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籍終究還是連夜啟程返回了襄陽。
雖然伊籍是百般的不願,但在李易咬定了,不給他一個毛玠殺了祭旗,一切就沒得談的情況下,伊籍也只能硬著頭皮應下了。
其實伊籍挺納悶的,李易就算對曹操有氣,完全可以在曹操勾結袁術這件事情上作文章,根本沒有必要盯著一個區區毛玠不放。
殺了毛玠不光對劉表名聲不好,同樣也是敗李易的人品,怎麼看都不划算,而且以李易的智慧,也不該如此。
於是,思來想去,最後伊籍覺得最大的可能,多半是李易想給他家裡那位據說美得冒泡的女人出口惡氣。
唏噓了一聲少年風流,然後伊籍就開始琢磨,為了讓李易在之後的戰事中好好出力,或許可以讓劉表給他物色幾個美貌女子送過去……
李易如果知道了伊籍已經將他的用意歪到了女人那方面,肯定是要笑到肚子痛的。
的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別對於那些在歷史上留下名號的,李易更是格外鍾愛,但李易可還沒到色令智昏的地步,別說貂蟬沒有攛掇李易殺曹操的使者,就算攛掇了,李易也不會答應。
毛玠是什麼人,李易對毛玠的生平細節記得不太清楚了,但有兩點,李易卻是印象非常深刻。
首先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或者「奉天子以令不臣」這樣的話,三國時候有好幾個人都說過,曹操被人稱為奸雄也跟這句話有很大關係,而給曹操提出這一綱領的正是毛玠,而曹操也確實是按照毛玠說的去做了,並且也藉此在爭霸的中前期取得了很大的優勢。
李易是否要走曹操的路線,暫且不說,重要是歷史已經證明,毛玠當初給出的方針是極為適合曹操的,可謂是曹魏版本的隆中對,僅憑此一點,說毛玠是大才絕不為過。
還有就是因為毛玠為官正直清廉,後世有人給了他一個「反腐鬥士」的外號,再次給毛玠加分。
李易作為主公,又是「創業」階段,他需要籠絡人心,所以對手下人是不能太苛責的,給人的形象也是寬以待人那種,可這樣短時間內還好,如果時間久了,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個別與李易親近的官員恃寵而驕,仗著李易的重視與庇護貪贓枉法,欺壓良善。
李易自然可以嚴厲處罰那些人,明正典刑,但人心何其複雜啊,李易對手下人縱容,有人會肆無忌憚,李易對手下人太過嚴苛,還會有人認為李易涼薄,進而離心離德。
所以,廉政這件事李易是肯定要做的,但他不會親自下場,於是呢,李易就需要一個鐵面無私的判官,讓他去維持官場風氣,敲打那些踩過線的人,同時也將那些人的仇恨帶走,而李易只要在某人被砍了腦袋時候來一個淚如雨下或者食不下咽就好,這樣既能顯得他有情義,又可以達到懲治不法的效果。
李易身邊也就諸葛玄勉強適合這個角色,但諸葛玄性格太柔,且身體不好,不是長久之計,李易一直都在另尋他人,所以,當聽到毛玠出現在襄陽,李易一點都不氣惱曹操的算計,反而是大笑三聲,感謝曹操給自己送來了未來的反貪局局長。
於是,伊籍一來南陽,李易就把毛玠當做了談判目標之一,而且是必須達成的目標,只是為了省去麻煩,李易才不得不以祭旗的名頭將毛玠要來,至於之後怎麼將毛玠留下,李易倒是還沒想好,不過他自己估計,毛玠現在應該還不至於為曹操出生入死,想來勸服毛玠不難,如果不成,那就先關著好了,養上三五年不信他不服軟。
在送走伊籍之後,李易又連夜去見了袁術的使者韓胤,然後幾乎是毫不掩飾的將他之前與伊籍的話坦白了一遍。
這是李易早就想好的,以他私下裡和劉表的談判往來,肯定會走漏一些風聲,如果讓袁術察覺到什麼,肯定會對他加強防備,所以,李易乾脆就不做掩飾,主動將自己的計劃告訴了袁術,當然,關於最終目的方面,李易自然是有另外一套說辭:
襄陽城池城高水深,袁術大軍強攻,雖然能夠攻克,但勢必耗時甚久,且死傷無數,至於所費糧食物資,更是難以計算,甚至,袁術一旦在襄陽城下拖延太久,等朝廷那邊做出應對,大局上很可能就不再是袁術占優了。
於是,李易就提出了他的「妙計」,假意協助劉表出兵抗擊袁術,然後以援軍之名接管襄陽部分城防,只要隨便占據一個城門放袁術大軍進城,襄陽城也就唾手可得。
韓胤聽看李易的「妙計」,是真的激動壞了。
袁術在拿下安陸後之所以沒有迅速進軍,正是考慮到襄陽城的堅固不好攻打,所以就想著拖延一下,一方面修整軍隊,另外則是引誘劉表主動派軍來攻,儘可能的在野外戰場上削弱襄陽守城兵力,同時也藉此進一步的打擊荊州軍的士氣。
可現在有了李易的「妙計」,袁術就不用那麼辛苦了,作為使者的韓胤連連表示要向袁術為李易請功,但李易卻很貼心的表示,這件事算是他與韓胤兩個人一起想出來的,事成之後大家都有功勞。
韓胤那叫一個開心啊,差點就把李易當做自家親兄弟了,殊不知,這只是李易擔心韓胤不肯出力勸說袁術,給他下的毒餌罷了。
不過,在最後說到具體出兵日期的時候,李易卻是與韓胤的看法發生了分歧。
韓胤是想讓李易儘快實行計劃,在最短時間內拿下襄陽,但李易卻是表示,計謀雖好,可想要劉表完全相信他,或者真的下決心求助,卻是不容易的,所以,李易的建議是,過段時間就讓袁術發兵,先沿路打掉黃忠與張虎的兩路兵馬,然後陳兵襄陽城下,每日裡虛虛實實,或是真的攻打,或者佯攻,總之就是不斷的給襄陽施壓,徹底將劉表逼到絕路,等到那時李易再帶兵過去,劉表必然就像是逆水之人一般,絕對會死死的抓住李易這道生機。
韓胤一想,覺得有理,於是事情就這麼說定了,第二日一早,便帶著這個消息匆匆回去與袁術見面。
其實,韓胤此來是還有個任務的,那就是打探一下袁渙的行蹤,
因為袁渙在發信讓袁術給曹操運送軍資之後,整個人就消失了,對於這件事,袁術自然不能放著不管。
首先,袁術就懷疑到了曹操身上,可派使者過去之後,曹操根本不承認曾向他索要兵甲的事,袁術非常的生氣,但沒證據,也不好直接指責曹操,便讓韓胤順道問問李易這邊是不是知道些什麼消息。
而李易自然就是一問三不知了,韓胤原本還想細細探查的,但得到李易給出的妙計,並且分了他一半功勞之後,袁渙的事情也就撂倒腦後,不怎麼在意了。
送走了韓胤之後,李易沒有著急就荊州事情做出什麼動作,對於劉表那邊他也沒催促,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書院最後的建設當中。
原本因為荊州戰事比預期的早,李易是想把書院的事情往後放一放的,不過賈詡卻是堅決反對,表示什麼事情都可以緩,唯獨書院之事不能緩。
李易起初不解,但在賈詡私下裡對他說明之後,李易才算是明白了賈詡的「苦心」。
之前賈詡給的書院學生名額,李易看過,基本都是他手下人的家中子弟,其中又以軍中子弟尤為突出,畢竟軍中的人多啊,文官們一共才幾個。
而賈詡之所以堅決反對李易將書院招生延後,為的就是那些軍中子弟。
教育那些孩子,是培養人才,拉攏人心,讓將士們可以安心的踏上戰場,這是李易的本意,但在賈詡口中,這同時也是通過一種兩廂情願的溫柔的手段讓那些人的孩子,或者弟弟,給李易做了人質,從而保證了他們在戰場上的絕對忠誠!
李易聽了賈詡的話後,稍稍糾結了一番,拍著賈詡的肩膀說了一句「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然後就果斷將書院的事情開始往前提。
當然,對於所謂的人質一說,不管是李易還是賈詡,之後都再不曾與人提起,畢竟這事擺到明面上實在是傷感情。
在此之前李易心裡還有著將來把書院搬遷到襄陽去的想法,現在這個念頭也沒了,畢竟有些事情,安排的遠一些,才更加的保險,不是麼?
五月,初三。
雖然是一大早,可今日的宛城卻是格外的熱鬧。
書院在數日前就已經落成,經過黃承彥的卜算,最終將開山門的日子定在了初三這一天。
為了給自己造勢,李易也是卯足了勁,不光將宛城裡頭那些世家大族一個個全都喊來觀禮,就連周邊一些縣城的,李易也都派人去請。
這些人也算給面子,基本全都來了,至於各別沒來,還不打招呼的,李易也不生氣,反正等他當上荊州之主,肯定是要挑幾個人來薅羊毛的,不是麼?
文聘走在石子小道上,不時與周遭相熟的人打著招呼,他是受邀前來觀禮的,一身常服,沒帶什麼隨從,只有一個少年給他引路,卻是黃忠的兒子黃敘。
黃忠與文聘之前同在襄陽為將,兩家人自然是認識的,算起來黃敘還是文聘的晚輩,所以意外相見之後,黃敘自然就給文聘當起了導遊。
文聘也是這時才知道,黃敘竟然拜入了張機與華佗門下,轉行做起了醫者,而且,目前已經在書院中任職,是他那兩位厲害老師的「助教」。
文聘一開始是有些唏噓的,畢竟黃敘可是將門之後啊,黃忠的一身武藝,他也是佩服不已,但再想想黃敘的身體情況,也就釋然了,而且黃忠知道的話,對這個結果應該也是滿意的,當前,前提是李易以後別拿他兒子做人質……
文聘正想著事,就聽黃敘在旁說道:「叔父請看,這邊就是醫學堂,是書院中最先落成之處,而且,早在年前,兩位師父就已經按照主公之命挑選上百少年人進行教導,按照師父要求,那些師兄弟雖然還不能出師,但尋常外傷處置已是沒有大礙,倘若有戰事發生,只要讓這些師兄弟隨軍出征,可大大減少戰後傷患人數,主公說了,兵者,兇器,醫者,仁心,只有兩者齊下,方能剛柔並濟,成就仁義之師,成就不敗之軍!」
文聘聽得暗暗點頭,他雖然只是口頭上答應給李易效力,還沒真的任職,但通過前後得到了一些消息,對李易的了解也加深了許多。
李易這人心狠,眼睜睜的看著江夏被打爛了,但他就是能安坐不動。
同樣的,李易這人的心也很善,對治下的百姓軍卒全都很好,特別是幾次交談,問詢李易將來用兵之策,文聘發覺李易很像始皇帝時候的王翦,非常不喜用人命去堆砌勝利,不管那人命是自己這邊的,還是敵人的。
此外,文聘心中還有些凜然,既然很久之前李易就開始為軍中準備這些醫者,難道說當時李易就已經預料到了荊州的戰事?
搖搖頭,文聘將這個念頭拋開,事已至此,再想哪些有什麼用?
看了眼不遠處的醫學堂,文聘又將注意力放在了黃敘身上,問道:「你這就認襄侯為主了,難道就不怕你父親罵你?」
黃敘先是一愣,然後露出笑容,理所當然的說道:「襄侯年歲只比敘略長,卻是英明神武,才華,氣度,格局,謀略等等莫說敘不敢仰望,縱然劉使君與襄侯相比,也是遜色太多。」
「而敘乃薄命之人,卻有幸遇到如此英明之主,若不能跟隨,將來死不瞑目,至於家父……家父眼光不是小子能比,自然看得更加透徹,又豈會生氣?」
在南陽的幾個月,李易雖然沒有刻意給黃敘洗腦,但黃敘日日目睹著李易這個穿越者的種種行事,還有李易招攬來的那些人才不斷努力帶給宛城的變化,黃敘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化化成了李易的粉絲。
毫不客氣的說,要不是李易這邊的計劃不能打亂,黃敘估計早就主動申請去策反他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