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換了新的年號,給大漢確實帶來了一些吉兆,雖然從南到北戰亂不斷,但到秋天的時候,整個大漢都迎來了一個大豐收。🌷♡ ➅❾Şђย𝕏.匚o𝓂 🍔👌
豫州和司州,連續幾年人煙稀少,尤其是董卓火燒洛陽之後,幾乎變成了一塊白地,但是今年莊稼的收成都不錯。
青州和兗州的許多荒地,變成了良田,第一次迎來了一個好收成。
并州和幽州也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和前幾年相比,糧食收成好了很多,冀州還是一如既往,是北方最富裕的一州。
這一切,讓曹操和袁紹都很高興。
當然,收成最好的還是徐州、揚州和荊州,尤其是淮南。
家有餘糧,心裡不慌。
看著因為赤壁大戰,一個個消耗殆盡的糧倉全都裝滿了新收的糧食,各地官員都是喜笑顏開。
這一戰,從大到小几乎所有官員都有封賞,而封賞都是在秋收之後進行的,他們能不高興嗎?
拿到了封賞,幹勁更足。
獎勵耕織,吸引了更多的流民,在各地官府的組織之下,繼續開始有計劃的開墾荒田。
勞動工具充足,只要有了勞力,明年的現在,又是一個大豐收。
因為水利設施完善,龍骨水車遍布,再加上對江河的治理,南方已經很少出現天災了。
百姓有了餘糧,生育率又提升了,人口緩步增長。
這就是良性循環。
這一切讓所有人都感覺到,大將軍陶應所說的太平盛世,又近了一步。
陶應這段時間又開始忙碌了,他在視察徐州、揚州、荊州的各個書院。
這一次的視察並不是想去轉一轉,而是有明確的目的。
陶應和郭嘉進行了好幾次商議,決定開始推行新書。
關鍵是現在人才極度匱乏!
當然,他麾下的大才不少,郭嘉、荀攸、陳群、賈詡、陸康、張昭、張紘、周瑜、魯肅、蒯良等等,都是這個時代的頂尖人才,可是普通人才嚴重不足,尤其是縣令一級的。
黃巾之亂猶如蝗蟲過境,將整個天下大大小小的世家,都清洗了一遍。
大世家有深厚的底蘊,當然,能夠存活下來,而那些小的世家,有些都被連根拔起,靠舉孝廉已經得不到幾個人才了。
徐州、揚州、荊州在三大書院的影響之下,各郡也都有大大小小不少書院。
但是書院中的學子並不多,因為三大書院也只有幾百人,其他書院小的甚至連十人都不足。
這些人才哪裡夠呢?
而要擴大書院的規模,最大的阻礙就是書籍。
因此,讓新書問世,陶應覺得已經迫在眉睫。
左伯紙質量非常好,作為印刷用紙,沒有任何問題。
擅長刻印章的那些工匠也招募了很多,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而這個東風是什麼?當然是世家的支持!
這個時代是一個上位者和世家共同治理社會的時代,沒有世家的支持,可謂寸步難行。
依靠寒門,打壓世家,想都不要想。
寒門是什麼?只是那些沒落的世家,而寒門子弟一旦擁有了一定的權利,第一個想的是恢復家族的昔日輝煌,然後又成為新的世家。
歷史上的曹操曾經提出唯才是舉,雖然起了一些作用,招募了一些人才,但卻因此得罪了世家。
因為世家講究的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他們培養子弟,也是最注重品德。
你現在唯才是舉,不是和世家唱對台戲嗎?
沒有品德只有才能的人,怎能為官?
其實從現在的眼光來看,品德還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如果有很高的才能,卻品德低下,那他的危害絕對要大於他的貢獻。
要獲得世家的支持,那首先需三大書院支持。
三大書院的學子最多,而且基本都是世家子弟。
在徐州的下邳書院,陶應將新書的構思以及目的,向蔡邕、左伯、韋誕、張芝等人說了之後,他們先是震驚,隨後進行了討論,最後態度一致,非常支持。
這讓陶應都感覺到順利的有些意外,不過這是好事啊!
徐州書院支持,那揚州的書院自然不在話下,因為揚州書院此時是由顧雍負責的,顧雍能違背蔡邕的意見嗎?
而荊州的鹿門書院,三位大賢司馬徽、龐德公和黃承彥的眼光看的非常遠,新書將來的影響和優勢,自然看的很清楚,不但非常支持,還提供了許多意見。
有三大書院支持,陶應終於可以放手做了,因為三大書院的學子基本都是世家子弟,他們的子弟支持,世家能不支持嗎?
第一批新書是四書五經,然後是《史記》、《漢書》等史書,接著,諸子百家,最後就是一些文學經典如《詩經》、《楚辭》、《漢賦》等,同時再印製一些這一時期的詩文。
首先是字體,陶應沒有統一,而是讓幾位大賢以及各書院的授課先生書寫。
像蔡邕張芝等人,雖然擅長的都是草書,但他們的楷書寫的也很好。
其實這個時代,凡是有才學的人,沒有一個字寫的不好的。
而當陶應將這個想法傳達給各書院時,那些先生竟然發生了爭執,搶著要書寫。
想一想,當自己的字體成為新書,給自己的學生授課時,那是一種什麼感覺。
於是,陶應將第一批要印刷的新書進行了分解,交給三個書院去書寫。
同時他把那些製作底版的工匠也分配到三個書院。
幾位大賢和書院的那些先生書寫的非常認真,而在工匠拓印製作底板版的時候,他們也都在旁邊指點,有不滿意的地方又重新修改。
這樣,工作的效率比較低,進度很慢,但是陶應非常高興。
慢不要緊,而這樣製作出來的第一批新書,絕對是經典,相信這樣的經典,即使千年之後,也是非常重要的寶貝,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一切都準備就緒,在有條不紊的進行,陶應這才回到了南郡的大將軍府。
由於他現在已經成為天下最大的諸侯,將軍府的後宮自然是擴大了很多,許多人都把他們的女子送到府中做侍女和丫鬟。
但是陶應還是有自己的原則,不會隨隨便便讓哪個侍女和丫鬟侍寢。
如花似玉的妻妾這麼多,只需要做到雨露均沾,就已經讓他很辛苦了。
這是一個多子多福的社會,尤其是上位者,必須要有兒子,而且要有很多兒子,才能讓麾下的文武安心。
要知道,一旦沒有了傳承就會大亂,而麾下的那些人將前途不明,他們的家族利益也將受到很大的影響。
戰亂、疾病奪取一個人的生命太容易了,沒有很多兒子怎麼行呢?
第二天,陶應拖著懶洋洋的身體來到書房,郭嘉照例拿著幾封情報前來。
「主公,長安之戰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