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幾句話從劉爭的口中說出來。記住本站域名
在場的那些人,突然愣神,有人細細的念叨了一句剛才劉爭口中的這幾句話。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此句妙哉!」
「此等文采,何人能及?」
顧雍,諸葛先,張昭等人,都傻眼了。
他們完全沒想到,這些句子,是出自於劉爭之口。
可不等他們有太多的震驚,劉爭口中還在繼續念叨,仿佛還沒有盡興。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這幾句一說,在場不少人,更是被戳中了心坎。
天下之大,敢問路在何方?到底何處是我歸宿啊?
空有一腔熱血,屢屢受挫,雄心壯志也難覓知音,才華橫溢卻無從施展。終於想明白了,一個人的命運,不僅要看個人的奮鬥,還有考慮到歷史的進程。當年馮唐、李廣、賈誼、梁鴻這些前輩不也是壯志難酬嗎?
這一番話,簡直戳中了曹操的心。
以及在場眾多的寒門士子的內心。
「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閱軍高樓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劉爭沒有給在場的人,開口說話的機會,一口氣,將自己心中還能夠記住的滕王閣序,全篇內容都有感而發。
當然,其中涉及作者王勃的一些句子他稍微改了改。
整篇文章對仗工整,聲律也抑揚頓挫,讀起來會非常的暢快,酣暢淋漓。
像這種辭賦作者有時會過於追求對仗工整和辭藻華麗,以致內容空洞,無內涵與情感。
但是這篇滕王閣序在這兩點上都做得很好。高朋相會,覓得知音的喜悅。滿腔抱負無法施展的愁苦。
對風光無限的讚嘆等等都被融為一體。
用典也極為頻繁,有的地方一句一典,盡顯斐然文采。
工整的遣詞造句,華麗的語句是感官上的享受,而恰到好處的情感抒發有利於引發共鳴。這樣的文章讀起來當然很爽快。
詩詞散文追求的大致如此,汪洋肆謔的文采和真摯動人的情感。《滕王閣序》在這兩點上堪稱典範,無愧於千古名篇之稱。
所以此刻,在劉爭背誦出來之後,整個閱軍樓的宴會上,久久都沒有們開口說話了。
他們都在回味,剛才劉爭朗誦出來的這篇文章。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這篇文章中隨便挑出一句來,都足以震撼人心。
此刻宴會之中,在場的人都沉浸在這篇文章所帶來的震撼之中。
一時間竟都無言,此刻安靜的鴉雀無聲,就連一旁的婢女不太懂得詩詞歌賦,但聽見劉爭這般酣暢淋漓的一段話後靜也聽的痴痴入迷。
劉爭看了看,在場的眾人一時間都不說話,還以為自己念錯了。
「怎麼?我這篇文章不好嗎?」
劉爭這種疑問,這才將那些還沉浸在震驚之中的大臣們拉回現實。
「不不不,恰恰相反,陛下這篇文章太過驚駭,把老臣等人都震驚的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絕了,這篇文章太絕了!」
一時之間對劉爭的稱讚絡繹不絕,所有的人無一不誇讚劉爭這篇文章的厲害。
就連本來有幾分高傲的曹操。在聽完劉爭這篇文章之後也是黯然神傷。
打仗打不過劉爭就算了,現在曹操連引以為傲的文學才氣,也敗給了劉爭。
這讓曹操心中的鬱悶之氣,甭提有多高。
不過誰讓說出這麼一番話的人是劉爭呢,曹操就算不爽,卻也只能無奈接受。
本來是一場以詩會友的宴會,劉爭的本意是想要看看自己手底下這些文臣,武將們的文採到底有多厲害。
誰知道他這麼一開口,技驚四座,冠絕群雄。
讓本來大夥還興致勃勃的一場宴會就在劉爭的開口後逐漸落下帷幕。
畢竟有了劉爭這首珠玉在前,別人再想超過他也就不太可能了。
讓其他一些文人受到了挫敗,此刻只想回去冷靜冷靜。
而劉爭今日在這閱軍樓上寫的這篇文章,也隨著這些人被廣為流傳。
一時之間劉爭文采斐然的傳言開始得到大家的認可,讓更多的柿子對劉爭刮目相看。
劉爭這邊還沉浸在宴會之中,一副國泰民安的景色時,另外一邊的劉備此刻卻是十分不太好。
之前在朝堂上的爭端,雖然劉備依靠自己強大的實力平息了諸多對他不滿的大臣。
但他還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去解決。
那便是,西涼刺史馬騰。
劉備弄丟了他的兩個兒子。
馬超和馬岱都被劉爭給抓走了,現在還被劉爭關押著做俘虜。
這件事情劉備始終都需要親自去給馬騰一個交代。
畢竟馬騰鎮守一方,乃是整個大漢帝國的後背。
劉備也擔心安撫不了馬騰,會讓馬騰再生叛變之心。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