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已經改變了借刀殺人的計策,採用截殺的手段先把劉備給幹掉。
對於劉玉來說是換了一種方法,其實他很想光明正大地把劉備給幹掉。
說起來劉玉也是不要臉的。從一開始在亂世中存活,劉玉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陰險狡詐的,特別是之前劉玉還想拿劉備的兒子來威脅劉備呢?都把人家的孩子拿出來作為要挾了,劉玉算是正人君子麼?
世人總說曹操奸詐,奸雄曹操比起劉玉起來,算是一個正人君子了。
「暗部」探子們全部出動,誓要將劉備給擊殺了,完成劉備的旨意。就看劉備的運氣是不是那麼逆天,能夠躲過天下第一暗殺組織的追殺了。
再說成都這邊,諸葛亮拿下成都後,就開始穩定民心,擴大影響,收割成都百姓對朝廷的信心。
成都城是益州最大的城池,這裡人口眾多,世家林立。由於攻打的時候太過順利,除了諸葛亮之外,其餘人都覺得成都沒什麼大不了的。等戰後清理戰場和恢復民生,他們才知道成都是多麼的巨大和堅固。
諸葛亮相信若是給自己三萬兵馬和充足的糧草,世上沒有任何人能夠擊破成都。
成都是益州人口最多的城池,這裡是有著巨大的潛力在。
然而由於劉備之前的瞎搞,導致成都城有點民不聊生。百姓們家中都沒有什麼餘糧了,要是戰事持續下去,加上劉備再剝削的話,估計成都百姓都要吃不上飯了。
人口一多,那怕每天都是省吃儉用,用度都是極大的。
幸運的就是法正和張松他們之前藏起來的糧食,給足了諸葛亮運轉的空間。
諸葛亮來了一手開倉放糧,城中百姓可以到官府這裡領取自家的生活用度。百姓們一開始很是遲疑,因為他們早就知道成都缺糧了,官府沒有什麼糧食,而朝廷的大軍剛到,糧草肯定不足,怎麼可能會開倉放糧?
不單單是百姓,包括見識長的世家大族們都是這樣想的。
相對於家中沒有多少餘糧的百姓,世家大族們就好的多。儘管被劉備搜颳了不少,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世家大族們家中還是有一定的糧草。
有些世家都琢磨著拿出一些錢糧出來幫助朝廷,聊表自己的孝心。他們不僅僅是心裡想,而且實際行動也做了。這些絕對是聰明人,諸葛亮非常地欣賞,將他們的孝心一一記下來,等日後上報給劉玉。
也有一些世家認為這是他們可以撈好處的機會了。朝廷估計也沒有什麼糧草,那麼就會過來和他們商議捐獻問題。在戰亂的時候,糧食可比金子還要金貴。要他們捐獻糧食是沒有問題的,可總得要有對等的回報啊。不是他們狼子野心,只是他們的錢糧也不是大風吹來的,是經過多年的積累和躲過劉備的剝削留下來的。這裡面耗費了多少的心血啊。不給點回報是不行的。比方說拿個官職、爵位啥的,不就好了麼?
若是想要空手套白狼,那這些世家大族就不好意思了。他們家大業大,每天那麼多人要吃要喝,總不能讓家人給餓死吧?他們也相信朝廷估計早就已經準備好了相應的官職和爵位,來安撫他們,穩定益州。朝廷總不會不顧益州的穩定吧?
這些混帳東西的算盤打得太精了。
但他們完全算錯了。劉玉不是劉備,他的手段比起劉備來更要狠。劉玉從一開始就看著世家不順眼。諸葛亮也不是徐庶,徐庶軍略不錯,但內政治理上面卻遠遠不如諸葛亮。
諸葛亮對成都城的世家也不主動去接觸,包括那些之前在攻打成都的時候做帶路黨表忠心的世家,他命令開倉放糧,成都城不執行宵禁,歌照唱,舞照跳。
一應的操作讓整個成都上下都看不明白。
成都剛剛拿下,難道就不應該嚴禁一點的麼?這種敞開大門的架勢,可不是一直以來的規矩啊。
諸葛亮如此做法,當然有著他的深意在。
成都那麼多的百姓,真的要戒嚴的話,那得需要多少人手,耗費多少物力?稍有不慎就會變成一團亂麻。既然會有如此的隱患,諸葛亮乾脆就立刻讓成都恢復以往的運轉,各行各業恢復民生。
從劉備和劉玉在劍閣關對峙開始,成都城幾乎就處於戒嚴狀態,百姓的生活都受到了影響。而諸葛亮迅速恢復民生,立刻就得到了百姓們的支持。
由於擔心戰亂和官府的戒嚴,百姓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呆在家裡面。時間一久,一個個都快憋出病來了。諸葛亮嚴令一切恢復正常,百姓們都高興壞了,一個個都從家中出來。有點閒錢的百姓都出來購買生活用品。
成都城所有的商鋪都打開了。曹畢的產業非常大,早就囤積了大量的貨物,這一次全部敞開了供應,價格也沒有多高。曹畢狠狠地賺到一筆巨款。
而家裡揭不開鍋的百姓則是試探地到官府那裡領取糧食。
果真最後從官府那裡領到了每日足夠用的糧食。只是官府需要將領取糧食的百姓記錄一下信息。
這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有非常多的百姓都過來領取糧食了。
法正藏起來的糧食非常的多,是足夠這些百姓領取的。百姓們發現成都府庫的糧食似乎怎麼用都用不完的樣子。
官府派發糧食,就會發生一些不怎麼道德的事情。的確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一些百姓明明已經領取過了,可沒過多久就又來領取,而後就偷偷藏起來或者拿到糧鋪去換錢。
負責發糧的官員很快就看破了這個套路。然而這些百姓存在僥倖心理,被識破了就什麼亂七八糟的理由都有。什麼家中有老父母病重,小孩子還小,媳婦懷孕等等。若是官府強硬,他們就賴在地上撒潑,不斷地高聲懷疑官府的用心,擾亂現場秩序。被他們這麼一鬧,人心很快就惶惶了。
官員們對於這樣的潑皮無賴是無可奈何。
幸好,曹昂帶著兵馬在成都城內巡視,發現了這一幕。
曹昂帶著兵馬過去,將在鬧事的百姓給抓起來,然後讓這些百姓說一下為何要多次領取急用的糧食。
不能讓一顆老鼠屎毀掉了一鍋粥。
一些膽小的鬧事百姓看到曹昂帶著兵馬過來,瞬間跑得沒影子了。一些膽大包天,認為朝廷不敢拿他們怎麼樣的百姓就直接說出了很多種理由。周圍排隊領用糧食的百姓就存了看熱鬧的心情,一個個不怕殃及池魚。
曹昂冷聲一笑,說道:「既然如此,官府對百姓都是負責的,你家中有困難,那就帶著本將過去看看。本將確認無誤之後,讓官府這邊重點照顧,也不用你時刻出來,好好地在照顧家人就好了。」
一句簡單的話,瞬間就讓這些鬧事的百姓慫了。他們說的都是假的,要是真的帶過去家裡確認,瞬間就揭破了謊言。
這些鬧事的百姓都是人精,他們乾脆就來一個不理不睬,看官府能將他們怎麼樣。
良久都沒有人說話,四周看熱鬧的百姓都不敢出聲。
曹昂見過很多場面,對於這些百姓的小心思,自然是清楚的。
「你們不說,是因為說了假話,怕被揭穿是吧?」曹昂冷聲說道。
鬧事的百姓依舊沒有說話。
曹昂命令道:「來人,將這些人重打二十軍棍!」
一瞬間湧出一堆士兵,將這些鬧事的百姓都給摁在了地上,二話不說就軍棍招呼。
「你們幹什麼?」
「哎呦!別打了!」
鬧事的百姓連反應都沒來得及就被打得哭爹喊娘了。
不管他們怎麼哀嚎,二十軍棍就是二十軍棍。
軍棍打完了之後,這些鬧事的百姓已經一個個血肉模糊了,再來幾下,他們就斷氣了。看熱鬧的百姓就嚇得臉色蒼白。
「現在你們可以帶本將去看看了吧。」曹昂裝作無辜的樣子,說道:「本將很想好好和你們說話的,一心為你們著想,為何你們就不能讓本將盡心盡責呢?」
「大人,小的剛才說的是假的,家中不是那麼困難。」
「小的沒有家人,是想要拿點糧食換酒錢。」
挨打的鬧事百姓都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他們真的擔心被繼續毆打了。
曹昂冷眼盯著他們,說道:「你們可知道這些糧食為朝廷的軍糧,拿出來是為了給困難的百姓用的。你們如此這番,簡直就是禽獸!來人,都砍了!」
「啊?」所有的百姓都傻眼了,就這樣也要殺頭啊。
「不要啊!不要殺我啊!」
「饒命啊!大人!」
「小的不敢了!」
士兵們將這些鬧事的百姓都拉到了街邊,手起刀落,人頭落地,鮮血噴濺。
曹昂對此沒有什麼太大的心理變化。亂世當用重典,這樣的百姓留著也是禍害,殺了還可以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血粼粼的人頭滾落在地上,周圍看熱鬧的百姓都下的單不敢動了。
曹昂站在百姓們面前,高聲說道:「官府放糧,人人有份。若是存了私心和歹意,國法無情,人頭落地!日後官府繼續派糧,想要渾水摸魚,就看看這街邊的人頭!」
百姓們嚇得唯唯諾諾,曹昂的鐵血手段讓他們記在了心中。
一些膽小的百姓不敢在此逗留了,他們都被嚇壞了。
而家中實在是困難的百姓就硬著頭皮在此,相對於血腥的場面,家裡的吃喝問題還是頭等問題。
從這次之後,再也沒有百姓會亂來,一個個都是按照規矩來辦,除了自己夠用的,絕不亂領。
消息傳回諸葛亮這邊,諸葛亮並沒有對曹昂有任何的處罰,相反地還給曹昂記功。
曹昂的威名一下子在成都城闖蕩。
斬殺百姓的消息也傳到了世家大族的耳中。
世家大族們傻眼了,這和他們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啊。
如果朝廷這邊的糧食十分充足,那就根本沒有他們什麼事情了。相反的,他們又要想著如何向朝廷表忠心了。
而後一個瞬間,所有的世家大族都乖乖地向諸葛亮奉獻錢糧,聊表自己的孝心,什麼回報都不需要。
諸葛亮對一些鬧事的百姓都敢當街動手,也就是傳出一個信號,他們這些世家要是不懂事,也不要怪諸葛亮心狠手辣。
劉軍之中不僅僅是曹昂這樣敢殺人的存在,還有一個讓世家大族做夢都會嚇醒的人物,法正法孝直。
法正的惡名早就在益州傳盪,世家大族中有不少人是得罪過他的,如果這次不儘快表孝心,天知道法正會不會找些什麼理由來報復他們。
要知道法正當初可是一個世家家主給活劈了。這種狠人在朝廷之中,還是小心一點。
世家的快速順從,出乎了諸葛亮這邊的預料。
巡視一周回到州牧府的曹昂看著絡繹不絕送來錢糧的世家大族,心中很是震驚。
從諸葛亮一開始的動作到現在的結果,曹昂感覺自己和諸葛亮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懷著敬佩的心思,曹昂慢慢走進州牧府向諸葛亮匯報,因為他得到一個十分重要的消息。
此時的諸葛亮正在和法正談笑風生,一臉的從容。
「諸葛孔明不愧英才,那麼快就把成都給穩定了,實在是高啊。」曹昂看著散發睿智氣質的諸葛亮,心中很是敬佩。
「末將參見軍師、侯爺!」曹昂給諸葛亮和法正行禮。
「子修不必多禮。」諸葛亮和法正見到曹昂那麼有禮貌,很是欣賞。
法正對於曹昂不久前把鬧事的百姓給宰了,很是滿意,對於那種鬧事的無賴,就是要這麼狠。很顯然,曹昂很合法正的胃口。
「巡視一周回來,可有要是稟報?」諸葛亮詢問道。
「成都城內一切如故。末將剛才巡視城門之時,子龍將軍的親兵回報,司馬大人帶著兵馬正在往成都剛來!」曹昂要回報的就是這個消息。
「仲達來了啊!」諸葛亮臉上的笑意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