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確實是猜到了張魯遭遇敵人的攻打,卻根本沒有料到,對方竟慘遭關羽的偷襲,身負重傷。
他雖然向來瞧不起劉備,覺得劉備此人行事卑鄙猥瑣,毫無下限,可關羽貴為堂堂的一代武聖,名震千秋。
結果到頭來,關羽竟會趁張魯不備痛下狠手,可真是有負這一世英名。
現如今李瑜在曹操帳中,已可稱得上是無有出其右者。
自從他出山以來,幫助曹操統一北方,功勳卓著,無以匹敵,已經是曹操最信任的一名謀士。
現如今江東的孫權已經給他們打得奄奄一息,若想取得漢中也只是個時間早晚的事。
此時偏偏突生變節,鎮守漢中獨霸一方的張魯被劉備派人暗害,身負重傷,生死不明,平心而論,這種事情是曹操最不想看到的。
張魯在信中乞求曹操施以援手,向曹操承諾,曹丞相若能派兵助他渡此難關,那麼從此以後自己心甘情願向曹丞相俯首稱臣。
按理說曹操勢力廣大,自從當初袁紹給他和李瑜打垮了,普天下各路梟雄再沒人能夠及得上他。
若要幫助張魯向劉備動兵,絕非難事。
只不過張魯此人野心頗大,按照曹操自己的心意來看,此事自己冷眼旁觀坐看兩虎爭鬥應該才是最可取的。
但李瑜神機妙算,機智過人,在這種大關節上面,他自認應當多多聽取李瑜的見解才是。
曹操見李瑜端詳著張魯親筆寫就的這封密信沉默不語,說道。
「先生,依著你之高見,咱們到底該怎麼做才對?」
李瑜緩緩抬起頭來,雙眼微眯,低聲道:「主公,我認為在這點事上咱們絕對不能袖手旁觀!」
霎時間曹操眼前一亮,問道:「是麼?」
李瑜點了點頭,說道:「劉璋這個不爭氣的,竟然主動將成都向劉備雙手奉上,此事大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
「事已至此,木已成舟,多說無益。但劉備到底是否能夠將整個四川封閉起來,高枕無憂的穩坐蜀地之主,全都看在天險林立的漢中是否能夠落入他手。」
「如果我是劉備,見張魯身負重傷性命垂危,一定會傾盡所有力量在最快時間之內將漢中攻打下來。」
「倘若此時咱們不派兵馳援張魯,張魯必敗無疑,到時最讓咱們害怕的事情也就發生了……」
在這件事上,李瑜拎得十分清楚,曹操萬不能夠對劉備放任自流。
曹操陷入沉思,過了一會,點了點頭,道:「先生言之有理,若想拿下四川一統天下,務必要守住漢中!」
說著手掌在書案之上用力一拍,只聽得「砰」的一聲悶響,筆筒、茶杯、竹簡等物一齊被他拍至空中,猛然一晃。
曹操對接下來即將爆發的這場「漢中保衛戰」異常看重,特地從青州軍之中抽調出八萬人馬,封李瑜為這場大戰的總元帥。
即刻率兵出發,前往漢中的白馬城馳援張魯。
劉備在短短几日之間,連下成都和房陵這兩座重要城池,名揚天下。
普天之下人盡皆知,他麾下可謂是文武雙全,必定能夠成就一番千秋霸業。
而李瑜親自率領的八萬青州兵行進速度何其之快,短短兩三日之間便已抵達白馬城。
天下各路諸侯原本是想要坐看川蜀之地風雲變幻的,一個個心知有一場熱鬧好瞧了,且看最後究竟鹿死誰手,張魯和劉備誰能夠將對方擊敗。
結果曹操突然派遣重兵馳援張魯,頃刻之間,這場大戰便已升級。
尤其是許多好事之徒特地派人打探,曹賊此番入兵漢中是派何人所率。
很快,這個消息便在九州大地流傳開來,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場「漢中保衛戰」的總帥乃是曹操麾下最為得意的大謀士,李瑜。
如此一來,天下各路諸侯對這場漢中保衛戰更是打起了一百二十萬分的注意力。
原因無他,只因曹操此次派出的得意干將乃是幫助曹操統一北方的「萬人敵」李瑜。
李瑜率兵趕到白馬城之後,立刻見到了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張魯。
張魯麾下的眾門客、謀士見曹丞相身邊的當紅人物「萬人敵」李瑜風塵僕僕趕到,一個個急忙搶身走到李瑜面前,一齊說道。
「小人拜見李大人!」
李瑜的神情頗為凝重,見張魯面色慘白、嘴唇發紫,大有一副分分鐘都會撒手人寰的態勢。
張魯顯得很是激動,他身負重傷之下,原本行動不便,但在見到李瑜的剎那間,整個人從床榻之上一躍而起,雙膝彎曲,深深跪拜,說道。
「李大人,我終於把你盼來了,我們漢中有救了!」
他說著時,聲音已經哽咽起來。
李瑜下意識環顧四周,只見在場眾人之中有不少潸然淚下,泣不成聲。
李瑜將雙手負在身後,大步流星走到張魯面前,說道。
「張魯啊張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遙想當時,我一再苦口婆心的勸你歸順曹丞相,可你這個人卻有諸多不切實際的想法,如今你看如何?」
張魯當真是悔之晚矣,強自忍耐小腹的傷口劇痛,牙關緊咬,堅持向李瑜深深跪拜,默不作聲。
其實廳中眾人心中都是有數的,李瑜的這番話絕非落井下石。
試想,倘若當初李瑜在對張魯招降之時,張魯下定決心向曹操俯首稱臣,又哪裡會落得今日這步田地?
早一日有了曹操的照拂,即便是借給劉備一個膽子,張魯也絕對不會發生遇刺之事。
李瑜見張魯只是深深跪拜,默不作聲,說道。
「不撞南牆不回頭,這種執著的精神是很好的,只不過可惜你用錯了地方。」
張魯嘆了一聲,抬起頭來,聲音極度虛弱,說道:「從此而後,我張魯一心歸順曹丞相,李大人讓下官往東,下官絕對不會往西,李大人,請再受下官一拜!」
與此同時,廳中眾門客、謀士一齊放聲叫道:「李大人,受我一拜!」
眾人卑躬屈膝的身影隨日光一路向南,無限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