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汜水關諸侯齊聚

  「孟德,稍安勿躁!」看著有些氣急敗壞的曹操,陶應笑了笑說道。♨♖ ➅❾ⓢ𝔥ù𝓍.Ćⓞ𝕄 😲😳

  「子合,我能不著急嗎?兵貴神速,兵貴神速啊!」

  「一將無謀,累死千軍,這種結果,難道孟德沒有想到?」

  「這……唉,早知如此,我就不會……」

  「張孟卓雖為名士,可行軍打仗,他根本不懂!酸棗聯軍,能為統帥者,唯有你,我,還有公孫伯珪!」

  「子合所言甚是,只是難啊!」曹操搖了搖頭。

  陶應說的,他又怎能不清楚呢?

  可是誰又會推舉他們三人為統領啊?

  他只是一個典軍校尉,而陶應也只是長水校尉,公孫瓚資歷也不夠,一個太守,能有多大威望。

  袁紹是渤海太守,能做盟主,那是因為袁家背後的勢力,冀州牧韓馥還是袁家故吏啊!

  「子合,你麾下有三萬兵馬,我也有五千,不如我們合併一處,一同進軍汜水關……」

  「孟德,他們不了解徐榮,你難道不了解嗎?我們當初與北宮伯玉大戰,那徐榮用兵如何?麾下將士之武勇又如何?」

  「這……」

  「汜水關是險關,就算把我們的將士全都折在那裡,攻的破嗎?」

  「子合所言甚是,是我魯莽了……」曹操顯得非常無奈。

  「孟德放心,在這裡停不了多久!」

  「子合,莫非你有什麼消息?」

  「華雄和呂布,已經率領麾下兵馬,向汜水關集結!」

  「董卓將大軍集結在汜水關,要與我們決戰,豈不是說公路和本初那裡有了機會?」

  「機會是有,可那也得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和魄力!汜水關不攻破,他們進了洛陽也是孤軍作戰,孟德覺得,他們會嗎?」

  「子合的意思是,他們也會來汜水關?」

  「對,只要此戰我們勝了,董卓也就在洛陽待不住了,此戰若不能勝,聯軍必敗無疑!」陶應說到這裡,稍微停了停,「袁紹和袁術如果率軍都去汜水關了,你說他張孟卓,還在這裡呆得住嗎?」

  「子合言之有理!」曹操安心的回去了。

  可是他對陶應的認知卻又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傢伙的眼光看的太遠了,心思縝密,無論是誰與他做對手,恐怕都不會有好結果。

  面對強大的董卓,都能泰然處之,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陶應一計,讓聯軍不費一兵一卒,拿下了滎陽,他的聲望在聯軍中也迅速提高了。

  公孫瓚、孔融、劉岱、橋瑁、鮑信等人,也都向陶應示好,一方面,因為他們中有一些人跟徐州刺史陶謙很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陶應麾下兵強馬壯。

  現在有一點交情,關鍵時刻,或許能夠幫上大忙啊!

  謙和禮讓和鋒芒畢露,陶應隨時能做到,這些人的稱霸之路雖然很快會走到了盡頭,但是影響力還是有的,陶應自然不會得罪,將來收攏人才,還需要禮賢下士的名聲啊!

  藉此機會,陶應也了解了一下他們麾下的人才,為以後挖牆腳做準備。

  劉岱的統兵將領是于禁,他是泰山人,肯定知道自己的名氣,將來可以試一下。

  李典、樂進已經到了曹操麾下,這與曹操是有淵源的,以後只能是敵人。

  孔融麾下倒是有兩員大將,讓陶應很感興趣,那就是武安國和太史慈。

  →

  武安國似乎是跑龍套的,可不要忘了,這傢伙能夠在呂布方天畫戟之下支撐十個回合,還能夠保全性命,絕對是猛將,儘管那是演義,可正史沒有記載,並不代表不存在,三國這麼多名士名將,混戰了幾十年,歷史又能記載多少?

  因此陶應和孔融多喝了幾次酒,有意無意的也對武安國和太史慈進行了讚賞。

  這最起碼能贏得他們的好感,只要孔融將來不爭霸了,挖過來也不難。

  劉繇沒有了太史慈,自己占領江東或許會更容易一些。

  而讓陶應感到意外的是,劉備營中竟然還有一位大才,田豫!

  這傢伙的主角光環也太強大了,一個小小的平原令,竟然有關羽、張飛、田豫這樣的人才。

  而且關羽張飛這樣的萬人敵,卻心甘情願的去當一個弓馬手,步弓手。

  田豫這樣的大才,也只是一個縣令府主簿。

  自己布局這麼久,也就是徐晃、典韋、趙雲、臧霸、陳登、郭嘉……這似乎也不錯了。

  想一想自己的,陶應也不羨慕別人了,畢竟亂世爭霸才剛剛開始。

  果然一切如陶應意料的,袁術、袁紹並沒有孤軍進攻洛陽,而是向汜水關而來,顯然是要集中兵力,在這裡與董卓決戰。

  張邈馬上坐不住了,立刻傳令,大軍開拔,兵發氾水關。

  而這一次,所有人戰意似乎都很濃,濟北相鮑信的弟弟鮑忠,率領五千兵馬為先鋒,首先殺向了汜水關。

  在盟主跟前要表現一番,而且還想立點功勞,鮑信的想法很美好。

  其他諸侯也都有些羨慕,可惜自己反應太慢,這個頭功沒搶來。

  可是僅僅過了不到一天,斥候送來消息,讓所有人又都感到慶幸。

  鮑忠在汜水關下大敗,全軍覆沒,而他也被華雄砍了腦袋。

  這一下,眾諸侯又重新認識了董卓,認識了西涼兵。

  任何時候,都不能小瞧啊!

  華雄才是董卓麾下第四猛將,前番擊敗了江東猛虎孫堅,這一次又讓鮑忠全軍覆沒。

  還是長水校尉陶應說的對,要穩紮穩打。

  五六十里的路程,大軍足足走了三天,才到了汜水關前。

  袁紹和袁術這兩路大軍也都來了,現在真正是十八路諸侯聚齊了。

  二十多萬兵馬齊聚汜水關下,連營數十里,錦旗遮天蔽日,聲勢浩大。

  盟主袁紹立刻傳令,各路義軍首領在中軍大帳議事。

  很快,大家都來到了中軍帥帳。

  袁紹坐在主位上,其他諸侯分列左右兩邊。

  右邊一列,分別是袁術、韓馥、陶應、孫堅、橋瑁、張超、張揚、鮑信

  左邊一列,分別是孔伷、劉岱、公孫瓚、張邈、袁遺、孔融、曹操、王匡。

  這座位是很有講究的,袁術是後將軍,韓馥是州牧,他們職位最高。

  孔伷、劉岱都是刺史,緊隨其後。

  其他的基本都是一個級別。

  而陶應代表的是徐州刺史陶謙,麾下兵馬又是其他太守中最多的,因此位置靠前。

  而每一個諸侯的後面,都站著一員或者幾員大將。

  最顯眼的就是陶應和公孫瓚。

  典韋、趙雲、徐晃、臧霸、劉備、關羽、張飛、嚴綱。

  這些人眾諸侯雖然認識的不多,但都能感受到他們身上那種強大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