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私慾的陷阱

  曹操轉頭看向王允,知道他因為得罪了張讓等人,在豫州一躲就是數年,知道他被何進極為看重……

  「王從事說的沒錯!若不能消除掉董卓的威脅,大將軍無論如何針對內廷宦官,都不宜動亂了西園八營。Google搜索」

  曹操向何進抱拳道:「操以為更應穩妥些,宦官所做不法之事甚多,當以朝臣彈劾為上,以刀兵除賊為下,還望大將軍三思。」

  何進心下一陣苦澀,繞了一大圈又繞了回來,誰都知道宦官做了許多違法事情,想揪小辮子那還不容易?關鍵是親妹妹何太后要力保那些宦官啊!

  心下有苦說不出,親妹妹不願弄死所有宦官,弟弟何苗也極為反對此事,一想到親妹妹、親弟弟與自己不同心……

  「唉……」

  「若真的能用彈劾殺賊,閹黨又豈能為禍至今?」

  何進苦笑搖頭,他不怕董卓所領的五千騎,說到底,那五千騎也還是漢兵,還不至於敢明著反叛大漢朝,可山字營、北地營卻敢,這才是所有人都極為擔心的事情。

  聽著何進的話語,曹操再次抱拳開口。

  「那董虎數次與人大戰爭鋒,數度利用他人內鬥上下人心不一之時大獲全勝,諸如他利用匈奴人的內鬥不和,輕易奪回了河套三郡,利用匈奴人內鬥廝殺之時,一舉吞下了上郡、西河郡匈奴。」

  「這樣的事情還有不少,但陛下晏駕時,山字營並未有任何異動,以操看來,不是那胡三不想趁機動亂朝廷,而是史侯順利登基,朝廷並未因為陛下的晏駕而發生變故,沒有給心懷不軌之徒任何可乘之機!」

  「操以為,大將軍宜穩宜緩,不宜大動干戈,以免給了虎狼可乘之機!」

  長使王謙抱拳道:「大將軍,孟德所言頗有道理,此時宜穩宜緩,不宜太過急躁,當以朝廷穩定為重。」

  席間坐著的盧植突然開口道:「那董虎已經擊敗了十餘萬涼州賊人,董卓之子亦是并州牧,當此之時,朝廷確實不宜大動干戈,當以穩妥為先。」

  盧植地位不同於他人,當他開口後,所有人都相視不語,就在袁紹皺眉反對時,何進的兒子何咸急匆匆奔入廳堂,正待何進有些不喜訓斥……

  「父親大喜!」

  何咸猛然跪在地上,臉上滿是難以置信和狂喜。

  「董卓……董卓答應了!」

  ……

  所有人都是一臉的呆滯、不信,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董卓會在這個時候調離山字營、北地營兵馬。

  「哈哈……」

  何進狂喜大笑。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哈哈……」

  何進狂喜,他怎麼也沒想到事情會有這麼大的反轉,不僅是他,袁紹、曹操、王允、陶謙……全都一臉的狂喜。

  「大將軍,當此良機,正是一舉滅亡所有閹黨天賜良機!」

  「哈哈……」

  「本初說的好——」

  「哈哈……」

  何進大喜。

  「來人!」

  「立即擺上酒宴!」

  「哈哈……」

  ……

  何進有理由狂喜,他不擔心董卓手裡的五千騎,西園有兩三萬兵馬,外面還有河東郡丁原、東郡太守橋瑁的兵馬,董卓有五千騎又如何?難道還敢違抗大漢朝嗎?

  不怪何進如此自大,董卓名下五千騎本身就是雒陽、長安徵募的漢兵,而且董卓被打壓了二三十年,直至現在,他董卓不也是皇甫嵩名下一將?

  董卓歷經漢桓帝劉志、漢靈帝劉宏兩代帝王,被打壓了這麼多年也沒見他敢造反,何進相信,再繼續打壓十年,董卓也絕對不敢反叛,唯一擔心的是那個「准反賊」董虎,是朝廷無法控制的二十萬董部義從!

  識人善用的曹操同樣擔憂,但他也能看出董虎這些年所作所為的不同,正如他所說,朝廷只要不亂,只要不給虎狼任何機會,董卓、董虎也只能老老實實待在涼並戍邊。

  蔡邕自河南縣帶回來一個讓人沮喪消息,可這還沒天黑呢,董卓就給皇帝上了一封奏表,說是山字營、北地營太過擾民,已經嚴令讓其三日後返回并州戍邊,不僅何進、袁紹、曹操等人沒能想到董卓的低頭、後退,剛剛入宮匯報工作的蔡邕也傻眼了,他可是明明白白被董卓拒絕了啊!

  但不管怎麼說,對於蔡邕來說,一群渾小子不再趴在帝都邊上也確實是件好事,心下也大大鬆了口氣,皇帝劉宏病逝,新皇帝登基了,大漢朝興許自此中興了也不一定,如此他就不會再在朝廷與那小子之間憂慮不斷。

  蔡邕不善軍、政,精擅詞賦、音律、書法,性子單純柔和,他知道董部義從將領們更願意爭霸天下,但也能察覺到董虎的不同,知道那個小子的造不造反不在他身上,而是在朝廷自身上,只要朝廷不亂來,老老實實把天下治理的妥妥的,那個精明小子就不會亂來。

  事實還就是如此,董虎不認為僅憑涼並一兩百萬人就能夠虎吞天下。一兩百萬人,二十萬兵馬連守護數千里的疆域就極為困難。

  此時的涼、並兩州,不僅漢人稀少,羌胡的人口也達到了歷史低谷,如此才能讓他用一二十萬兵馬控制住了漠南漠北草原,才能控制住了數千里的疆域。

  控制數千里疆域已經極為困難了,更別說虎吞天下了,而且涼並是混亂的邊地,羌胡人的性子也好,漢人的性子也罷,都是一般無二的冷漠無情,一般無二的重視眼前利益,若不花費大量力氣來改變百姓的性情,董虎幾乎可以百分百肯定,只要他病死或戰死,董部義從立馬就會成為董卓死後的情景。

  而且,董部義從實力越強,對天下造成的危害性越大!

  他內心裡是不太重視中原王朝的歸屬,更為在意「涼並幽」三州,蓋因此三州關乎著天下未來幾百年的榮衰,甚至中原千年榮辱。

  若大漢朝能夠趁著匈奴、鮮卑提前進入三國爭霸時,趁著北匈奴西遷後空虛時,極為重視并州、草原,若不是曹操將於夫羅、呼廚泉匈奴殘部安置在太原郡,若是弄死了匈奴、鮮卑人,也就不會有了後來的五胡、南北朝。

  若大漢朝極為重視遼東的治理,又怎麼會有後來的高句麗、契丹、女直?

  他來到了一個最壞的時代,也來到了一個最好的時代。

  高原吐蕃人還沒有蹤影,高原上只有一個「世外桃源魚兒」的象雄部。

  在北匈奴西遷過程中,極大的重創了西域各國,西域各國被西遷的匈奴人肆虐、掠奪後,雖然北匈奴最後一次西遷距離現在僅有十餘年,但這麼短的時間還不足以讓遭受重創的西域恢復原有的人丁。

  西域遭受重創,漠北草原更是千里無人,成了空蕩蕩的萬里廢地。

  匈奴人、鮮卑人、涼州羌人都比大漢朝還要早一步進入三國爭霸。

  ……

  董虎出生在一個混亂的世界,匈奴人、鮮卑人、羌人、漢人相繼混戰不休的時代,但他也極為幸運,幸運的出生在所有羌胡都極其衰落的時代。

  沒有機會,只是一個在混亂中掙扎求活的普普通通人,與五千萬中僅剩下八百萬漢民掙扎求活的普普通通人一樣,他不會去考慮其他事情,能努力成為八百萬幸運兒中一員,他就已經是幸運中的幸運兒,又如何敢奢望其他?

  命運給他開了個玩笑,讓他降生到了這麼一個殘酷世界,對他又極為眷顧,給了他一個強健體魄,臨洮還有一棵大樹讓他倚靠……

  天予不受,必受其咎!

  沒有機會時,董虎只會考慮肚子問題,有了機會改變歷史,改變未來幾百年胡人對中原王朝的影響,他自然會將「涼並幽」三州放在首位,而不是中原王朝。

  這個世界是世家望族的時代,雄才大略的曹操用盡一生也未能一統天下,真的是因為曹操沒有能力一統三國嗎?

  一個誰也不知最後能否獲得的天下,一個是趁著最佳時期,一舉弄死了涼並幽的羌胡,當兩個選擇擺在面前時,他人又會怎麼選擇?

  別人如何選擇,董虎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的內心是更為在意涼並幽三州的。

  董虎更為在意涼並幽三州,先知先覺的他不願意五胡崛起,不願意高句麗人、鮮卑人、女直人崛起,只是此時的他還沒有辦法插手幽州事情,而且涼並人丁太少,涼州又剛剛經歷過一場戰亂,需要更多精力治理,治理不是單純的把百姓整得富有,而是扭轉百姓的思想,需要更多的文治教育,而這需要很長時間,甚至需要數代人治理。

  正如蔡邕親身感受一樣,董虎更希望大漢朝從此雄起,從此走上中興道路,如果真的是這樣,他不介意自此跑到高原老老實實趴著,但這也只是一廂情願而已。

  一個王朝的沒落,不僅僅只是將領的叛亂,更多的還是各種矛盾積累,是矛盾已經積累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大亂已經無可避免,但他不想在手下兄弟們面前表現出太多造反意願來,尤其是為了私慾而造反的意願。

  天下大亂,起兵造反諸侯無數,真正為了「天下百姓」四字者幾人?九成造反者還不是為了榮華富貴私慾?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

  天下大亂後,諸侯爭霸,無論願不願意,董虎都會陷入這個漩渦中,涼並人的根性原本就不好,他是二十萬兵馬統領,若他這個頂層統領造反的原因是為了榮華富貴,是為了建立自己的王朝,他這個頭領一開始就三觀不正,下面的將領們豈不是更加為了私慾而混帳胡為?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