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主公!」郭嘉來到書房,向陶應拱手行禮。¤ (¯´☆✭.¸_)¤ ❻❾𝕤Ħᵘא.ⒸⓄ𝐦 ¤(_¸.✭☆´¯) ¤
「奉孝不必多禮!」陶應擺了擺手,然後將一些情報遞了過去,「這是暗衛送過來的,你且看一看!」
將來陶應將暗衛準備交給郭嘉,因此沒有瞞著。
長安和冀州的消息,郭嘉只是掃了一眼,並沒有多少關注。
「主公,劉繇、劉表、劉備三人,很可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
「你是說三劉會結盟?」
「對!」郭嘉點了點頭,「豫州如果在孫堅手裡,根本就沒有發展的空間,可一旦到了劉繇手裡,就不一樣了!荊州是豫州的後盾,而豫州又是荊州的屏障,劉表和劉繇又都是漢室宗親,在此皇權旁落之際,他們當然會有想法!」
「奉孝如何看待劉備?」
對於劉備,陶應一直沒有輕視,白手起家,最後能與孫權、曹操鼎足而立,建立蜀漢政權,其能力可想而知,此人絕不像《三國演義》中寫的那樣懦弱,絕對是亂世梟雄。
不過,陶應也知道,現在的劉備運氣太差,還不具備崛起的條件。
「主公,無論劉備走到哪裡,關羽、張飛都跟隨,以關羽張飛之能,無論是在公孫瓚或者袁紹麾下,都會得到重用,難道劉備看不出這一點,或者說不為他的兄弟著想?這只能說明,劉備野心甚大!如果屬下猜測沒錯,潁川不是劉備的最終目的!」
「那他的目的在哪兒?」
「南陽!」郭嘉用手指了指陶應書房中,那張簡易地圖上南陽的位置,「南陽是荊州和中原聯通的咽喉要地,劉表坐穩荊州之後,並沒有在這裡派太守,其目的是為了不與袁術衝突。而此時袁術被困廬江,孫堅也離開了豫州,那劉表自然要占領南陽了。可現在劉繇又到了豫州,他為了能夠結成聯盟,肯定要將南陽交給一個雙方都很信任的人,劉備顯然是最合適的!」
「劉備確實有梟雄之姿,不容忽視,他比劉表和劉繇都難對付!」
「主公慧眼如炬,嘉佩服!」對於陶應這句話,郭嘉非常認可,而且對陶應是真正的佩服。
現在的劉備,和劉表與劉繇比差的太遠,在陶應面前,根本就不夠看,可是陶應卻沒有輕視。
這樣的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作為主公,顯然是最合格的。
以前的大將軍何進,包括袁紹,郭嘉都見過,他們當時對十常侍以及董卓,根本就看不起,結果呢?
何進被十常侍所殺,而董卓把持朝綱,袁紹只能離開洛陽,袁隗也被滅了滿門。
假使他們當時有主公陶應一半的睿智,將十常侍和董卓稍微重視一下,又怎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
「南陽是個好地方,劉備肯定想要效仿劉秀,在這裡悄悄坐大,然後,他會把目標對準哪個方向呢?」
「那得看劉繇和劉表了,不過,劉備暫時與主公還沒有衝突。」
「奉孝,孫堅和劉表之戰,結果會如何呢?」陶應又問。
「孫堅必敗!」郭嘉的語氣非常肯定,「江東猛虎也是一位梟雄,可惜是玉璽害了他!」
「奉孝是說,劉表已經知道孫堅得到了傳國玉璽?」
「如果不是這樣,他為何要無緣無故的和孫堅開戰呢?孫堅只有兩萬兵馬,就算他有野心想圖荊州,但也絕不可能在襄陽就和劉表打起來,最好的情況是到了江夏,假途滅虢,突然向黃祖發難。而拿下江夏之後,有袁術在廬江作為後盾,他才能夠守住。現在就算拿下襄陽,他拿什麼去守?因此,這一仗並非孫堅要打,而是劉表對玉璽勢在必得!」郭嘉非常輕鬆的將這些情報都放到案桌上,「孫堅一滅,丹陽的吳景、孫策根本不足為懼,縱然吳家和孫家在江東有底蘊,但沒有烏程侯這個招牌,根本無法和主公抗衡。」
「奉孝,孫策驍勇,周瑜多智,他們二人還是不容忽視!」
「主公放心,屬下也曾聽聞,孫策周瑜二人在九江、廬江等地,都被稱為少年英豪,可如今,有公達在吳郡,他沒有用武之地,一旦主公穩定了豫章和會稽,他就是籠子裡的老虎而已!」
「豫章和會稽,奉孝可有太守人選?」說起這兩個郡,陶應覺得需要進行開發了,而要開發,自然要有合格的官員。
「最近,陸太守以及廣陵的趙太守,還有公達都向將軍府舉薦了一些賢才,屬下正要說於主公!」
「他們是何人?」
「廣陵人張紘、呂岱,會稽賀齊,丹陽朱治等!」
「太好了!」
這些可都是以前歷史中吳國的人才啊!
孫權曾以六郡之地,對抗北方曹操,關鍵是吳國人才濟濟。
於是陶應又將太守陸康傳到了將軍府,與郭嘉進行商議。
最後呂岱被任命為會稽太守,賀齊為破虜校尉,做武安國的副將,掌管會稽兵事。
豫章的太守現在還是朱皓,陸康打算寫一封信,讓其投效到陶應麾下。
他是名將朱儁之子,文武雙全,由他做豫章太守,再加上太史慈,無論是廬江的袁術還是荊州的劉表,想要圖謀豫章,都將非常困難。
而且豫章與長沙相臨,以前歷史上,劉表之侄劉磐駐守長沙,經常攻打豫章,最後孫權派太史慈駐紮在海昏,才擋住了劉磐。
那陶應以後有機會可以從這裡出兵,先拿下長沙,然後,再占領整個荊南四郡,對劉表形成威脅之勢。
張紘與朱治二人都成為將軍府的官員,張紘任長史,朱治任主簿。
張紘素有賢德之名,與張昭並稱二張,他入將軍府,自然會讓陶應名氣更大。
朱治不是吳郡朱家,而是丹陽故鄣朱家。
以前歷史中,朱治是比較早的投效了孫策。
而現在孫策就在丹陽,但朱治卻選擇了陶應,足以說明,在江東的這些世家看來,孫策最終會敗亡,陶應入主江東順理成章,這也讓陶應不用擔心,江東的人才會外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