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三種政治形態

  第297章 三種政治形態

  公元193年大漢整體很太平,各地都忙著建制,根本沒時間對外戰爭。

  不如說都是憋大招,等著明年發動。

  唯有南北各有一場戰爭,北面是張和率軍攻打南匈奴,取得輝煌的勝利。

  南匈奴主力被迫逃入沙漠,當然在有些人眼裡,匈奴的正統在冀州,畢竟羌渠的兩個兒子,左右賢王都在這裡當客軍。

  南面自然是孫策兢兢業業,通過把一個個山越部族趕下山,把不歸順的消滅掉,累積大量的財帛物資。

  通過江夏與荊州做生意,換回大量的武器裝備,尤其還有五百匹戰馬。

  孫策的確有霸王之姿,短短一年就已經在江南打開局面。

  拉攏一批南下的江淮人才,在周瑜的幫助下,籠絡江東的豪強,這皇帝算是坐穩了。

  若天下太平,以孫策那白身的背景,要混出個名頭不知道要多麼艱難。

  孫堅之子都沒用,白身就是白身,不舉孝廉最多當個郡吏州吏。

  也就是現在這樣的亂世,他才能夠趁勢而起。

  眼看沒有半點優勢,索性直接稱帝,這果決和魄力的確讓人佩服。

  真正讓他有這底氣的,還是孫堅的舊部回來了,手裡有兵心裡不慌。

  如今這世道,真要算起來誰都可以稱帝,可守不守得住『江山』另外說。

  放眼整個華夏,不是劉姓稱帝的就兩個:盤踞淮南的袁術,以及盤踞江東的孫策。

  不考慮豫州那一兩個郡的地盤,兩人加起來也才一個州。

  看看人家曹操,加起來快三個州,還只是扶持個劉姓的皇帝上位。

  「說真的,如今這個世道很複雜。」張和吃飯的時候,忍不住說出來,「一方面大家都不想改朝換代,可一方面又知道不變不行。」

  近四百年的發展,生產力和科技都在提升,原本的許多規矩逐漸不合時宜。

  就說劉備治下,那麼多的高產作物,甚至還有雞鴨不斷產出,地方的豪族想要操控糧價,已經幾乎不可能。

  如今更是有大量的好鐵運輸過來,連帶著關中的鐵匠,也開始嘗試大量購買煤炭。

  這玩意也不是只有并州才有,很多的地方都有,是否好挖掘而已。

  受限於技術問題,基本也只能開採露天和淺層的煤炭。

  再深下去的話,張和都要擔心地下水倒灌,或者煤氣泄漏等問題。

  煤炭行業從出現到發展,過程就不可能風平浪靜,必然伴隨著腥風血雨,以及各種道德的敗壞。

  就是擔心影響名聲,張和把這個行業帶起來之後,就果斷退出這個行業。

  隨著煤炭行業興起,不少老勢力被衝擊,許多樵夫因此改行,改革是必然的結果。

  「改變也不一定需要改朝換代吧?」鄒玉有些疑惑。

  「不,基本要改變只能改朝換代。」蔡琰和伏壽同時回道。

  從世家豪族的角度來說,一成不變的制度,更適合讓他們從中牟利。

  所以只要有君王要改變,就會有一大堆臣子跳出來,揚言『祖宗家法不可變』。

  也就是說,來自世家豪族的阻力會非常巨大。

  可不改革的話,這個國家註定會被迅速腐蝕,最後再次分崩離析。

  所以只能是改朝換代,趁著君臣換了一批,新的世家豪族勢力不大,老牌豪族夾著尾巴做人,這個時候修改是最好的機會。

  否則等到這些豪族壯大起來,又會成為改革最大的阻力。

  說穿了,蛋糕就那麼大,君王,百姓和豪族三家去分。

  若要讓百姓和君王多吃點,那唯一的選擇,自然是從世家豪族的碗裡奪食。

  同時受限於華夏的地理環境,『把蛋糕做大』這個選擇,可能出現過,看最後被放棄了。

  向北進入草原,草原的土壤情況根本不適合耕種,再加上氣候太寒冷,所以無法向北。

  向東達到樂浪郡,甚至公孫度建立帶方郡,那邊到底是山多平原少,且最終靠海。

  汪洋大海,直接阻斷了大漢向東的去路。

  也是停下來太快,若是把三韓打下來,他們會發現通過對馬海峽,就能抵達倭島,就四個島至少可以建四個郡,甚至是五個。

  向南也是大海,再不然是崇山峻岭。

  九真日南都探索過去了,只是他們到底懶得翻山,否則會發現山的那一頭還有廣袤的平原。

  一路向西,還能進入到印度平原。

  向西就不必說,都是沙漠戈壁,這個情況一路持續到大秦那邊。

  不如說進入月氏後,沒有繼續西進或者南下,真就太可惜了,否則的話依然能抵達印度平原。

  另外一個西邊,進入羌地,藏地其實也有不少平原,問題也在這裡,高原氣候不是誰都能適應。

  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這更像是一種詛咒,導致他們不能繼續西進。

  這使得『無法把蛋糕做大』成為事實,於是大家才不得不在魚塘裡面爭奪那麼點食料。

  一旦人口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隨著資源耗盡開始內耗,然後動亂,最後改朝換代。

  「明年的工作重點,就是把黃土高原發展起來。」張和隨口說道,「那麼大的地盤,全部發展起來好歹能塞進去幾十萬的人口。不算大,好歹能讓動亂來得晚點。」

  有一說一,這華夏人口增長,不稍微計劃一下,那可真是爆發性的成長。

  計劃也不好,一不小心就老年化社會。

  不過這個時代可以搞搞,畢竟大部分人四十到六十歲就去世了。

  「不是說要協助三哥攻打冀州?」蔡琰詢問。

  「人已經派到他的麾下,怎麼打他來指揮。到時候會把公達派過去當軍師,按說就沒問題了。」張和回道,「前線姑且不說,為夫到底是并州牧,治理地方也是職責所在。」

  主要上郡和西河郡那邊,後續如何治理,似乎被完全甩鍋給了自己。

  沒辦法,哪裡都要花錢,劉備也沒有太多的錢資助這裡……

  已經平定的南匈奴,只要防著他們南下,那麼打下來的地盤,就算三五年不治理問題也不大。

  只要安排好官員,安排好百姓,這民生本來就有自愈能力。

  再稍微給點政策,自然就會有不少人去盡力開發,三五年基本能開發起來。

  劉備那邊也說了,西河郡與上郡,三年內免稅,這他能給出最大的幫助。

  「所以說,剛剛的話題怎麼樣了?」鄒玉很好奇的發問,「既然要改變就得改朝換代,那現在陛下登基,是否會有影響?」

  「某種意義上來說,陛下是大漢皇帝,可換個角度來說,他也是新朝皇帝。麾下成熟的豪族沒幾個,基本都是寒門為主。主要是朝廷很多事情都在改變,誰都壓不住了。」張和笑道。

  頓了頓,繼續說道:「其他勢力就不痛,皇帝沒什麼權力,下面的權臣在沒當皇帝之前,自然是拼命給自己的家族撈好處……倒是有兩個更直接,直接稱帝,卻能讓許多寒門,以及希望能改變的人去投靠,未必不能走出一條新的路子。」

  袁氏很狡猾,守舊和變革都在嘗試,哪個成功就哪個上位,這大概是內部商議的結果。

  畢竟『敵人』太厲害了,以至於他們必須把袁氏的未來放在首位,暫時放下個人恩怨。

  「能一統天下的,必然是我們。」鄒玉高呼。

  「五年或者六年,早點把天下平定吧!」張和點頭,「繼續打下去,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三國唯一的開疆擴土,就是找到了夷州,可惜孫吳就沒有開發過那裡。

  要說最初是衝著人口去的,可實在沒找到什麼文明國家。

  孫吳也是倒霉,都已經派人過去和公孫淵接洽,結果打算封人家,被人俘虜一萬人送去給魏國……

  真就到遼東,繼續走走,到對馬海峽,到倭國,那不廣闊天地任他飛?

  孫權到底是怎麼做到,把一手好牌都給打沒的?

  太史慈鬱鬱而終,周瑜不是赤壁都得不到重用,堪比太史慈的祖郎後續沒有記載,一大堆的人才沒了消息,宗親都要反他。重用的張昭等人直接就的投降派,沒魯肅的話大概孫吳都沒了……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

  七點了,睡覺,睡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