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

  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

  「軍師從早忙到晚,今夜盛宴,難得休憩。」

  「何以仍舊不肯舍下書卷?」

  劉備手裡拿著酒盞,走到李翊跟前。

  見他正執筆寫著什麼,忍不住開口詢問。

  李翊見劉備來了,便停了筆。

  「如今戰事將近,翊亦不敢鬆散懈怠。」

  「誒!」

  劉備舉起酒盞,拍了拍李翊的肩膀。

  「稍息片刻,倒也無妨。」

  又扭頭看了眼李翊手中的書卷,便問:

  「不知先生適才在寫什麼?」

  李翊便將書卷遞給劉備,一面又自顧自地說道:

  「既然戰事將近,我等總得先奏明天子才好。」

  「這樣才能師出有名。」

  劉備展開書捲來,原來上面羅列的是袁術的各項罪狀。

  其中的大罪主要有,

  第一,袁術擅自攻打朝廷任命的廬江太守陸康。

  陸康在廬江樹立恩信,平定江夏蠻亂。

  頗有政績,甚得民心。

  面對袁術的發難時,不少休假返鄉的士兵都聞訊趕回,趁夜爬牆回來幫助陸康守城。

  陸康足足堅持了兩年,最後病死。

  朝廷憐憫他的氣節,拜其子為郎中。

  可以說,袁術此舉是與朝廷的理念背道而馳的。

  第二,擅自扣留,並逼死朝廷大臣馬日磾。

  馬日磾高居太傅之位,路過壽春時,卻被袁術扣住,還搶了他的符節。

  馬日磾想要要回符節,袁術不給。

  想要走人,袁術又不放。

  馬日磾不堪受辱,在興平元年時憂憤吐血而死。

  袁術此舉,形同叛逆。

  第三,私藏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確實是為孫堅所得,但並未像《演義》里那樣被孫策拿去換兵馬。

  而是被孫堅留給了其妻子吳氏。

  袁術直接拘了吳氏,搶奪了玉璽。

  這第三條,其實要比上面兩條加起來還要嚴重。

  傳國玉璽的印章就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幾乎是大漢門面的象徵。

  結果你袁術卻私藏了起來,誅你九族都不過分。

  這是李翊羅列的三大罪狀。

  剩下又羅織了不少相對更小的罪名。

  比如荼害百姓,巧立名目,對天子不敬等等。

  總之就是要湊夠罪數。

  你是否真的犯了這些罪不重要。

  而是我們說你犯了這些罪,這一點很重要。

  「好啊,先生想的可真是周到。」

  劉備翻看著表文,條理清晰,邏輯通順。

  有了這些罪狀,絕對師出有名。

  可不要小看古代的師出有名。

  尤其是對於瓦解袁術集團的人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善!備這便親自擬寫表文,上奏朝廷。」

  「請伐袁術!」

  正說間,忽有下人來報,淮南使者求見。

  淮南來的使者?

  劉備眉頭一皺,與李翊對視一眼,道:

  「先生以為袁術此時遣人來,是所為何事?」

  李翊微微笑道:

  「必是使人講和。」

  「哼。」劉備一聲冷笑,「其我兩家早已勢同水火,豈有和好之理?」

  雖感到莫名,但劉備還是接見了來使。

  使者正是袁術手下將領李豐。

  雙方禮畢過後,李豐直接開門見山,道:

  「我奉吾主之命,特來修好與劉將軍的關係。」

  劉備冷聲道:

  「莫非袁公路遣汝來此,是為兩家講和?」

  「正是。」

  李豐點了點頭,沒有一點彎彎繞繞。

  李翊忍不住出聲打斷道:

  「我徐州與袁術有殺子之仇,袁術怎肯放下他四世三公的身段,低眉來與我徐州講和?」

  李豐臉色通紅,被李翊懟的啞口無言。

  其實他來此,只是奉了袁術的命,實施緩兵之計罷了。

  袁術知道徐州在總動員,故意派人來講和,希望延緩劉備的進軍速度。

  一來給自己爭取準備的時間,二來耽誤徐州的行政效率。

  此的確符合骷髏王老陰批的人設。

  咳咳……

  李豐握拳在唇邊咳嗽兩聲,旋即正色說道:

  「當今天下,群雄並起。」

  「袁太尉即將一統河北,虎視河南。」

  「曹孟德已掌兗、豫大半州郡,此二人少年好友,互為扶持,南北呼應。」

  「當今天下,誰能與之相抗?」

  「唯有我主!」

  李豐信誓旦旦地吹捧袁術。

  「袁紹結連曹操以震南方,那為何劉將軍就不能結連我主,以拒北方呢?」

  「若淮南與徐州能夠化干戈為玉帛,那我們完全可以一起對付曹操,瓜分兗、豫二州。」

  「等之後再一起對付袁紹,天下之勢可定也。」

  「願將軍察之!」

  劉備為之一愣,漸漸回過味來。

  感情袁術是想讓自己當他小弟啊!

  那曹操此時不就是袁紹小弟麼,你說像袁紹結連曹操一樣。

  那不就是讓我劉備當他袁術的小弟?

  真是豈有此理!

  劉備面色沉重,強忍怒意。

  李翊見此,率先開口駁斥道:

  「足下此言未免過於狂悖。」

  「天下健者,起獨你袁氏一家?」

  「袁公路又豈是憂國忘家之輩,可以與之共事?」

  李豐被罵的無地自容。

  沒辦法,人在矮檐下哪能不低頭。

  現在身在徐州的地盤,他也只能低聲下氣。

  劉備拔劍在手,沉聲道:

  「今斷汝頭,不足以解忿。」

  「亦恥大丈夫殺來使,汝可速回淮南告訴袁公路。」

  「彼倒行逆施,魚肉百姓,備在秋收過後,將親自領軍征討。」

  「弔民伐罪!」

  最後還隱隱說了一個「滾」字。

  唬得那李豐如從鬼門關走一遭,鼠竄而行。

  在趕走淮南來使之後,劉備又問李翊道:

  「先生怎知袁術非是真心實意求和?」

  適才李翊率先開口喝斥李豐,劉備便知道李翊是希望自己駁回袁術的請求。

  故而在剛才,絲毫不留情面,連劍都拔出來了。

  兩家可謂是徹底地撕破臉了。

  李翊解釋道:

  「袁公路早有併吞徐州之心,況我等與其有殺子之恨。」

  「以袁術的氣量,又豈會願意與我徐州解和?」

  「況其若果真一心求和,也該帶些誠意來。」

  「但彼只讓李豐來陳以利害,並無絲毫讓利。」

  「足見其並非真心實意要與我等和好,只是想慢我等之心,好為他爭取時間罷了。」

  劉備對李翊的見解佩服之至。

  李翊又道:

  「袁公路自詡善謀,估計會自作聰明,也跑去和曹操講和。」

  ……

  果然不錯李翊所料。

  在派人往徐州講和的同時,袁術也派了人前往許昌講和。

  與徐州不同的是,袁術是真的想和曹操講和。

  雙拳畢竟難敵四手。

  劉備那邊講和,是袁術的緩兵之計。

  曹操這邊的講和,卻是袁術的真心實意了。

  畢竟他跟曹操的仇恨,無非就是此前爭奪兗州罷了。

  成王敗寇,袁術也認了。

  使者見到曹操講明了袁術希望求和的意願。

  如李翊所言,對於真正想要求和的對象,袁術這次是真拿出了實際好處來。

  「我主說了,只要曹司空肯就此罷兵,不插手淮南戰事。」

  「我主願贈送曹司空三十萬斛糧食,以資軍用。」

  「更有金銀、絹帛、牛馬無數,望曹司空笑納。」

  曹操望著使者呈上來的淮南禮單。

  捋著長髯,唇角勾起一抹淺笑。

  「……哈哈哈。」

  曹操將禮單放下,「袁公路豈是信義之人?」

  「若果真要曹某罷兵,可教公路先將錢糧送來。」

  曹操何等人精,知道你袁術慣喜白嫖。

  果斷要求袁術先把錢糧送上來,然後才肯罷兵。

  「……這。」

  淮使頓時尬住,他只奉命來送禮,袁術卻沒把禮物給他。

  你說這辦的都是什麼事兒啊?

  「我主也是出於好意啊,若是我們兩家能夠合力對付劉備,共同瓜分徐州。」

  「豈非皆大歡喜,兩全其美之事?」

  哼!

  曹操拍案而起,厲聲叱道:

  「不必多言!」

  「袁公路殘害地方,逼殺名士,對抗朝廷,甚至還私藏傳國玉璽。」

  「曹某乃朝廷任命的司空,祖上世食漢祿,若不思報國除賊,與禽獸何異?」

  「汝可速退!」

  曹操豈不知袁術給自己開的是空頭支票。

  即便袁術真把錢糧送來了,他也不會就此罷兵。

  更何況,大軍已經開始調動了,各方的糧草也都運往前線。

  要是在這時候叫停,此前不就白幹了嗎?

  得浪費多少錢糧!

  「哼!」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曹阿瞞何其愚也!」

  當使者把曹操的回覆傳回給袁術後,袁術亦是大發雷霆。

  「彼自詡熟讀兵書,豈不知唇亡齒寒之理?」

  「若我淮南有失,他曹操豈能得以倖免於難?」

  「此不過一閹宦之後,今我肯屈尊紆貴,與他講和。」

  「彼竟敢無禮至此,忒也不把我袁氏放在眼裡!」

  袁術之所以氣成這樣,是因為他對曹操這邊的議和有很大期待。

  照理來說,他與曹操的恩怨比劉備早多了。

  曹操與劉備才是真正剛在徐州交手不久。

  他沒理由放棄自己,轉而去跟劉備聯手來打自己。

  可他偏偏就這樣做了。

  真是愚蠢至極!

  「明公,既然曹操不肯議和,執意動兵,那咱們可得在新蔡重加防衛。」

  壽春有一條淮河流經。

  而在汝南,又有三條河都可以注入淮河。

  由西向東,分別是汝水、潁水、渦水。

  三條河流,袁術各自設立了一個重鎮。

  即新蔡、汝陰、龍亢。

  新蔡是汝水的重鎮,汝水主要在汝南西界。

  汝南西界是曹操的地盤,所以守住汝水的新蔡,便是守住曹操。

  「好,既如此,再從壽春,調撥八千名士兵前往新蔡!」

  袁術正欲同意。

  忽被一人出聲阻止道:

  「明公不可!我壽春只兩萬兵卒,若再分兵八千出去。」

  「萬一東線的汝陰、龍亢失守,劉備大軍直逼我壽春,那我壽春豈不危險?」

  「況紀靈在新蔡已有一萬大軍,足以抵禦曹操進攻。」

  「若抵禦不了,我壽春再發兵救援便是。」

  說話之人,乃主簿閻象。

  他的擔憂不無道理。

  現在淮南很有可能要面臨至少三路兵馬。

  曹操一路,劉備一路。

  還有一路則是廣陵陳登,極有可能自長江渡水,繞襲至九江後背。

  壽春作為淮南之心,必須留夠足夠軍馬,以便隨時支援各方據點。

  這個提議算是比較中肯的了。

  但袁術沉吟半晌,還是拒絕了閻象的這個提議。

  「不!」

  袁術揮了揮手,「可先支八千人馬至新蔡,助紀靈守御曹操。」

  「然後從廬江劉勛處調集八千兵馬來壽春,補齊這八千人的空缺。」

  微微一頓,又接著補充道:

  「況伯符已命吳景、孫賁返回壽春路上了。」

  「他二人手中的部曲加在一起,應該也有個一萬左右。」

  「等他們的援軍一到,咱們便可以主動打出去,在汝陰、龍亢與劉備一決雌雄!」

  不得不說,袁術的家底確實厚。

  面對曹劉攻勢,即便分兵依然能保留住優勢。

  即便是一打二,袁術依然很有信心。

  三個據點,袁術都派遣了重兵去守。

  同時以劉闢為首的汝南黃巾軍,也會在本土作戰。

  與曹劉大軍周旋,為自己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

  接下來的時間,袁術也是在積極周旋。

  先按照原計劃,把呂布調到龍亢前線去。

  為防止呂布不受節制,袁術又專門派遣了大將張勳,將兵萬人,與呂布同守龍亢。

  說是同守,實為節制呂布,防止其不受控制。

  隨後又從廬江徵發一萬五千名民夫,負責運送糧草,修固城池。

  袁術幾乎也算是全國動員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

  要是劉備突然取消南征,估計袁術得被氣吐血。

  ……

  很快,時間來到了九月。

  正是秋收的季節。

  劉備已經布置好兵馬,準備南下了。

  李翊在規劃這次南征戰略之時,刻意選擇了秋收,不單單是為了徐州的糧食。

  更是為了淮南的糧食。

  因為他們此次南征,基本上都是走的水路。

  也就說,即便他們中止了進攻計劃,那物資方面並不會有太大損失。

  因為大部分物資都集結在戰略重地,明年來攻也是一樣的。

  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去搶割淮南的麥子。

  而袁術卻沒辦法堅壁清野。

  因為一旦把淮南的水稻、麥子全部清了,那明年吃什麼?

  袁術將會承受顆粒無收的代價。

  此所謂《孫子兵法》中的,「因糧於敵,取用於國。」

  是真正的以戰養戰。

  隨後,便是命廣陵太守,將廣陵之兵,入長江,攻襲九江後背。

  此前劉備曾專門在廣陵給陳登留了兩萬士兵。

  如今一年多過去,這些士兵早已是練得龍精虎猛。

  陳登命周泰、蔣欽各領水上健兒四千人,自己親統大軍六千人。

  留陳矯守廣陵。

  自己則入長江,直奔九江歷陽而去。

  至於汝陰、龍亢方面。

  潁水的汝陰,劉備命關羽為將,用魯肅為謀士,張遼為副將。

  又遣丹陽將許耽、章誑在其帳下聽用。

  全力攻打汝陰重鎮。

  而另一路龍亢,離徐州最近,這一路自然也是劉備要重點打擊的。

  所以親統兩萬大軍,用李翊為謀主。

  田豫、徐盛、曹豹、太史慈等將紛紛隨同出征。

  除了水路之外,還專門任命了張飛為將,用劉曄為謀士,趙云為輔。

  走陸路,攻打汝南剩下郡縣,以防止其私通袁術。

  張飛進兵神速,快速掠過汝南諸郡縣。

  大軍到處,各處小縣紛紛請降。

  很多縣城甚至都沒有出兵抵抗,便向張飛投降了。

  張飛這一路算是進行的最為順利的。

  至於關羽這一路,則遭到了袁術軍的頑強抵抗。

  袁術亦知汝陰重要,派遣了橋蕤、樂就各領八千軍士,在此堅守。

  關羽到時,親自至城下督戰。

  督促軍士搬土運石,填壕塞塹。

  關羽親自押陣,督促軍士上前。

  城上矢石如雨。

  關公一連攻打三日,不能下。

  遂暫時將大營後撤三十里下寨,聚集眾將商議。

  魯肅提議道:

  「此前李先生發明的配重式投石機已經組裝完成,可在明日一試威力。」

  關羽大喜,欣然從之。

  次日,清晨。

  一大早,關羽再次領兵來攻汝陰。

  城上守將橋蕤見今日關羽不似往日那般攻得急,心中也寬慰了不少。

  他自詡不是關羽敵手,奈何自己有汝陰堅城。

  饒是關羽再有能耐,也不是他輕易可以打破的。

  擦擦擦……

  一陣窸窣的響動自城下傳來。

  守城的士兵不敢有絲毫懈怠,急忙往城下探望而去。

  「那是……什麼!?」

  守軍方才探出頭,看了不到兩眼,只聽得「嗖」的一聲響。

  利箭破空之聲傳來,喊叫的兵卒未及防備,被洞穿了咽喉。

  血跡順著箭杆流淌而下,翻身栽下城頭。

  「不好了!敵襲,敵襲!」

  聽得響動,其餘守軍紛紛鳴鑼擊鼓。

  橋蕤、樂就急忙按劍趕至城頭。

  方一按立牆頭,頓時怔住。

  只見城外地面上,一架架龐然大物正在緩緩移動,不住地往城牆方向靠近。

  那大物形似投石機,卻還要大上不少。

  似怪物般緩緩移動,擦著地面鏗鏘作響。

  「……那……那是何物?」

  橋蕤驚得張大嘴巴。

  他領兵一生,還從未見過這般攻城器械。

  很快,那一架架投石機行至一定距離後,不再向前。

  「等等,這幫徐州人該不會是想……在那裡就……」

  樂就睜大眼睛,有些難以置信地望向城下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