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劉岩暫時不能離開機制偶,因為要確定隋遠撤軍回來,和接手中山國,已經派人去通知楊修和龐統此事,著手準備接手中山國,果然在談判的第三日,公孫軍先從漢昌撤軍,隨即楊修領人入城,接著唐縣望都也開始撤軍,自然有劉辟領人接手,之後安喜和盧奴也開始撤軍,而此時隋遠也領人往返中山國,而劉岩也派人接著送消息全力尋找魏延的蹤跡,只是一時之間那裡能找得到。記住本站域名
魏延到底去哪裡了呢?那一日從中水離開時候,知道西歸的路已經斷了,要想穿過重重攔截根本不可能,便領軍奔高陽而去,以為內越是接近敵人的腹地,敵軍就越是稀少,從高陽可以入涿郡,從高陽往西走丘陵地帶,可以撲蒲陰而去,當然魏延的目標不是蒲陰而是北平,因為對於北平,無論是新軍還是公孫軍都沒有重視,據魏延所知,此地不過只有三百兵卒,自己滿可以攻克北平,然後從北平就可以直接回到上曲陽南行唐,而中間只需過一個唐縣而已,不過只要夠迅速的話,相信一定可以不被唐縣察覺到,等他們察覺出來,自己應該已經回去了。
所以,魏延便一路奔高陽而去,為了隱秘行跡,魏延不敢白天活動,只是領著一千大軍,白天多在丘陵之地,到了晚上在行軍,速度自然不會快,但是勝在隱秘,直到到了高陽,城西三十里,卻依舊沒有被人發現。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既阻礙魏延躲在一片丘陵之中休息的時候,此時的公孫瓚卻領著一萬人馬趕到了高陽,大軍行動,又是急匆匆的趕路,自然無法瞞得過人,立刻便被魏延安排的探馬發現,便引起了魏延的懷疑。
魏延知道自己燒了公孫瓚的糧草,公孫瓚定然將自己恨透了,但是要說公孫瓚會親領一萬大軍來追殺自己,或者準確的說是搜尋自己,這可能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畢竟自己再讓公孫瓚憎恨,也比不上袁紹的威脅,公孫瓚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袁紹那裡,絕無可能放棄前線戰事來追自己,這個疑惑在心中蔓延,讓魏延想了很多。
心中胡思亂想,最終魏延也不敢輕舉妄動,只在第二天天還沒亮,也不過休息了一夜的大軍也立刻啟程兵發涿郡而去,這更讓魏延疑惑了,公孫瓚這麼急匆匆地個回涿郡做什麼,難道在幽州還發生了一件比起前線更重要的事情嗎?
帶著這個疑惑,魏延卻不在著急向北平而去,反而派出探子一路朝涿郡而去,打聽究竟發生了什麼,而自己卻率領大軍悄悄地進入了涿郡,於北新城附近的黑興亭附近潛藏起來,但是得到的消息卻是讓魏延又是吃驚又是興奮,因為消息傳回,原來是劉虞的兒子劉和現在令人正在造公孫瓚的反,已經兵分兩路,一路由閻柔率領五千兵馬,破了上谷郡的涿鹿縣城,而另一路南下涿郡的遒國。
魏延這下子知道為什麼公孫瓚會急匆匆地趕回涿郡了,就是因為劉和造反,這劉和是劉虞之子,而劉虞經年經營幽州,特別是代郡上谷郡和涿郡三地,本就是劉虞的大本營,劉虞此人是個不可多得的官員,這幾年的經營讓三郡變得富庶,百姓多有餘糧,對百姓也寬仁,傳說劉虞簡樸,常常身著補丁的衣服帽子,清正愛民,深受三郡百姓愛戴,和地方官員的擁護,所以,劉和這一造反,登時間便有人聞風而降。
如今閻柔兵進上谷郡,涿鹿,潘縣碓瞀下洛四縣全部陷落,寧縣廣寧望風而降,只剩下盧桓還領一千兵堅守沮陽,而居庸也不過五百人駐守,面對氣勢洶洶的閻柔大軍,卻是根本就不能抵擋,加上城中百姓多有感念劉虞者,一時間也是人心惶惶的,很難說什麼時候就要被攻破。
再說劉和領七千大軍,兵犯涿郡,也是分兩路,一路由鮮于輔鮮于銀率領攻遒國,另一路劉和親自率領攻涿縣,頃刻之間就可以到,而整個涿郡公孫瓚也不過有守軍七千人,其中不少是收降的劉虞的兵卒,誰知道會不會有人暗中搗鬼,所以公孫瓚才會急匆匆地個趕回來,萬一涿縣遒國失守良鄉方城故安范陽都將難以堅守,一旦為劉和所破,到時候就絕了公孫瓚回家的路。
知道了這個消息的魏延卻是興奮起來,或者可以行險一擊,如果公孫瓚於劉和大戰,那麼自己若是忽然出現,從公孫瓚背後殺他一陣,只要公孫軍一亂,到時候必然大敗,萬一能夠生擒公孫瓚,豈不是大功一件,有了這個想法的魏延便克制不住,偷偷的跟著公孫瓚的腳步朝遒國摸去。
而此時的劉岩卻在為找不到魏延而鬧心,怎麼想也想不通這三千人說沒就沒了,最少到現在打聽到的消息,就是魏延自中水突圍出去,便再也不見蹤跡,這都好多天了,魏延和一千大軍卻是根本就沒有被人發現,難道是出了什麼意外不成?
不過劉岩也不會因為擔心魏延而如何,心中更擔心得失,那兩門神火炮,不會萬一落在公孫瓚的手中吧,其實神火炮倒還好說,畢竟就是一個鐵筒子,重要的是彈藥,只要炮彈沒有落入公孫瓚的手中,那麼神火炮依舊就是一個廢物,不然墨家子弟又怎麼會千年不能施展,否則的話,只怕這天下早就有了墨家的一席之地了。
既然有章程率近衛營跟著,劉岩相信,就算是萬一出事的話,章程絕不會讓炮彈落在敵人手中,即便是不能全部打出去,那也能及時點燃,引爆這些炮彈,但是根據消息,除了在中水用了幾發炮彈之外,就再也沒有聽見過神火炮的聲音,到底是怎麼了?劉岩心中忐忑不安的想著。
對於隋遠已經從清河撤軍的消息,著實讓劉岩心中有些煩惱,雖然無法改變什麼,但是劉岩也一定要給公孫瓚添一添堵,將幾名近衛喚進來,取出兩封信交給近衛:「馬上去吧這封信送給袁紹,信中都已經寫明白了,相信袁紹知道該怎麼辦吧。」
又將另一封信交給另一個近衛:「你去吧這封信交給張燕,嘿嘿,也許張燕會感興趣的,就看張燕的心氣有多高了,這天底下就沒有絕對的朋友,也沒有絕對的敵人。」
隨著兩封信送出,在公孫瓚趕到高陽的時候,袁紹和張燕都接到了這封信,心中大意是說,劉岩於公孫瓚談判,達成了用清河國換取中山國的協議,此時的清河國基本在等待公孫瓚接手,而還告訴袁紹,公孫瓚因為劉和造反,已經秘密返回了涿郡,至於袁紹能不能把握戰機,這就是袁紹的事情了。
在知道了這個消息的同時,袁紹不由得大驚,但是也很欣慰,因為如果清河國原來是劉岩的地方,但是孤懸於外,自然不敢在袁紹公孫瓚身邊搗亂,而此地也作為袁紹和公孫瓚的緩衝之地,有了這地方就不用分兵了,但是此時如果落在公孫瓚手中,那麼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廣宗的糧倉,雖然說是廣宗,其實屯兵屯糧之地確實在曲周,只是一點那廣宗北克,那定然是會引起慌亂的,而且公孫瓚就可以引兵攻魏郡,直接去打擊自己的腹地,所以清河國決不能落入公孫瓚的手中,最少也要一段時間的緩衝,自己可以調集大軍經縣廣宗青淵一線抵禦公孫瓚大軍。
就在公孫瓚派公孫越領軍一萬進駐清河的時候,而袁紹也令審配領軍五千,直接兵進甘陵,反正現在整個清河都沒有軍隊,所有的城池都是白給的,而最要緊的卻是東武城,這是清河國的咽喉位置,袁紹拿下就可以防止公孫軍南下,如果公孫瓚得到,就可以領軍攻擊魏郡和袁紹的後方,令袁紹顧此失彼。
雙方你爭我趕,最終袁紹只是占據了甘陵貝丘,而公孫越卻是進駐了東武城,占據了廣川,至於其他的三縣,兩邊都沒有在意,當然還在在爭奪俞縣的時候小小的打了一仗,卻是袁紹軍被戰敗,俞縣落在了公孫越的手中。
再說張燕接到信之後,一時間卻是為難起來,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如今公孫瓚不在冀州,自己滿是可以趁此時偷襲安平國,將屬地擴大,乃至於占據河間國也不是不無可能,但是有兩點卻讓張燕很是顧忌,其一是袁紹,其二是一旦於公孫瓚翻臉,就算是占據了安平國河間國,也會受兩面夾擊的苦難,正如如今劉岩於袁紹一樣。
沉吟再三,將眾心腹召集來,結果倒是大部分支持於公孫瓚翻臉,畢竟如今的地盤太小,還不能完全供養六萬大軍,而且誰不願意擴大,再說雖然眼下和公孫瓚是盟友,但是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翻臉的,黑山軍有這個覺悟,公孫瓚也一樣有這個覺悟,所以雖然一起攻打袁紹,但是朔方卻還在相互提防。
但是最終,張燕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如果此時開戰的話,那根本就是自找麻煩,兩面開戰,黑山軍承受不起,這樣的亂戰只會便宜了袁紹,當然如果有更好的機會也不會放過的。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