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的命令很快就下達到各地。
洛陽城中。
田豐收到劉玉要求自己前往并州,不敢耽擱,立刻動身前往并州。
高順和黃敘也是開始動身,帶著各自的部隊前往關中與張遼匯合。
張遼收到劉玉的命令後,很快就在鍾繇的幫助下集合了三萬兵馬,高順和黃敘到達後,張遼揮軍殺向了漢中的門戶,平陽關!
一直窩在家裡的典韋傻眼了。本來他是想著劉玉這次不讓他一起出兵,那絕對是有理由的,典韋準備在家好好休息一下,養精蓄銳等待下一次的戰鬥。可是這一次討伐張魯,劉玉把大部分的將領都安排下去了,唯獨沒有對典韋有安排。
典韋想著劉玉一定是有著最關鍵的任務交給自己。但左等右等,一直就是沒有等到劉玉的任命。典韋坐不住了,不顧劉玉之前關小黑屋的威脅,收拾一番後,輕裝出了洛陽往宛城趕去。
典韋來到宛城後,發現劉玉早就出兵了,他急忙忙又追著劉玉大軍前進的方向而去。
劉玉是不準備把典韋一起隨軍出征。典韋跟著劉玉很長時間了,一般都是跟隨在劉玉身邊,連住宿都一直在王府。劉玉覺得這樣太不人道了,所以這一次要好好地給典韋放一次長假。
可是典韋笑嘻嘻地出現在劉玉面前的時候,劉玉真的不知道怎麼說才好,一臉懵逼。
「主公,俺就是閒不住。所以就跟著來了。你能不能別關俺小黑屋啊。」典韋陪著笑臉說道。
劉玉差點就吐血了,這是什麼人啊,給他放假都不要,要是劉玉的話,真想給自己放一次長假,可惜不行。
看著典韋風塵僕僕的樣子,劉玉頗為感動的,罵道:「還不滾回大隊來!」
「是!」典韋連忙答應下來,他還真怕劉玉趕他回去洛陽。
典韋回歸後,得意地看向了呂布,那意思很明顯,老子也來了。
呂布鄙視了一下典韋,對著典韋豎了一根小拇指。
典韋把眼珠都瞪大了,但是他追上來的,不敢發作。
眾人都對典韋這樣的一個憋屈樣子給逗笑了,可是他們看到典韋那副要殺人的表情也鎮住了,個個都忍住了不敢出聲。
劉玉轉過頭看向了典韋,典韋急忙收回他那副殺人的眼神,對著劉玉點頭哈腰,十足的狗腿子模樣。劉玉見此搖了搖頭,典韋這貨實在是讓人不放心,劉玉覺得還是把他帶在身邊才安全。
劉玉的大軍一路向著西方挺進,沿途各路宵小急忙逃命,不敢惹他。
劉表收到劉玉的書信,已經不在乎了。他之前就收到張魯占據上庸的事情了,雖然劉表很想前去揍張魯,可是袁術大軍的威脅更大,劉表只能先解決袁術先。
現在劉玉主動前去攻打張魯,劉表就算想要反對也不行。要是劉表反對了,劉玉一怒之下揮軍攻打他,劉表就完蛋了。劉玉好歹還是靈帝的長子,萬一有朝一日稱帝了,以後自己的子孫都有可能跟著劉玉吃飯,想到這裡,劉表直接默認了劉玉對上庸的軍事行動,並下令上庸郡未被張魯攻破的城池為劉玉的大軍大開綠燈。
有了劉表這麼識相和懂事的行動,劉玉進軍神速。
張魯這邊的情況可以說是悲喜兩重天。
本來麼,張魯是趁著劉玉十萬大軍出汜水關,與宛城的張繡大戰,還有劉表被動防守,調動大軍進軍宛城,最後袁術還來插一腳,這麼亂的情勢來分一杯羹的。
事實上張魯的選擇是對的,劉表根本就拿不出多餘的兵力來防守上庸,張魯十分順利地攻陷了上庸。
張魯沉浸在勝利的喜悅當中,幻想著穩住上庸後,他就打造戰船,順江直下襄陽,奪取那座富庶得流油的城池。
可誰也沒有想到劉玉會揮軍殺向了張魯,而且還是兩路大軍南北夾攻。
張魯自問對劉玉還算恭敬,每年的孝敬是一點都不少啊,怎麼劉玉這麼不講情面,直接就殺了過來。張魯不顧手下的反對給劉玉寫了一封書信,想問問劉玉是不是搞錯了。而張魯在書信中表示了如果劉玉願意退兵或者和談,他願意每年給劉玉增加十萬石糧草的孝敬。
張魯的使者來到了劉玉面前,劉玉看完張魯的書信後,頓時笑了出來。
張魯這種行為讓劉玉感到可笑了,吞併他人還需要講什麼情面麼。
「你家主公無故侵犯他人領地,攻打朝廷任命的合法官員的城池。本王身為先帝長子,當今趙王,怎麼可能看著這麼沒有分寸的事情發生,回去告訴你家主公,本王命令他開城投降,要是企圖負隅頑抗,本王就只能對不住他,大開殺戒了。來人,把這廝給本王轟出去!」不過張魯既然想要一個道理,劉玉是個講道理的人,就把這次出兵的道理說了出來。
張魯的使者屁滾尿流地被劉玉亂棍打出。使者慶幸自己逃過一命,這年頭斬殺使者可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使者的回覆,讓張魯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用錢糧買回來的平安是不能永久的。張魯給劉玉的孝敬不少,劉玉還不是想翻臉的時候都不會含糊。
張魯的努力白費了,之前的孝敬也打水漂了。氣憤不已的張魯開始集結兵力,準備抵抗劉玉沒道理的進攻。
張魯本來是有信心的,可是劉璋收到劉玉的書信後,感覺這是幹掉張魯的好機會,也向漢中派出的兵力。不過劉璋沒有派出太多的兵馬,也就一萬人左右,主要還是劉璋內部問題沒有徹底解決,他也不敢派太多兵馬。
劉璋這個時候出兵,讓張魯氣憤非常,但是不得不調動兵馬防守。
襄陽的蔡瑁更是派出水軍逆流而上,準備收復上庸。
張魯快哭了,這是幾路的圍毆啊,他都沒信心可以打贏這場戰爭了。
一時間,所有諸侯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這裡。
劉玉沒管那麼多,他現在正哼著小調,一路向西地前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