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

  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

  就在郭貢與張飛兩軍相持之際,但見一騎躍馬而來。

  「老友,認得故人否?」

  郭貢聽得這聲音熟悉,張目去望,乃昔日同朝為官的好友徐璆也。

  郭貢似立馬抓到了救命繩,忙道:

  「孟玉公,別來無恙乎?」

  急命軍士讓開道路。

  那邊張飛要護送徐璆入營,徐璆卻推脫道:

  「適才郭貢領軍不進,猶豫不決,料其計謀未定。」

  「我自單騎說之,若使張將軍同往,反而使人見疑。」

  於是,徐璆單騎入了郭貢軍陣。

  郭貢命人將之請入帳內。

  「軍中困頓,無甚好酒,望故人莫要嫌棄。」

  郭貢起身為徐璆斟了一杯酒。

  「聞說孟玉前任汝南太守時,為袁術勾連李傕、郭汜所害,被免了官。」

  「又去徐州找陶謙做了東海國相。」

  「今陶使君亡故,孟玉又將何往?」

  「今來此地,莫不是要歸順我耶?」

  郭貢半開玩笑地說道。

  徐璆也不慌不忙,優哉游哉地先喝一碗濁酒,然後才道:

  「多謝使君掛懷,也不瞞老友。」

  「老夫也算是半個身子入土的人了,這一生平野縱馬,一朝為官,主政一方,什麼事都做過了。」

  「本以為也該功成身退,頤養天年了。」

  「然則前不久,有一少年人曾對老夫言道:亂世不該有隱士。」

  「老夫在見到曹操二伐徐州,生民百不遺一之時,深以為然,故而至劉使君身側為從事。」

  郭貢聞言,只得訕訕地一笑。

  他現在進兵,就是衝著劉備來的。

  結果徐璆張口就承認自己就是劉備的人,這讓郭貢有些無措。

  「今天下大亂,英雄並起。」

  「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亂者,此智者所祥擇也。」

  「以老友觀之,你我可為此輩否?」

  郭貢一時啞然,只得道:

  「觀你我皆非此輩人士。」

  嗯……

  徐璆一捋長髯,又接著說道:

  「得明主昌,擇庸主亡。」

  「老友身在梁國,當祥思後路。」

  「今陳宮叛迎呂布而百城皆應,似能有為,然以君觀之,布何如人哉?」

  「夫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

  「陳宮、張邈等輩以勢假合,不能相君業。」

  「兵雖眾,終必無成。」

  「而曹操雖然有謀,能驅良將,然則其人惟殺伐而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自古少有。」

  「可放狂言: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寡恩少德,此誠不可與之共謀也。」

  徐璆有條不紊地為郭貢分析了當前的豫、兗局勢。

  雖然郭貢勢力在豫州,但他本人所在的梁國其實是與兗州緊挨著的。

  人人都知道,兗州之主一旦決定出來。

  第一個受到威脅的,就是身在梁國的豫州刺史郭貢。

  而徐璆卻同時否定了郭貢投靠曹操、呂布的可能性。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曹操在196年攻取陳東的同時,順手就把在梁國的郭貢也給一起滅了,以報當初他陳兵鄄城之仇。

  捎到手,老曹還把梁國給一起屠了。

  所以老曹絕對是知行合一,平等對待每一個大漢子民,絕對不是單純針對你徐州人。

  「唯有劉使君,以布衣之身,一年之內坐穩徐州。」

  「其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身邊有關羽、張飛為爪牙,皆萬人之敵。」

  「適才老友已見張飛之勇,料老友之力,能擋張飛否?」

  「更兼劉使君又有隱士高人李翊為輔,其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

  「正如張良之翼高祖,范蠡之協越王。」

  「定策決勝,天下無出其右者!」

  郭貢心中戰戰兢兢,適才張飛之勇他已見識過了。

  徐璆重點提到,有張良之謀的李翊,他卻還未見過。

  不過都說徐州局勢複雜,被曹操屠戮之後,更是百里無人煙。

  可劉備在徐州,竟把五郡統一,並將這裡治理得井井有條、萬物競發。

  說沒有高人相助,誰信?

  徐璆的話還在繼續。

  「李先生非是只遣老夫一人前來,更又添兵將於沛國。」

  「以陳漢瑜之才,與老夫同守東阿,則田單之功可成也。」

  「待劉使君平定青州之亂,調轉軍頭,必來沛國。」

  「徐州將士皆心懷怨恨,屆時縱然劉使君寬厚,又豈能遏制底下人的憤恨?」

  「郭使君又有幾成把握,可保住家小,免於戰禍?」

  「唯君詳慮之!」

  總結一句話,

  等劉備回來了,就算他饒了你。

  他底下人,也不會放過你。

  到時候,可能會給你來個三族消消樂哦~

  你有多少把握能打贏劉備?

  郭貢這時已經汗流浹背了,說話時舌頭都有些打顫。

  徐璆也就不再嚇唬他,轉而為郭貢考慮道:

  「你我皆非人主之才,何不就此同歸劉使君。」

  「一來可將功折罪,保全家小。」

  「二來梁國士兵,亦得以果腹,不受饑寒困擾。」

  徐璆把問題看得很透徹。

  他雖然知道郭貢出兵是受人教唆,但郭貢的確有出兵的動機。

  就是梁國養不了那麼多士兵。

  郭貢靠著自己本地的名氣,一下子便募集到了幾萬人。

  但正如張飛所言,這些士兵雖號萬人眾。

  然可戰之兵不過千人,健兒者不過百人。

  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活不下去了,只得投軍。

  畢竟當兵的管飯,實在不行,還能正大光明的去搶。

  不用怕被官府剿,畢竟他們自己就是官府。

  要不然以梁國的人口,郭貢怎麼可能募集到這麼多士兵?

  「啊這……」

  面對徐璆突如其來的勸降,郭貢顯得有些猶豫。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他性格是幹大事而惜身。

  這不單單只是在攻城略地上下不了決心。

  現在面對關鍵的站隊上,他仍舊不能快速做出決定。

  徐璆見郭貢遲疑,補上了最後一刀:

  「莫非使君不願屈居於人下?」

  不錯。

  郭貢也是豫州刺史,從名位上跟劉備那屬於是平起平坐的。

  突然讓他去給劉備當小弟,這令郭貢一下子有些接受不了。

  「老友啊,我喚你一聲使君,乃出於敬意。」

  「但老友捫心自問,你這豫州刺史之位,坐得安穩嗎?」

  郭貢面色一紅,徐璆這話算是直戳到他的要害了。

  雖然郭貢這個豫州刺史,是朝廷任命的。

  但畢竟是李傕、郭汜假朝廷的名義任命的。

  為得就是加劇關東的混亂,為朝廷朱儁大軍東進鋪平道路。

  郭貢上任豫州,是有違三互法的。

  所謂三互法,就是一個迴避制度。

  簡單概括就是,本地人不能做本地的最高長官。

  例如陳留人就不能做陳留太守,徐州人就不能做徐州牧。

  所以,

  袁術為了控制豫州,先後任命過孫堅、孫賁為豫州刺史。

  因為袁術是汝南人,作為豫州人,他不能做豫州的最高長官。

  郭貢作為豫州名士,自然沒資格擔任豫州刺史。

  從名分上講,郭貢已經屬於不占理的了。

  而從實際控制地來看,偌大的豫州,郭貢僅是占據了梁國一帶。

  魯國是魯相陳逸的地盤。

  陳國是陳王劉寵的地盤。

  沛國被陳珪和曹氏、夏侯氏南北瓜分。

  潁川和汝南則受困於黃巾賊,自顧不暇。

  「如今適逢亂世,天子朝廷為涼逆所辱,天下為之不靖。」

  「郭使君能夠在豫州謹守國境,已屬不易。」

  「然則須思退路。」

  「否則猶豫不決,必惹禍上身。」

  是、是。

  郭貢額頭已隱現冷汗,自頰邊涔涔而落。

  「那不知劉徐州需要我做什麼?」

  「使君只需退兵即可。」徐璆淡淡道。

  「……哦,哦?」

  「只要我退兵?」

  郭貢瞪大眼睛,適才不是說讓我歸順劉備嗎?

  怎麼突然變成讓我退兵了?

  那我到底算不算歸順劉備了?

  「現在劉使君大軍未歸,而老友又擁兵甚重。」

  「只能先返回梁國,再待劉使君回來後,再聽候差遣。」

  原來如此。

  郭貢想想也是,現在劉備沒回來,自己要是真帶著幾萬人進了徐州,這誰放得下心?

  別說幾萬人了,就是幾萬頭豬,那也是個不可控的因素。

  「老友放心,劉使君弘雅有信義,斷不會辜負老友。」

  「你只管放心回梁國去便好。」

  言外之意,即便將來曹操真來找你報仇,老劉也肯定不會對你見死不救。

  至於糧食問題,去歲徐州豐收,尚有餘糧。

  肯定不會讓你和你的兄弟餓著肚子,你儘管放心好了!

  郭貢就在徐璆這樣威逼利誘之下,被說的一愣一愣的。

  「多謝孟玉,教我良言!」

  郭貢起身握住徐璆的手,不肯撒開,眸中垂淚,泣聲道:

  「孟玉之言,真令我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

  「貢萬死不敢再與劉徐州為敵。

  「此前誠為小人教唆,誤聽奸人之言,乃行此愚舉。」

  「現在看來,郭某真乃愚夫蠢漢,為人利用尚不自知。」

  徐璆也柔聲安慰他道:

  「此乃小人之過,老友不必過於自責。」

  「不過老友也算是當世名士,今後回梁國當思修德行。」

  「萬不可再輕易起兵端,加禍於兩地百姓。」

  郭貢神情複雜,但心中卻實是長舒了一口氣。

  「……再不敢復為也。」

  郭貢謝過,隨後下令全軍撤回魯國。

  郭貢這一路兵,便在徐璆、張飛、陳珪等人合力之下。

  未死傷一人,退卻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