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晉級名士(求追讀)
「原來如此,很難想像,五個年輕人能編著這樣的韜略出來。」盧植放下最後一冊的《三十六計》,「此三十六計,盡得韜略精髓,倒是難得。」
韜略這玩意,核心就是對天時地利人和的運用,一定程度彌補敵我之間的差距。
可天時地利人和說到底,還是太籠統一些,三十六計就恰到好處。
還不是那種理論上的東西,而是三十六個實實在在的計謀,這才是它最有價值的地方。
「此書已成,一字難改……」盧植搖了搖頭,「若玄德信得過,就把此書留下來,為師找幾個好友,一起商量看看。」
一字難改自然不可能,不過劉備來的目的,當然也不是找自己校書。
世間著書者何其多,就說要進入主流士人的圈子,那《左氏春秋》你就必須要治。
有沒有用另外說,這是進入圈子的通行證。
說到底,如今朝堂之上占據主流的,便是左氏儒。
作為既得利益階級,他們自然不會允許其他學派的人上位。
連儒家的其他學派都被打壓,更別說諸子百家的門徒。
實際治政用不用得到另外說,可你必須要學要治,畢竟這屬於政治投名狀。
韜略這玩意,和平年代沒什麼價值,不過現在難說……相信感興趣的人,應該不會少。
「能寫出這本書的,不知道是哪位的高足?」盧植隨口一問。
這可不是無名之輩能寫出來的,家學肯定不少,很有可能是將門。
哪怕是字跡,都能看出一個人,到底讀過幾年的書。
「其中兩個倒有些來頭,乃鄭公的門生。分別是樂安國子尼,以及北海孫公祐。」劉備回道。
「康成的弟子?原來如此,這就不奇怪了。」盧植點頭,鄭玄在學識上遠超於他。
門下子弟,學識看來也不差。
說起來慚愧,自己的弟子沒有是以經學聞名。
要說盧植好歹是經學大家,可無論是公孫瓚還是劉備,都不以學識出名。
「另外兩個,一個是北海人王修,另外一個乃弟子同鄉簡雍,自學成才。」劉備繼續介紹。
「原來是北海王叔治,沒想到居然在你麾下。」盧植不免有些訝然。
此人他是略有耳聞的,此人以孝義聞名,品格和才學都很優秀。
至於簡雍,盧植也有些印象,是個刻苦學習的孩子,就是出身不太行。
不免有些疑惑,王修,國淵和孫乾還能理解,簡雍的才學,顯然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書籍。
「最後一個說起來怕恩師也不敢置信,乃涿縣張氏庶子,翼德的庶弟。」劉備眼看報上簡雍的名字,盧植都沒有太驚訝,這才大膽把張和的名字報上去。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盧植真就被嚇了一跳,「那張翼德,什麼時候多出個庶弟?」
劉備也不隱瞞,把事情的經過,以及這本書的創作經過說出來。
這下盧植明白了,簡雍是純粹湊數的,有他沒他都不差。
只是最早張和邀請過他,於是後來也沒有把他排除在外。
這著書立說,還是那麼有價值的書,多一個人進來,就會分走一部分名望。
這樣看來,張和倒是言而有信之人。
「張家把達道藏得太好了。」盧植有些埋怨,通過劉備所言,不難分析出這張和博聞強記,可惜沒有專門受過教育。
若從小接受更好的教育,或許已經是個大儒,而不是個武將。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張和居然還是個大匠,能加工鍛造隕鐵武器……
這樣的天賦若能用於治學,那肯定是宰相之才,浪費,太浪費了!
這樣的苗子,盧植甚至打算收入門下,好好調教調教。
可現在這情況,大概也沒辦法讓他安心治學,畢竟從小就沒有養成學習的習慣。
「他的存在,張家也是去年才知道……」在這件事情上,劉備也不好說什麼。
首先這是張家的家事,另外張盧氏乃盧植族親,當著盧植的面也不好評價。
盧植能說什麼,說張盧氏獨占欲強,連累張和沒辦法從小接受更好的教育?
他當然不會說,最多在心裡感慨一下。
事情算是告一段落,盧植應承好好校對此書,劉備也不好打擾,告辭而去。
實際他剛走,盧植就把此書親自謄寫一份,第二天就帶著到處尋找友人,請他們品鑑。
別人問作者是誰,只說涿縣張和口述,王修、孫乾、國淵和簡雍四人記錄潤色。
正好張和在洛陽的官員中,也有那麼點名聲。
說到底這和皇宮有關,眾所周知,這皇宮甚至後宮就是個篩子。
皇帝吃喝拉撒,說過什麼話,大概沒多久外面的官員就都會知道。
劉宏委託張和打造一把寶劍,這事情自然也在圈子裡面傳遍。
十七歲的大匠,這本身就有話題性。
結果盧植過來,說這書乃張和口述,自然是引起更大的轟動。
在洛陽的小圈子裡,張和算是開始小有名望。
不知道怎麼的,這事情就傳到漢帝耳中,就命人把這《三十六計》拿過來看一看。
「失策,不該放他走的……」劉宏仔細看了一遍,只覺得自己草率了。
劉備可以放走,這張和必須要留下。
派人把劉備叫過來,才知道劉備今早已經離開洛陽,前往河間赴任。
傳旨的小黃門不免詢問,是否要追過去喊住對方。
「算了,人都走了,就沒必要叫回來了!」劉宏搖了搖頭。
那張和是劉備的義弟,那自然是站在劉備那邊。
想到這裡,劉宏頓時意興闌珊。
想了想,下旨:「傳朕的意思,這《三十六計》,收藏入蘭台!」
蘭台就相當於國家圖書館,能收入國家圖書館的書,那自然非常了不起!
然後不到半天的時間,整個洛陽的人都知道,有那麼一本韜略,被收入蘭台的事情。
於是大家都在尋找,尋找這本韜略。
它不可能突然出現,然後被突然收入蘭台,必然有流傳。
最後,自然是紛紛鎖定盧植。
後者無奈,只能把書本拿出來,只說剛剛成書不久,存世太少,希望大家不要損壞。
這自然引發新一輪的轟動,畢竟剛剛成書,居然就有資格收入蘭台,那可太了不起了!
到這個程度,就算《三十六計》一無是處,它都必然是最熱門的一本書。
更別說,它的確言而有物,尤其對於將門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
最終這套書被爭相傳閱,不斷謄寫。
作者張和,以及負責記錄和潤色的四人,自然也眾所周知。
雖然不是治經,問題盧植為他們站台,同時有兩人還是鄭玄高足。
尤其張和的義兄劉備,也是盧植的高足。
就衝著這個,士人圈子自然願意接納他們五人。
於是一層層傳下去,張和的名氣逐漸為各州郡所知。
當張和隨軍抵達河間國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一名名士,不是以大匠的身份出名,而是以兵法家的身份聞名於世。
盧植為此親自寫一封信,告知劉備這件事情。
「也就是說,我成了名士?」張和有些不敢置信,這樣就成名士,那之前我浪費多少時間?
「不僅是伱!」劉備笑道,「你們五個都出名了!」
晉級名士!有這層關係,再加上國相是大哥,第二年舉孝廉問題都不大……
求收藏,求推薦,求追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