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伏完腳步緩慢的邁入朝堂,不時有人向他拱手致意,還有人直言恭喜,甚至就連往日眼珠子只對著天上看的李傕郭汜,也主動給他送來了笑臉。
伏完知道,這都是沾了李易的光。
昨天晚上,李易的正式戰報送到長安,長安城內的人得知袁術的三十萬大軍被李易打敗,不管之前對李易有著何種看法,但只要是心裡稍微向著點漢室的人,此刻都是歡喜的,畢竟李易打敗袁術,這是在給大漢續命。
因為李易是伏完的女婿,伏完又曾舉薦李易為征南將軍,這次功勞伏完也有一份,再加上李易之後很大可能會成為荊州牧,如此,李易就是貨真價實的一方大員了,甚至可以左右天下大勢,這分量已經足夠讓人任何人正視,於是,人們對於李易的老丈人更加重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只是伏完自己的內心卻不輕鬆,他除了得知李易戰報,還從伏德那裡得到了一個消息。
劉表已經死了。
雖然不是李易下令殺的,但跟被李易逼死的沒什麼差別,而且李易在發往長安的消息中刻意隱瞞了這一點。
伏完震驚非常,雖然早就知道這個便宜女婿野心不小,卻也沒想到他這麼很,這麼的迫不及待。
大漢南邊最為厲害的兩個人物,幾天內接連栽在了李易手裡,成全了他威名。
這種種種表現,要說李易是什麼對大漢忠心耿耿的人,伏完打死也不信。
伏完有些怕了,內心也彷徨了,對自己,還有大漢的前路充滿迷茫。
很快,小皇帝到了,朝議開始。
今天的小皇帝非常高興,臉上難得的出現了少年人當有的活潑歡喜,高高興興的與滿朝文武說著李易的事情,儼然一副好像有了李易,大漢中興有望的模樣。
伏完只是在一旁老老實實的當著聽眾,少有發言,就算有人提到他,說他舉薦有功,伏完也只是表示謙虛,然後表示李傕功勞更多,因為李傕是第一個舉薦李易,他只是拾人牙慧罷了。
李傕見狀很高興,他占了內城後就沒幹過啥正經事,這回李易打得好,也算是給他爭了面子。
眾人說了一陣,自然而然的就談到了獎賞方面。
朝臣們只是略微商議,便根據李易的戰報,大致定下了對此戰中李易部下將士的封賞。
比如張遼,因為率先突破袁術大營,然後斬殺張勳,活捉紀靈,另外又斬殺其他將領數名,功勞甚大,朝廷便加封張遼為鄉侯,偏將軍。
其次就是文聘,雖然文聘並無斬將奪旗,但指揮調度有方,使大軍層層推進,讓袁術不得不一路狼狽後撤,功勞同樣不少,封其為亭侯,裨將軍。
其他隨軍的文武官員,如徐盛、劉辟、郭嘉、諸葛玄等人,也各有封賞。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典韋,李易在戰報上給典韋請了一個虎威將軍的名號,雖然按照功勞來看,稍稍差了一點,不過朝廷也沒計較太多,反正就是個雜號將軍,朝廷又不負責俸祿,很大方的就給了。
關於李易這些部下的賞賜,朝廷給的比較大方,哪怕是看李易不順眼的人,也沒站出來說什麼,因為所有人都清楚,這些人都是小蝦米,真正關鍵的,只有李易本人。
定下李易部下們的賞賜後,小皇帝看看左右,問道:「荊州牧劉表已經上書請辭,自言有愧,然後舉薦李易為荊州牧,朕有意應允,以李易為荊州牧,不知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說罷,小皇帝下意識的看向了李傕。
李傕想了想,沒出聲,他現在能安穩占著長安,把控天子,卻又沒有像董卓那樣被人圍攻,固然有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因為天下諸侯各有心思,已經很難再合兵一處,但還有一點就是李傕雖然對長安官員殘暴,卻不會輕易往外伸手,平白惹人嫉恨。
之前李傕幫李易,那是因為他跟袁家已經是死仇了,自然也就沒有顧慮。
小皇帝將無人發聲,就要一錘定音,但這時人群中一個聲音傳來:「陛下,老臣以為不妥!」
小皇帝一聽這聲音,就知道不妙,然後就無奈的看著王允施施然出列,拱手道:「陛下,所謂州牧,乃是為天子牧守一方,責任何其重大,非老成持重之人不能擔此重任,而李易,雖然戰功卓著,隱隱有當年冠軍侯之風,但其不過雙十年紀,縱然憑藉一時之勇於戰場得勝,但沙場征戰與治理地方卻不能一概而論,如今荊州更是戰後烽煙,急需有德之士治理,所以,還請陛下三思。」
小皇帝面露為難之色,如今他長大了一些,不像之前那麼單純,知道王允與李易有矛盾,王允這麼說恐怕是不想讓李易做大。
但王允平日對小皇帝也很是忠心,經常出言維護於他,小皇帝也不忍直接駁了王允面子,頓了頓,又不見有人來跟王允打擂台,只好說道:「司徒,李易此次大勝袁術,此乃匡扶社稷之功,荊州牧劉表也親自來信舉薦,可見李易為荊州牧乃是眾望所歸,朕若是不允,豈不是讓李易寒心,也讓天下的忠臣義士寒心?」
小皇帝的話很實在,李易這麼大功勞,以如今大漢的風雨飄搖,別說小皇帝對李易有好感,就算是沒好感,他也得把李易扶上荊州牧的位置,不然將來再有個袁術跳出來作亂,誰還肯為大漢效力?
王允混了一輩子的官場,心裡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換個人,他可能會從大局考慮,可這次是李易,王允就顧不得那許多了,他隱隱有種感覺,讓李易上位,對他絕對是大禍事。
於是,王允又梗著脖子道:「李襄侯對陛下忠心耿耿,豈會因為區區小事就心懷不滿?而且,老臣也並非是要抹殺襄侯的功勞。」
小皇帝好奇了,問道:「哦?還請王司徒細細道來。」
王允深吸一口氣,道:「今袁術戰敗遁走,荊州百廢待興,然,襄侯太過年輕,恐難治理荊州,所以,老臣建議,天子可另選賢能於荊州赴任,至於襄侯……」
小皇帝追問道:「襄侯如何?」
王允說道:「如今袁術雖敗,但根基尚在,雖然有陸康於揚州起兵,但陸康無兵無將,長久絕非袁術敵手,所以,老臣以為,天子但督促襄侯迅速進兵揚州,乘勝追擊,務必將袁術一舉剿滅!」
小皇帝對這個意見很是心動,但他也不傻,搖頭道:「李易之前只是南陽太守,據戰報來看,此次帶兵不過兩萬人馬,雖然大勝袁術,可自身折損也是不少,以如此疲憊之師繼續進兵,恐非上策,而且,李易有此大功,朕不予封賞,反而讓其繼續奔波,此非為君之道,不妥,不妥!」
小皇帝已經有了回絕王允的意思,朝堂上不少臣子雖然沒參與兩人的言談,其實多數都是暗暗點頭,認為這位天子雖然還小,但的確聰慧,將來長安若能擺脫李郭二人擺布,或許真能有所作為。
王允感覺到小皇帝有了些生氣的意思,不敢再耽擱,直接說道:「老臣以為,陛下可以在督促李易進兵揚州的同時,任命李易為揚州牧!」
「揚州牧?」
小皇帝眨了眨眼睛,他到底是有些嫩,思路一時跟不上王允,不明白把李易弄去揚州幹嘛。
但其他朝臣們卻是瞬間就了解了王允的意思,暗道老傢伙陰險,竟然拿袁術的地盤來封賞李易,著實有些無恥。
王允卻是一臉坦然,對小皇帝解釋道:「李襄侯將來攻打揚州,攻城略地之後,自然要任命官員治理地方,若是與其荊州之位,則名不正,且言不順,相反,若李易為揚州牧,一切官員任免也就名正言順,而且,等到將來揚州平定,李易有著平定揚州之功,再加上之前的那些官員輔佐,想來也能夠擔負州牧之位了。」
「這……容朕想想。」
小皇帝有些動心了,其實荊州那塊地方太好了,他也有點不捨得讓李易過去,內心更加傾向於宗室之人,只是之前沒有理由那麼做,現在王允卻把這個台子給他搭好了,這讓小皇帝很是猶豫,只是他也明白,如此對李易有點不地道,擔心會讓李易生出別樣心思。
小皇帝一時權衡不定,看向朝臣,然而滿堂無人言語,他只能又問王允道:「如此的話,司徒以為何人可為荊州牧?」
不少人下意識的看向了王允,想知道這老頭子會舉薦誰。
王允輕咳一聲,左右看看,輕聲道:「輔國將軍伏完,可為荊州牧!」
原本一直老神在在,好像朝堂上什麼都跟自己無關的伏完頓時睜大眼睛,有些憤怒的瞪著王允,不等天子說話,直接上前一步道:「啟稟陛下,老臣年邁,不堪重任,而且老臣與李易乃是翁婿,若去荊州,與李易恐難公私分明,擔心會失了法度,反倒是王司徒,雖與李易有舊,但剛正不阿,不會徇私枉法,當為荊州牧!」
小皇帝在上面,原本正為王允提名伏完而感到高興,畢竟伏完是他親戚,而且讓伏完去荊州,想來李易不會有太多怨言,這樣安排挺好的,哪想到伏完反應如此激烈,自己不去不說,反而讓王允過去。
王允也沒料到伏完反應這麼大,他可是聽說了,伏完把長子已經送去荊州了,很可能就是想著往荊州伸手,自己的提議應該是順了伏完的心思才對的。
王允詫異的看著伏完,伏完卻不看他,只瞧著小皇帝,等候小皇帝決斷。
小皇帝感覺有些不對頭,但具體問題在哪說不清,也不敢胡亂開口,便繼續看著王允,想瞧他怎麼說。
王允迎上小皇帝的目光,一個激靈回過神來,他去了荊州恐怕這把老骨頭就要入土了,連忙說道:「老夫德才淺薄,當不得州牧之職,不過既然伏完將軍推辭,也罷,老臣可再為天子舉薦一人。」
小皇帝當即問道:「何人?」
王允道:「司空府劉繇,天子宗室,才學廣搏,品行高潔,素有名望,可為荊州牧!」
小皇帝當即要問劉繇何在,就見朝臣後排有一人站了出來,正是劉瑤。
劉繇拱手道:「啟稟天子,之前袁術勢大,劉表連敗,荊州危難,無人能當袁術鋒芒,幸有李易挺身而出,將之挫敗,否則大漢半壁危矣。」
說到這裡時,劉繇話語中還多是唏噓,但下一瞬,只聽他語氣忽然轉冷,道:「然而,襄侯有功於社稷,本當封賞,王司徒卻從中阻撓,將其另置揚州,反而讓繇這身無寸功之人去接掌荊州,呵呵,繇想知道,王司徒如此究竟是何居心,難道你要以私利而不顧天下麼!」
劉繇說罷,對著王允怒目而視,作為漢室宗親,他對李易還是比較有好感的,而且他也的確如王允所說,品性不差,干不出那摘桃子的事。
王允臉色頓時漲紅,幾欲吐血,他沒想到自己連著舉薦兩人,一個不同意,另一個直接當眾罵他,這叫他顏面何存?
「你——」
王允咬了咬牙,他不好與劉繇對罵,只能回頭看向小皇帝,還要繼續說些什麼,卻聽得一聲幽幽嘆息,王允轉頭望去,見是大漢的老將軍,如今擔任太尉的黃埔嵩向他走了過來。
面對黃埔嵩,王允絲毫不敢托大,趕忙向其行禮。
小皇帝對黃埔嵩也是非常敬重,微微彎著腰問道:「不知老將軍有何話說?」
黃埔嵩向小皇帝行了一禮,隨後卻是轉頭看向王允,說道:「治天下,首當賞罰分明,王司徒難道連這個道理都不懂麼?」
王允臉紅的簡直要滴出血來,但又不敢反駁,只能低垂著腦袋。
黃埔嵩嘆了口氣,其實,他心裡也認為李易不適合擔任荊州牧,儘管王允別有用心,可王允說的沒錯,李易的年紀,資歷,都不適合擔任州牧這樣的高官,反倒是王允舉薦的人都挺合適的。
然而,心裡雖然明白,可黃埔嵩卻不得不站出來,找了理由打消王允的念頭,因為自黃巾後,先有董卓,又有袁術,大漢真的經不起折騰了。
昨天李易將戰報與劉表的辭呈一起送來,這擺明就是跟朝廷要荊州牧的位置,雖然此舉似乎不妥,但李易確實有功,朝廷給他一個州牧,也算是皆大歡喜。
可如果朝廷按照王允的意思,把李易的功勞給黑掉,李易肯定會對朝廷失望,對天子失望,再加上他是個年輕人,那些兵馬也是李易一手帶出來的,天知道他氣憤之下會不會自封一個荊州牧來當。
真到了那種地步,朝廷是既丟面子又丟里子,更可怕的是之後還會有其他人效仿,如此天下就徹底亂了,大漢,恐怕也就完了。
看著王允,黃埔嵩失望的搖搖頭,然後對著小皇帝說道:「老臣以為,李易可為荊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