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是個好地方,景色獨特,又正值深秋,萬山紅遍,陶應一連幾天,乘坐樓船,欣賞風景,體察民情,同時回憶以前的時光。🍭💘 ❻9ѕнⓊ᙭.𝐜ᵒм 🐒🍩
當然,這裡的以前指的是陶應穿越之前,穿越後,他是第一次來江州。
以前的記憶和現在有很大不同,沒有高大的建築,兩江相匯,一覽無餘。
嘉陵江向北,可以直通葭萌關、白水關,而沿著涪江,可直達涪縣,向西可到綿竹、成都,向東可到劍閣。
但嘉陵江和涪江並不適合大戰船,此時,基本上屬於商用河道。
山道更是狹窄,不適合大軍行進。
陶應沿著長江逆流而上,到了樂山,再向前也不適合大戰船前進。
以前歷史上趙雲的水軍就是從這裡登陸,攻下了犍為,打開了進入成都的通道。
然而此時,關羽徐庶依險而守,岷江和大渡河水流湍急,即使四萬水軍全部集結在這裡,也很難占領樂山和犍為。
看來賈詡、郭嘉等人的分析是對的,要奪取益州,還要重新等待時機。
劉璋沒有了巴郡,使兵力更為集中,強攻那些險關,實為不智。
「主公,趙韙敗了!」
陶應和郭嘉,轉了一大圈,剛回到江州太守府,史阿送來了一封情報。
「這麼快就敗了?」儘管陶應早就料到,趙韙最終是一敗,但還是有些意外。
自己都已經奪取了巴郡,讓劉璋實力大減,趙韙還是敗的這麼快,看來他只能是一員良將,想做梟雄還不夠格。
陶應看完情報之後,遞給了郭嘉。
劉備一直在防守,趙韙連續數天強攻。
可是沒有任何效果,成都城固若金湯。
就在趙韙無計可施的時候,劉備突然親自率軍殺出城外劫營,這讓身經百戰的趙韙做夢都沒想到。
一把大火,幾乎讓趙韙全軍覆沒,好不容易逃到了犍為,但又遇到了關羽的截殺,最後連自己的心腹龐樂、李異都背叛了,砍了趙韙的頭去領賞。
「主公,劉備此時在益州的威望已經壓過了劉璋,要奪益州,易如反掌,可是他卻優柔寡斷,既為梟雄,便不該有太多的仁慈之心!」郭嘉看了這封情報之後,心情顯得無比輕鬆。
主公作為上位者,郭嘉認為沒有任何缺點,而劉備卻有些過於仁慈,就憑這一點,即使實力相當,也將不是主公的對手,何況是現在這種情況。
劉備確實有能力,而且有手段,成都之戰不難看出,劉備早已勝券在握,假如不是巴郡這裡出現了意外,他還會拖下去,讓自己的威望更大。
「劉備若沒有了仁義,還能有什麼呢?」
「主公之言,一針見血!」郭嘉點了點頭。
「主公,徐州陶使君送來了信……」這時,永寧太守蒯越來到大廳,將一封家信遞給了陶應。
陶應展開信,仔細看了一遍,原來是父親陶謙中了風寒,醫館的許多郎中都開了方,卻不見好。
陶謙擔心自己時日無多,想見兒子陶應及孫子。
於是,陶應將巴郡的事宜交給張遼、賈詡、周瑜、魯肅等人,帶著典韋、許褚、郭嘉立刻起程,同時派人給華佗和張機傳令,讓他們趕往徐州。
因為現在徐州、揚州、荊州的醫館不少,張機和華佗不會長時間呆在一個地方,喜歡四處跑。
對他們來說,各種疑難雜症患者,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順流而下,速度非常快,僅僅兩天時間,便到了江陵。
江陵的大將軍府也早已做好了準備,眾妻妾子女、丫鬟等數十人,和陶應一起乘坐大樓船,前後有許多戰船護航,繼續順流而下,經過巴陵、赤壁、夏口、江夏、柴桑、廬江、吳郡,一直到廣陵。
太守趙昱早已帶著官員在渡口迎接。
在太守府休息了一日,第二天啟程前往下邳。
趙昱早已準備好了一輛輛華麗的馬車,在侍衛的護送之下,浩浩蕩蕩,向下邳而去。
以前歷史上的陶謙,病死於興平二年,享年六十三歲。
曹操在徐州大開殺戒,連屠數城,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陶謙看著自己治下百姓的慘狀,悲憤難忍,從而身染重病,憂憤而死。
在這個時空中,徐州一直是非常繁榮,自從陶應剿滅了匪患之後,也只是琅琊和彭城有過戰事,但也很快結束。
陶軍太強大了,沒有誰敢主動招惹,因此徐州一直是和平的,陶謙的身體狀況也很好。
但陶應擔心歷史的慣性,因此在接到陶謙的家信後,急忙趕了回來。
雖然他是穿越者,可陶謙給予他的不僅僅是父愛,還有無條件的支持,這在其他諸侯家裡是看不到的,陶應不想留有遺憾。
來到下邳城外的時候,陶應竟然發現,陶謙帶著徐州官員在迎接他!
初冬的風已經非常冷了,而父親明顯在風中已站了很長時間。
「父親,孩兒不孝,讓父親受冷了!」陶應跳下馬,三兩步衝到了陶謙的面前,行了大禮。
「子合,快起來!」陶謙也跳下了馬,親手將兒子攙扶起來,臉上帶著慈父特有的笑容,以及一種驕傲的表情。
對,就是驕傲!
仿佛在告訴眾人,這就是我陶謙的麒麟子,不足三十歲,便已經是大將軍,吳侯,空前絕後啊!
「父親,您的身體……」
「好多了,張機華佗不愧為當世神醫,兩三副藥便已見效,如今,為父的身體硬朗著,即使披甲執銳,馳騁沙場也可以啊!」
陶謙一高興,似乎病都好了。
糜貞帶領著眾夫人以及她們的子女,全都下了馬車向陶謙行禮,這讓陶謙更高興了。
徐州的官員以糜竺為首,向陶應行禮,現在的陶應可是大將軍、吳侯,無論是官職,還是爵位,都不是其他人所能比的,肯定要行禮。
眾人簇擁著陶氏父子進入城中。
城中的世家子弟、客商、百姓以及所有的官員都夾道歡迎。
得知大將軍要回來,整個城中都是張燈結彩,一片喜慶的景象。
許多人在高興的同時,都熱淚盈眶,他們想起了大將軍陶應第一次來下坯城中的情景。
一員非常年輕的小將,要帶領兵馬去剿滅黃巾匪軍,當時沒有人相信他能做到。
可是,他做到了。
自此之後,徐州一直繁榮而和平,他們感到震驚而興奮。
直到後來,于吉老神仙告訴他們,這就是天命之子。
原來大將軍是奉天承命,解救他們於水火。
淚眼模糊中,他們感到陶應的形象越來越高大,不由自主的行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