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蝗災將至

  第386章 蝗災將至

  年前最後一天,張和主持封印儀式,把官印封存起來,象徵著今年的工作到此結束。

  過年期間,衙門會留下最少的人力值守,確保應付一些突發的情況。

  就算是荀攸或者張既,也要定期過來值守。

  唯一不需要值守的,自然就是張和,除非遇到真正緊急的事情。

  和後世差不多,非必要不會遠行,保持通訊暢通,去哪裡提前告知一聲,方便別人找到你。

  回到晉陽之後,張和就變得有些宅,非必要不會離開府邸。

  最多是甄堯遷居的那天,過去拜訪一番,主要給甄宓認認地方。

  開年之後,真要就要到衙門履新,面對自己的新上司,他有些拘謹。

  不過到底是甄逸的兒子,學識方面沒問題,情商方面也不差。

  歷史上他僅僅是舉了孝廉,似乎沒被授予任何職位。

  可考慮到甄逸早亡,長子早夭,就甄家的情況,基本是次子負責在外打拼,作為幼子的甄堯接管家中產業。

  如今長子尚在,次子負責家中產業,幼子被送到自己這邊來。

  要問為什麼,因為甄堯是庶出。

  在嫡子尚存的情況下,張氏雖然不是妒婦,也會下意識把產業交給嫡子來打理。

  「以後多看,多聽,多學,少說。」張和叮囑了句,留下賀禮就離開了。

  回家的路上,張和鬆了松身上的皮裘,只覺得悶熱無比。

  今年是個暖冬,整個冬天都不會冷,甚至穿著比較薄的皮裘,在馬車裡面都覺得有些熱。

  「這天氣,不對勁啊!」張和感慨,隱約想起什麼,又記得不太清楚。

  不過既然在大腦裡面一閃而過,就意味著應該是很重要的事情。

  於是立刻進行遊戲化,幫助自己去回憶起來。

  結果卻不太好,他算是想起來了,今年是公元195年。

  歷史已經亂七八糟姑且不說,只記得194年大旱,尤其是關中。

  不過關中大旱,和董卓禍亂關中,導致地方水利系統崩壞有關。

  去年的確沒怎麼下雨,不止是關中,各地其實都差不多。

  好在張和培養的麥子,本身就耐寒耐旱,產量略微下降,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可一整年的乾旱,直接導致去年的冬季也變得很溫暖。

  張飛幾乎沒有停止腳步,從入秋開始一路向南,把江夏郡全部打了下來。

  這可不僅是大別山脈以北的三四個縣,長江以北的幾個縣,以及長江以南的三四個縣,都給他打了下來。

  這意味著今年開始,他向西可以攻打南四郡,向東可以攻打豫章。

  後勤不必擔心,太史慈已經南下,袁術需要擔心的,是太史慈會不會放過他。

  可惜孫策到底沒有結盟,甚至沒有歸順的意思。

  反而趁著袁術不注意,把豫章徹底打了下來。

  如今姑且占據江東四郡,只是正要向西對付南四郡的時候,被張飛阻擋了去路。

  換言之,朝廷算是和孫策勢力也接壤了。

  冬季溫度都那麼高,開春更不必說,這溫度根本凍不死蟲卵。

  開春之後,這蝗蟲就會從土裡鑽出來,然後迅速擴大規模。

  意識到這點後,張和立刻到衙門,把封存的官印取出,然後寫了一封奏摺,托人緊急送去長安。

  朝中是否有人注意到這點,他不保證,就算有人注意到,他再提醒一次也沒什麼。

  「說起蝗蟲,在後世也算是穩定的蛋白質來源……」張和感慨。

  尤其蝗災的蝗蟲,基本屬於可食用的品種。

  倒是聽說蝗災形成後,蝗蟲會產生一種刺鼻有毒的味道,避免被鳥吃掉。

  實際就算這樣,只要做熟,基本也不必擔心什麼。

  再說各地那麼多雞鴨,趁著蝗災沒形成,直接趕出去把地頭的蝗蟲給吃了便是。

  甚至趁著蝗災沒形成,把蝗蟲抓起來,那應該就沒那什麼有毒的成分了吧?

  要說也矯情,就算有毒,一個蝗蟲才多大,非要吃個幾百上千個的,中毒那也無可厚非。

  可拋掉劑量說危害,難免有些危言聳聽,難道還指望那些百姓,一天吃上幾百上千個蝗蟲?!

  有毒的魔芋,加工之後都能吃,這蝗蟲三蒸三煮,曬乾磨粉這都還能有毒那才怪了!

  想到這裡,正好又把處理蝗災的方法寫了下來。

  多少是有些擔心的,畢竟這年頭對蝗蟲居然有些敬畏,把它們和神明牽扯到一起。

  考慮到這因素,自己上書就很有必要。

  反正在他們眼裡,自己已經是個仙人。

  仙人給出處理的方法,還有誰敢叨逼叨的。

  回過神來,自己已經洋洋灑灑寫了上萬字,手腕都有些酸痛起來。

  也多虧紙張已經普遍應用在公文上面,否則至少得裝一車的竹簡。

  「使君,可是有什麼緊急的事情?」負責值守的張既過來詢問。

  「有點,不過不是現在,是即將發生的事情。」張和回道,「趁著還沒有發生,提前準備準備。對了,告知一下,明天緊急開會,有事情需要商議一下。」

  「唯!」張既見狀,自然不敢怠慢,立刻安排人手把消息傳遞出去。

  張既離開後,張和突然意識到什麼,當即拿出新的紙張,給冀州和幽州同時寫兩封公文。

  這事情是全國性的,不僅僅是并州,等朝廷那邊討論好,再把詔書傳遞過去,蝗災怕是都已經開始成型了。

  提前告知,讓他們提前做準備,這個很有必要。

  什麼?自己已經沒有干預地方政務的權力?

  張和倒是要看看,誰特麼敢在這件事情上無視自己的命令!

  一個月前,自己在冀州殺得人頭滾滾,不會真就有人給忘記了?

  沒多久,就有騎卒匆匆離開,在這春節期間算是很罕見的事情。

  但凡有點見識的,都意識到有什麼大事要發生,否則不會這樣。

  有門路的,自然開始打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不如說歷朝歷代都這樣,上面放出風聲,或者有什麼風吹草動,首先知道的自然是內部人員。

  然後關係戶,甚至是商賈,他們通過各種渠道打聽。

  最後等新聞已經開始報導,普通百姓知道的時候,真正的好處已經被內部人員和關係戶瓜分。

  古代和現代還不通,古代要知道某個情報很困難,不是真正的關係戶,真的很難知道。

  如今很多情報,至少會公示,雖然只是在部門網站,或者不大範圍的公示。

  不管多忙多累,定期關心這些網站渠道,了解最新的政策,可能還能搶到一些殘羹冷炙。

  利益姑且不說,及時避坑才是關鍵。

  自然而然的,各地可能鬧蝗災的事情,就迅速傳了出去。

  這事情瞞不住,尤其一些有經驗的老農會知道,畢竟整個東漢(25-220年)195年間共爆發了38次蝗災,平均每5年就爆發一次。

  稍微上點年紀的,通過一些徵兆,基本就能確定這件事情。

  消息送到長安的時候,整個河北基本已經知道這事情。

  於是,長安那邊也是在最短的時間,給予批覆:

  暫停所有軍事行動,全國抗蝗!

  歷史上194年的確是大旱,於是195年蝗災。

  在漢末蝗災的確很嚴重,這倒不是虛構,當然你們當我虛構也沒什麼。

  蝗蟲在形成蝗災後的確有刺鼻的味道,還有毒素。

  鳥不吃,可它們是生吃。

  人當然會做熟再吃,這氣味是否會在加熱後分解,或者無毒化很難說。

  退一萬不說,拋開劑量說危害,這也不太對,一個人也不可能一天三餐拼命去吃蝗蟲。

  再說人口那麼多,分攤下來可能蝗蟲都不夠分的。

  可為了避免一些傢伙科普蝗蟲成災有毒吧啦吧啦的,得,我直接說在蝗災形成前,還是幼蟲的情況下吃,總沒意見吧?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