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國的中榜名單,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大部分中榜者都是各地的名門弟,這也是名門弟的優勢所在。
儘管有人懷疑科舉有舞弊嫌疑,但主流的聲音卻認可這次榜單,這是所有人心知肚明之事,寒門弟不可能和名門弟競爭。
對於大多數寒門弟,他們也渴望中榜,但他們更願意接受現實,進入國讀書。
而放榜的第一名還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不是來自荊州或者益州世家,也不是隴西或者關中名門,而是來自河北常山郡,一個叫做盧琮的士,據說此人是盧植的孫。
一時間,關於盧琮的各種猜測鋪天蓋地而來,有人懷疑他是因為同鄉趙雲的緣故而得以高中,也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漢國要籠絡河北世家,還有人神秘地四下傳言,這次盧琮帶了一萬兩黃金來長安。
總而言之,自古人相輕,誰拿到第一,必然要承受各種流言蜚語。
天還沒有亮,未央宮勤政廣場上,一名高中的士都已沐浴更衣,換上了白色的峨冠博袍,聚集在廣場上等候入殿。
所有人的興奮,充滿了對未來的仕途的渴望,姜維快步走過人群,找到了盧琮。
這次姜維高中第二十四名,雖然沒有能進前十,但作為這次年紀最小的上榜士,他也頗為引人矚目,才十七歲,便科舉中榜,讓很多四十歲的老士為之汗顏。
「盧兄!」姜維找到了盧琮,興奮地遠遠向他打招呼。
盧琮也看見了姜維,連忙走了過來,有些埋怨道:「我也在到處找你,還以為你沒來,你到哪裡去了?」
「我換衣服稍微慢了一點,剛剛才好。」
盧琮將姜維拉到一邊,低聲道:「我得到一個消息,這次可以自己選去向,可以去地方為縣官,也可以留長安為書佐,還可以去軍中歷練,你打算去哪裡?」
「我打算從軍!」
姜維這個決定並不讓盧琮奇怪,姜維本來就是趙雲的徒弟,他選擇從軍很正常。
「盧大哥,你呢?」姜維也問道。
「我打算去地方為縣官,雖然很多人勸我留在京中,可以認識更多人脈,可我一心想為民做點實事。」
「前名可以自選郡縣,盧大哥準備選哪裡?」
盧琮低頭沉思片刻,「我想去河西或者靈州,要麼河湟地區。」
姜維默默點頭,他知道盧琮是一個有遠大抱負之人,不會貪圖眼前的利益,「我支持盧大哥的決定!」
這時,盧琮又想起一事,低聲笑道:「第名叫王志,還記得我給你說過的事情嗎?
姜維點點頭,他當然記得,王志真名叫張志,是張昭之侄,沒想到他居然高中第名,不愧是張氏名門弟。
這時,忽然有人喊他們,「盧兄,姜老弟!」
兩人一回頭,卻見顧翰擠了過來,他興奮地笑道:「原來你們在這裡!」
顧翰這次考中第七十七名,也中了榜,可惜張庭卻落榜了,考到兩名之外。
雖然盧姜二人和他交情不是很深,但畢竟認識,又曾住在一起,他們二人也笑道:「恭喜顧兄高中!」
「我是比不過你們,慚愧,陪添末榜。」
顧翰又低聲道:「聽說可以自選去向,你們有打算嗎?」
盧琮和姜維對望一眼,皆搖搖頭,「我們暫時還沒有想好。」
姜維問道:「顧兄的打算呢?」
「我當然要留長安,這也是家族的期望,這次八名江東上榜士都一致決定留在長安。」
盧琮倒能理顧翰的決定,他們顧家在江東不缺名望,惟獨在長安沒有人脈,留弟在長安,也是為了在長安逐步建立人脈。
這時,遠處有禮官高喊,「列隊進殿!」
名士紛紛列隊,迎著晨曦,兩支隊伍進入了勤政大殿,為了避嫌,目前未央宮的座主殿都沒有正式啟用,只是為了舉辦一些重大儀式才臨時啟用。
今天名中榜士集體覲見,便啟用了這座未央宮最大的殿堂,名士在禮官的引導下魚貫而入,大殿兩邊坐著數十名漢國的武高官,望著這些年輕士,紛紛交頭接耳議論,在高高的台階上,端坐著漢王劉璟。
士們已事先受過禮儀訓練,他們一起上前行禮,「參見漢王殿下!」
劉璟笑著擺擺手,「各位才俊免禮!」
眾人站直身體,劉璟起身走到台階前,對眾人緩緩道:「這次有五萬人參加科舉考試,最後卻只錄取名,五人中只有一人中榜,你們都是人中俊傑,是最優秀的士,也將成為我漢國的棟樑,在漢國,你們會有機會一步步走向成功,但也可能沒落,一切都在於你們自己的努力。」
說到這,劉璟一招手,兩名名十歲左右的官員從旁邊走出,向劉璟行一禮,劉璟指著他們道:「左邊這位是刑部左丞崔實,是當年襄陽科舉第一名,右邊這位是御史中丞荀志,也是當年襄陽科舉第七名,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短短五六年時間,他們便成為了兩千石高官,他們做過縣官,當過郡丞、守,去各地巡視監察,儘管資歷不深,但他們卻憑著卓越的政績一步步高升,最終成為漢王最年輕的二千石高官。」
擺在眼前的榜樣讓眾士們的熱血都要沸騰起來,他們都渴望著自己也能像崔實、荀志一樣,僅用五六年時間便走上高官之位。
劉璟又笑道:「崔、荀兩位使君雖然是襄陽科舉中的佼佼者,但並不意味著別人就混得不好,事實上,在襄陽科舉錄取的一二十人中,只有十餘人還在縣令之位上徘徊,其餘八十餘人擔任了郡官甚至守,各位和他們一樣,都面臨著我大漢王朝中興的機會,只要你們努力奮發,清廉律己,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眾士激動得一起鼓起了掌,他們激動得甚至要高喊起來。
........
接見了中榜的士,劉璟回到了自己官房,儘管他對這次科舉很關心,但現在他更關心的卻是出兵江東,現在是八月初,他們必須要在新年前結束江東戰役。
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他必須要儘快行動了,回到官房,劉璟立刻將尚書省眾相國找來,連同中書省左右丞一起參與了商議。
議事堂內,眾人濟濟一堂,劉璟取出一份快報對眾人道:「這是黃忠從柴桑發來的加急快報,目前七萬大軍已集結完畢,連同部署在建業北岸的兩萬漢軍和會稽郡的一萬軍隊,一共十萬大軍,滅亡江東的時機已成熟。」
司馬懿也起身對眾人道:「根據我們從江東得到的消息,幾個月前孫權為應對危機,再次徵兵萬,又強征十萬民夫挖掘江南運河,稅賦沉重,江東一片蕭條,將整個江東惹得天怨人怒,民心不附,逃亡會稽郡的民眾不計其數,豫章和九江兩郡都表示願意歸附漢國,我們不能再允許江東繼續衰敗下去,否則就算統一,也會成為我們的負擔。」
眾人都已明白劉璟滅亡江東的決心,不是他們能阻攔,這時蔣琬起身道:「雖然我們財力還沒有完全恢復,但今年各地夏糧豐收,官府糧食都有了一定的儲備,目前荊州已調集二十萬石糧食至柴桑,還有占領江東後需要至少二十萬石來維持安撫,如果考慮到秋糧的收成,我們基本上可以應付這次江東戰役,另外,江東戰役不必合肥戰役,我們也不會耗費多的陣亡將士撫恤,關鍵是戰役不能拖到明年春天,否則會對江東的民生恢復帶來大影響,我們或許就會支撐不住。」
劉璟對眾人笑道:「事實上,合肥戰役我只要兩個月就能結束,只是為了拖垮曹魏,才延續半年多時間,而江東則恰恰相反,我們已經在江東打下了好的基礎,我可以向諸位保證,兩個月內結束江東戰役。」
眾人都笑了起來,徐庶卻有點擔憂道:「殿下一定要親自出征嗎?或許讓黃忠和甘寧兩位將軍就能滅掉江東。」
劉璟搖了搖頭,「他們雖然在軍事上可以擊敗江東軍,但在政治上他們卻無法穩住江東,我從前就說過,奪取江東並不難,但要讓江東心悅誠服地歸順漢國,就必須由我親自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