亂作一團,看樣子公孫瓚是全軍出動啊!
「主公……主公不好了……」這時,護衛統領魏攸慌慌張張的衝進了帥帳,只見他的臉被煙燻的黑一塊紫一塊,盔歪甲斜,非常狼狽,「大營走水了,到處都是敵軍,主公快隨我殺出去!」
「不必驚慌,公孫瓚只有那麼點兵馬,我們正好一戰滅之!」劉虞在剛開始的慌亂之後,現在倒是非常鎮靜。
公孫瓚的那點兵馬,他還沒有放在眼裡。
「主公……」魏攸直搖頭,他本來就不主張打這一仗,他覺得,以劉虞的威望,一定能夠收降公孫瓚,滅了公孫瓚也等於自斷臂膀,可劉虞的決心已經下了,而且連程緒都給殺了,他沒有再勸,「主公,我們中計了,那些百姓中,有不少是公孫瓚的兵士假扮,正是他們四處放火,讓我們的大營混亂,現在根本無法集結兵馬,而公孫瓚正向帥帳殺來,若不撤,可就來不及了……」
魏攸說完,也不管劉虞同意不同意,立刻命令幾名兵士將劉虞拖出帥帳,架在馬上,然後帶領著一千多護衛,向大營外面衝殺。
由於是夜晚,到處是火光和喊殺聲,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混亂無比。
魏攸和劉虞殺出來之後,也不知道方向,只顧逃命。
一直到天亮的時候,人困馬乏,實在跑不動了。
一打聽,前面不遠處是居庸縣城,於是趕緊到城中休整。
劉虞一面派人收攏殘兵,一面打聽齊周、鮮于輔、鮮于銀等將領的情況。
好不容易收攏起了三千多殘兵,可是很快壞消息傳來,公孫瓚率領數萬兵馬,殺過來了。
居庸本就是一座小縣城,公孫瓚的大軍到了之後,立刻將城四面合圍。
劉虞仰天長嘆,這是天要亡他,要亡大漢呀!
居庸要守住幾乎不可能,只能寄希望於閻柔能夠將兵馬收攏起來,解居庸之圍。
北方戰火紛飛,江南水鄉卻是一片祥和。
春夏之交,天氣越來越暖和,南方的景色也越來越優美,陶應繼續在江淮之間體察民情。
現在有美人相伴,讓陶應的心情更好。
當然,他的目的不全是為了遊玩。
他所過之處,無論哪些官員,以前是怎樣的狀態,以後那都是幹勁十足啊!
主公都肯定他們了,能不賣力嗎?
水利工程已經越來越成熟,一架架龍骨水車立在河道湍急處,幾乎所有的良田都能得到灌溉,應對明年旱情,應該沒有問題。
至於說蝗蟲災害,歷史上記載主要在黃河流域。
不過淮南地區也容易出現蝗災,好在官員和百姓每年都對蝗災有所防範,陶應每過一地都要進行檢查,做的好的進行肯定,做的不足的,馬上改進,讓所有的官員和百姓都要明白,防患於未然。
這一日,陶應的船隊到了臨淮東城縣。
在與縣令府的官員談論臨淮的青年俊傑時,縣令舉薦了魯肅,這讓陶應非常高興。
來東城縣的目的,陶應其實就是為了招攬魯肅。
臨淮東城魯家是是南方富商之家,與徐州東海糜家、冀州中山無極曾甄家齊名。
而魯肅在這一帶名氣更大。
黃巾之亂時,魯肅只有十三歲,面對蜂擁而至的災民,他沒有像其他那些世家一樣,將自己的錢財藏好,反而是大量施捨錢財,並低價給一些百姓售賣土地,甚至是贈送出一些,為此,深受百姓的擁戴。
許多賢者聞之,都與魯肅相交,並對其才贊口不絕。
雖然是商人出身,官宦子弟也對其很尊重。
這樣的人才,縣令當然要向陶應舉薦了,只是以前魯肅並未前往將軍府,縣令也沒有辦法。
這一次主公陶應來到了東城,縣令當然覺得是一個好機會。
他本來想派人將魯肅傳到縣令府,但陶應決定親自去一趟。
魯肅的才能到底有多高,熟知三國歷史的人自然清楚了,絕不是《三國演義》中那個憨厚的形象,周瑜之後能夠繼任東吳大都督,才能能低嗎?要知道東吳可是人才濟濟啊!
這樣的人才,值得親自去請。
得知平東將軍陶應親自前來,魯肅也沒有擺譜,在大門口迎接。
「草民魯肅,參見將軍!」魯肅向陶應行了一禮,「將軍光臨寒舍,未能提前遠迎,還望恕罪!」
「子敬何出此言,倒是本將軍不請自來,有些唐突了!」
魯肅將陶應、郭嘉、典韋、許褚等人迎進了大廳。
他一邊走一邊打量著這些人。
「平東將軍,果真人中之龍也!」魯肅心中讚嘆不已。
陶應的大名在整個揚州可謂如雷貫耳,但魯肅沒有接受縣令的舉薦,是因為他覺得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沒有見到陶應,他是不會下決心的。
袁術、孫策、孫堅,不也很有名氣嗎?
但現在看來,只是一時的英雄。
亂世已至,群雄逐鹿,大浪淘沙,到底誰才是值得自己效忠的雄主?
魯肅非常謹慎,主擇臣,臣亦擇主啊!
而現在看到郭嘉、典韋、許褚三人,魯肅已下定了決心。
郭嘉之才他本清楚,而典韋、許褚萬人敵的氣勢,他當然能夠感受到。
不要說平東將軍麾下的那些成名的大將,就這些人,足以襯托出他的不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