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次勸進,陶應同意了稱王,於是麾下的官員開始忙碌起來。
首先商議王號,陶應現在是大漢天子劉協封的吳侯,順理成章的便稱為吳王。
當然,也有些認為吳王的稱號太小,讓人感覺只是偏安一隅。
這些人的眼光看得很遠,將來陶應稱帝的可能性很大。
但現在稱王,並沒有另立朝廷,還是大漢天下。
所以大多數人認為,吳王比較合適。
有了稱號,那第二個問題就是吳王府設在何處。
這個意見非常統一,主公陶應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將秣陵改為金陵,人人都知道金陵王氣之說,而陶應的祖籍又在丹陽,還有比金陵更合適的地方嗎?
因此王府就設在金陵。
現在的金陵城已經非常繁華了,因為許多世家和客商早在幾年前,就已經看到了商機。
修建吳王府,主要由陶家、糜家負責,而曹豹也是自告奮勇的參與,他是丹陽人,女兒雖然只是妾,但是在大將軍府的地位還是有的。
而現在,主公陶應都要稱王了,妾的地位自然也就提升了,妻雖然只能有一個,可是側妃可以有很多啊!
曹豹高興,當然要貢獻一些力量了。
雖然大漢天子如今只是個傀儡,但他還代表著大義。
所以大將軍府以華歆為使,前往陽翟,請求天子劉協,封陶應為吳王。
至於說劉協是不是同意,那就不重要了,等到一切準備就緒,直接稱王就行了。
那個時候你再說不同意,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因為朝廷沒有任何能力討伐,只能讓自己的聲望更低,還不如順理成章的同意,至少還保留著一些顏面。
至於說曹操的意見,那就更不用考慮了,官渡之戰的勝負才是曹操最關注的,只要陶應不參與此戰,其他愛幹什麼就幹什麼吧?
南方的官員在商議陶應稱王之事,大漢朝廷自然得到了消息,因為這又不是什麼機密。
眾朝臣開始是大罵不已,因為以前袁紹想要稱公,都遭到了群臣的反對,現在稱王,那就是赤裸裸的謀反。
可是罵完之後,又都無可奈何,丞相曹操是不可能出兵的,他現在都自顧不暇。
而大漢天子劉協倒是表現的很平靜,陶應稱不稱王,他都無法左右。
不久,華歆來到了陽翟,覲見天子之後遞上了大將軍府的奏摺,以及所有官員的勸進書。
楊彪、伏完、劉繇等朝中重臣都當堂大罵,並跪著向劉協進諫,絕不能答應,此先河一開,不知天下將有幾人稱王,到那時,這天下還是大漢嗎?
同時他們請求陛下下詔書,讓曹操、袁紹停止官渡之戰,合兵一處討伐南方陶應,還大漢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天子劉協依舊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他雖然年輕,可是詔書根本就出不了朝廷,這一點他還是清楚的。
不久之前董承等,密謀為他奪權,結果致使那些忠於他的朝臣都被滿門抄斬,自己連董貴人都保護不了,還有什麼實力討伐南方陶應。
而且他算看清楚了,這些忠臣,看重的是自己的名聲,而不是他的性命。
看到眾人爭吵不休,劉協乾脆離開了龍椅,回後宮去了。
華歆也不是一定要讓天子劉協答應,這就是走個過場,現在劉協沒有拒絕,那不就說明答應了嗎,朝臣的意見,華歆根本不用考慮,他只回去復命就行了。
南方的這些官員一看天子沒有反對,這不就等於下了詔書嗎?
於是開始慶賀,並籌備吳王授封儀式。
消息很快傳到了大漢各州,反應不一。
首先是官渡大營,袁紹非常氣憤。
他當初想稱公,朝臣都反對,現在竟然封陶應為吳王,他怎麼能不氣憤呢?
袁家四世三公,陶家能比嗎?
其實袁紹麾下的那些謀士都清楚,什麼陛下封陶應為吳王,那就是自封的,只不過讓華歆走了個過場。
但袁紹的態度很明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就是天子封了異姓王。
既然能封一個,為何就不能分兩個呢?
於是軍中的將領和這些謀士也都寫了一份勸進書,送到了鄴城,審配立刻寫了一封奏摺,帶著勸進書,也去了陽翟。
曹操心中也是一陣火熱,麾下文武也開始勸進了。
但是曹操還有幾分理智,因為荀彧態度非常堅決,儘管他當初和陶應的關係也不錯,但此時卻在罵陶應是叛逆。
荀彧能夠接受權臣,而且他認為當今天下,唯有這些權臣,才能夠撥亂反正,依靠朝廷,大漢沒有前途。
可是你稱王就不一樣了,那將來是不是還要稱帝啊?
這簡直有些指桑罵槐,不要說曹操了,就曹操麾下的其他文武也感覺不舒服!
但荀彧就是這樣一個倔脾氣,曹操想了想,還是壓住了稱王的野心。
官渡之戰,至關重要,一旦讓荀彧產生隔閡,那對他非常不利。
只要是擊敗了袁紹,再稱王,他可就不考慮荀彧的感受了。
南方在商議吳王受封一事,而北方鄴城,也已經開始修建魏王府了。
西涼馬騰韓遂,得到消息之後,不是氣憤,而是激動。
他們這一生,都是在叛漢、歸順朝廷,接著又叛漢,又歸順,循環往復中。
對於大漢朝廷,沒有絲毫忠心,現在陶應、袁紹都要稱王,那不是他們也有機會嗎?
不過想一想,自己的實力,那還是算了吧!且不說袁家四世三公的背景,就是現在人家有三州之地,麾下兵馬近四十萬。
兵多將廣,糧草充足。
而陶應更是南方霸主,天下第一大諸侯。
人家稱王別人無可奈何,而他們若是稱王,估計立刻會強敵環伺,還是等一等吧。
而益州的反應是最大的。
劉璋在州牧府是大發雷霆,同時,南中的劉備得到消息之後,也趕回了成都。
異姓不得稱王,這個是祖制啊!
而他們這些漢室宗親,都沒有被封王,陶應和袁紹有什麼資格稱王?
他們二人把麾下的官員召集來,商議對策,但是面對陶應和袁紹,實在是無能為力,對方的實力太強了。
既然沒有辦法討伐,那就與之對抗。
你們能稱王,我們漢室宗親,當然能稱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