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十年前的歷史重演

  先是說了一通董虎這些年的所作所為,董卓低眉感慨地說著這些年叔侄兩人遭受的不公,袁隗沉默許久,閣亭外面只有大雪簌簌……

  「仲穎你是朝廷老將,若老夫說什麼為了朝廷、天下計,也著實有些哄騙你的嫌疑……」

  董卓倒著酒水的大手一頓,又繼續將酒水斟滿,起身來到袁隗身前,幫著雙手攏在袖中老人斟滿酒水……

  「大人不願意與咱說些雲里霧罩虛話,咱心下是歡喜的。」

  董卓又將火爐放到袁隗身邊,這才轉身回到自己的蒲草糰子,舉著酒杯與袁隗示意,一口飲下酒水。

  「當年漢桓帝病逝,陛下登基之時,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欲要一舉剷除宮內所有宦官,然適逢張中郎適逢領兵回京,以至於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功虧一簣,今日咱領兵前來雒陽,與當年之時又是何其的相似?」

  袁隗神情鄭重,又不得不默默點頭,當年就因為張奐領兵回雒陽,大將軍竇武這才被迫自殺,宦官也因此大獲全勝。

  有人說張奐是因為宦官的欺騙,這才逼死了大將軍竇武,事實上卻是因段熲的緣故。

  段熲在涼州有難以企及的威望,涼州三明……張奐、皇甫規根本沒法子與段熲相提並論,延熹二年涼州羌人造反時段熲任護羌校尉,二年、三年皆身先士卒,殺的各部羌人連連大敗奔逃,但到了延熹四年時,段熲倒霉了,涼州刺史郭閎不是拖延兵卒錢糧發放,就是嚴令不得出兵什麼的,反正就是各種扯腿,想要以此逼迫段熲低頭,再加上段熲徵募的羌人義從征戰了兩年,錢糧又被他人拖延、剋扣而氣憤,兵卒就都呼啦啦全跑回家了,朝廷因此治罪段熲。

  朝廷將段熲關入了監牢,接替段熲的就是皇甫嵩的叔父皇甫規,殺敵八百卻招撫了十餘萬作亂羌人,仁德之名一時遍傳整個涼州,但好景不長,被招撫的羌人就老實了一年,一年後再次呼啦啦造反,而且這一次的造反更大了,朝廷沒了辦法,只能將監牢里服苦役的段熲放了出來,讓他繼續與羌人死磕。

  段熲極為強硬,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就將皇甫規永久性的踢出了涼州,他也與小老虎似的,再次統領漢兵後,連連追殺的作亂羌人上天入地亂跑,延熹八年(165年)時,僅這一年俘獲的牛羊就超過八百萬頭,永康元年(167年)時,斬作亂羌人主帥,涼州羌亂漸平,而這一年就是段熲薦舉張奐為帥的一年,主要剿滅賊軍主帥的一戰就是張奐打的。

  張奐在面對涼州羌人造反時,初時採用的是與皇甫規一樣的做法,是招撫,但這引起了段熲極大的不滿,甚至對張奐發出了死亡威脅。

  段熲擔任護羌校尉時,涼州刺史郭閎多方掣肘……刺史與實際治理地方大吏的太守不同,刺史多是御史、議郎之類的監督官吏擔任,是監督各郡太守不法大吏,是清流官吏中一員,而太傅陳蕃就是天下清流黨人領袖,也或許因郭閎的原因,因清流黨人對段熲的掣肘緣故,段熲轉而徹底投靠了內廷宦官,以此獲得宦官們的傾力支持,獲得涼州戰場的絕對指揮權,這與後來的戚繼光投靠「嚴黨」後,以此獲得剿倭自主指揮權情況差不多,朝堂上內外廷激烈爭鬥,若不能獲得一方傾力支持,不死在涼州就不錯了,更別說剿滅羌人作亂。

  當然了,這些都是董虎的私下裡猜測,畢竟他沒有親身經歷過這些,但他能夠想明白張奐因何會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逼迫大將軍竇武自殺,張奐再牛,他在軍中的威望也比不過段熲,即便張奐大勝歸朝獻俘,他若敢不遵軍令鎮壓大將軍竇武,段熲只需一句話語,即便張奐長了十顆腦袋也會被軍卒砍了,這些兵卒跟著段熲的時間可比張奐時間長多了,更何況司馬董卓本就是段熲名下將領,是段熲推薦給張奐的將領。

  袁隗是朝中老臣,這些事情都是親身經歷過的,對裡面的事情最是清楚明了,當日大將軍竇武看似是帝國權傾朝野的大將軍,然而當時的大漢朝正在與涼州羌人打一場戰爭,這場長達十年戰爭不僅花費了帝國幾百萬萬錢,也造就了一個不是大將軍勝似大將軍的太尉段熲。

  段熲投靠了內廷宦官,張奐若不想死就只能聽令逼死大將軍竇武自殺,也因大將軍竇武身死,太傅陳蕃和諸多清流黨人也跟著身死族滅,外廷文武因此遭受重創。

  涼州戰爭結束了,兵卒散去了,段熲也在之後的十年裡逐漸失去了力量,以至於被司隸校尉陽球弄死在了監牢里,若是在延熹年間時候,別說陽球抓捕段熲了,段熲只需要一句話就能把陽球全家剁碎了,背後有精銳兵馬,有內廷宦官們的支持,即便位比三公的司隸校尉,要弄死也只是歪歪嘴的事情。

  袁隗、董卓都是當年事情的見證者,董卓說起當年張奐逼死大將軍竇武自殺的事情,袁隗就知道他想要表達怎樣的意思。

  董卓手裡有足夠多的兵馬,他若選擇了宦官,那就與當年段熲投靠內廷一樣,照樣也可以讓胡三成為另一個張奐,重演一回逼迫大將軍何進自殺戲碼,也照樣可以幹掉了他四世三公的袁家。

  威脅話語說了出來,董卓卻未提到自己想要的條件,但他將陳年舊事擺了出來,袁隗也就知道了他想要的高官厚祿……

  「叔穎,你是否願意宦官閹奴繼續禍亂朝綱?」

  袁隗沉默了許久,一臉鄭重看向鬍子拉碴的董卓。董卓沉默片刻……

  「虎娃當年言中原世家豪門不會信任咱,咱想問一問司徒大人,四世三公的袁家可否信任臨洮董家子?」

  「若叔穎信任老夫,老夫亦以為叔穎可為司空大人。」

  ……

  「哈哈……」

  董卓突然仰天大笑,端起酒樽,遙遙敬向袁隗。

  「司徒大人願意做陳太傅之事,咱附尾其後,還天下朗朗乾坤亦無不可!」

  袁隗舉杯飲下酒水,心下卻不知是怎樣的滋味,今日的雒陽幾乎就是大將軍竇武之時的翻本,唯一不一樣的是大將軍竇武是世家名門,今日的大將軍何進只是宛城屠家子,而董卓已經取代了當日的太尉段熲。

  酒水飲下,袁隗沉默數息,嘆氣道:「往日之事就不提了,只是上至陛下、下至臣子皆擔憂南營,叔穎是不是先令其回返并州?」

  聽著這些話語,董卓瞳孔猛然一縮,面上又露出諸多無奈苦澀。

  「不瞞司徒大人,咱也是頭疼這些混帳所做的事情,但有些事情又沒有辦法阻止,就說陛下、皇后要嫁女之事,往小里說此事是陛下家庭私事,往大里說是朝廷與匈奴人的事情,是國事。」

  「虎娃擊敗了美稷單于庭後,數萬匈奴殘部被朝廷安置在了離石縣放牧,之後他們又在太原郡造反作亂,再次被虎娃擊敗……甚至還越過漳水殺入涉縣擊殺匈奴殘部,今日的匈奴人僅存四五千人,就剩下這麼點匈奴人,想要繼續造反也沒了可能,所以咱並不認為朝廷招撫他們還有什麼過錯,嫁一個公主拉攏他們,將這些人變成了我大漢朝的子民也不錯。」

  袁隗鄭重點頭,匈奴人就剩下這麼點人,任誰也不會認為匈奴人還會鹹魚翻身,董卓卻苦笑嘆了聲。

  「咱心下並不認為朝廷在這件事情上做的錯了,但此事需提前與咱說一聲,讓咱與虎娃先說一說,如此也不會發生了南營與西園八營廝殺之事。」

  董卓嘆氣道:「發生了兩軍交戰,別說朝廷擔憂了,即便是咱也整日憂慮不已,可司徒大人也知此時正是什麼時節,這個時候將南營兵馬調回并州,也與當年朝廷嚴令虎娃酷寒之時北上雁門相若,咱擔心南營將士們不滿繼續鬧騰。」

  袁隗默默點頭,之前不是沒有嚴令南營回返并州,可胡三根本不予理會,知道在這個時候將南營調走並不現實,但南營距離雒陽太近了……

  「這樣吧,咱將南營調至河南縣,過了年後,待天暖後,咱再讓他們返回平城也就是了。」

  聽了這話,袁隗提起的心也算放了下來,微笑點頭。

  「就依仲穎所說。」

  「呵呵……」

  董卓微笑舉起酒樽,兩人一番交鋒後,彼此也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在張溫主持的六路大軍五路慘敗,僅董卓一人全須全影救回三萬漢兵的那一刻,董卓就已經控制住了大漢朝的所有精銳,這與當年的段熲有些相似,從永康元年(169年)徹底平息了涼州羌亂至光和二年(179年)身死牢獄的十年裡,段熲就被限制在了雒陽、長安三輔,當年的兵卒也已解散歸鄉,可即便如此,朝廷也還是用了十年時間才徹底消磨掉了段熲對軍中的影響,陽球才能一舉弄死了這位功勳不弱於大漢朝任何一人的涼州悍將。

  自中平二年後,董卓就一直窩在美陽大營,憑藉著一舉救回的三萬漢兵功績,想要影響、控制了美陽數萬漢兵輕而易舉,即便他領五千騎前來了雒陽,皇甫嵩也甭想短時間內消除掉這種影響力,除非將數萬漢兵立即解散,重新徵募一群乾乾淨淨漢兵,但這不現實,不僅會讓數萬成了**的漢兵不滿,也會因新兵戰力低下而讓整個長安三輔面臨涼州作亂羌人極大的威脅。

  董卓變成了另一個段熲,想要短時間內消除調董卓對軍中的影響基本上不可能,袁隗若不拉攏董卓,那就是將他推向內廷宦官,就與當年段熲投靠宦官時候一樣,當年的大將軍竇武沒能幹的過手持重兵的內廷宦官們,一旦董卓投靠了宦官,大將軍何進打得過嗎?外廷文武能否在皇帝劉宏死後獲勝?

  袁隗心下暗自搖頭,在南營輕易擊敗了西園八營後,他就不認為外廷文武可以獲勝,對抗必敗,那就徹底合作好了。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