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更大的意外
張仲景還真不覺得張和能多麼精通醫術,當然自己也沒什麼資格那麼說。
從儒家經典,治政安民轉化為治病救人,也不過五六年的時間。
除了醫學方面,他甚至還報了治政那邊的考核,畢竟自己如今最擅長的是那個。
考核的方法還是寫試卷,過程就是你報了多少科,就給你多少張試卷。
同時為了節約時間,每份試卷只有一個時辰答題。
當然也就三道題目,兩道簡答一道策論,最後提醒一句不限文體。
就算這樣,有人一個時辰就交捲走人,有些足足寫了兩天……
「合格的都有幾個?」張和打了個呵欠。
賈詡、荀攸和張既作為副考官,進行第一輪批卷。
結果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便是最終分數。
理想狀態是五個人批卷,最後三人給的分數來個平均分,這樣才最公平。
「數百人,最後就這百餘人合格。」賈詡把合格的試卷拿過來。
這些都是已經加分過的成績,豪族子弟加五分,世家子弟加十分。
否則,不合格的人可能更多。
「若非有加分,這幾個大概都不合格……」張和看了一圈。
治政這邊光說空話,沒什麼本事的太多。
他們都沒當過官,這個可以理解。
問題連一點奇思妙想都沒有,只知道死搬書本,說你會背書還是咋的?
「到底第一次參加這種考核,難免保守一些。」賈詡倒是清楚為什麼會這樣。
好在也不是都那麼糟糕,有那麼幾個成績還不錯。
「潁川辛毗,潁川荀表,潁川荀衍,潁川陳群……」張和搖了搖頭,這次潁川派獨占鰲頭。
有些詫異,辛毗居然投靠自己這邊。
轉念一想覺得這才合理,哪有辛評辛毗一家子都投靠袁紹的道理。
若非後來辛毗投靠曹操,只怕辛家已經完了。
陳群的到來,倒是有些意外。
要說因為『九品中正制』的關係,讓他有些不喜陳群,卻不否認陳群本身的才華。
再說當時曹魏的背景,世家豪族已經離心離德,九品中正制,正是為了挽回人心。
奈何別人不買帳,司馬懿最終得以上位,說到底就是世家豪族的代言人。
「不是,崔州平不是西河太守嗎?」張和看到一個名字的時候,真就不淡定了。
「不不,西河太守是崔鈞,如今來參加考核的,是他的兄長崔均。」賈詡一愣,隨即解釋。
崔均是被解救回來的那批官員之一,原本擔任議郎職位,論才能比不上其弟崔鈞。
就洛陽的情況,議郎也不頂事。沒想到他那麼乾脆,放棄職位過來參加考核。
「不過崔州平的情況,可能很快也要過來了。」荀攸搖了搖頭,「早兩天從崔(均)廣平那邊聽說,其弟聯合上郡太守起兵討伐董卓了。」
董卓哪是那麼好對付的,大敗而歸是必然的結果。
董卓也不可能繼續讓他擔任西河太守,必然一路追擊。
到時候若不死,不是投靠劉備,就是過去洛陽。
崔均算是以前的同僚,不過如今自己身為考官,自然也要從嚴處理。
不過人家到底當過官,見識和經驗比別人多一些,再加上博陵崔氏出身,最終成績是82分。
要說這成績已經很高,問題陳群可考了100分,能考100分也僅僅是因為上限是100分。
「關中四郡缺多少官吏?」張和想了想問道。
「統計過,官員只需要二十二人,把掾吏算進的話,倒需要五十多人。不過按照預先的計劃,一些專門的職位,需要專門的人才,治政的人才肯定要溢出。」荀攸回道。
也好奇到了這個情況,到底要怎麼處理,以後考核的規模擴大化之後,問題肯定更大。
「這樣,超過80分的,有限安排為官員。分數越高,安排的職位越高。若人數不夠,從70分以上的彌補。接下來,70分以上的安排為吏,不夠的從60分裡面補充。若存在溢出的情況,那麼也到此為止。」張和回道。
理論上可以給個通過考核的憑證,然後把外表和籍貫記錄好留檔,等哪裡出缺再優先提拔。
他們大多只是缺乏治政經驗,並非沒有才能,工作一段時間,可能就成熟起來了。
可轉念一想,不如留著下次考核再錄取得了。
否則每次考核有這樣的存在出現,出缺的職位又少,怎麼安排得過來?
「另外我覺得,年齡方面也可以稍微限制一下。」張和想了想,「三十五歲以上,以後就不接受考核了,多留點機會給年輕人。」
荀攸心情有些複雜,也就是自己已經出仕,否則過兩年自己連參加考核的資格都沒有。
先帝駕崩前,大漢秩序還在。多少寒門,乃至世家旁系子弟,熬到三四十歲沒有出仕的都有。
要說這些人沒才能,那就是個笑話。
可因為限制年齡,不能參加考核,多少有些可惜。
不過這也意味著,世家豪族子弟以後參加考核,競爭對手能進一步減少,也沒什麼不好。
「好了,治政方面就這樣,看看其他卷子的情況……」張和看向三人。
「這邊還沒好?」童淵走了進來,他負責考核武藝方面的。
基本科目就是體能,然後是騎馬,射箭和武藝四項,超過六十分合格。
兵法韜略沒考,主要是會的人並不多,就別強人所難了。
「童師那邊怎麼樣?」張和有些好奇,幾百人里,可有百餘人報考武藝,那麼快?
「前面三個考核就刷掉七成以上的考生,話說家主定的標準是不是有點高?」童淵問道。
「很高嗎?」張和看向衛毅,「允剛,若伱來做,大概能有多少分?」
「七十分應該不成問題……」衛毅回道。
「謙虛了,不說實話,就實際給我去考一次。」張和回道。
「八九十不成問題。」衛毅回道。
畢竟不是選拔超級猛將,四項考核的標準都不高。
就算滿分出來,大概也就是三流武將的程度。
衛毅顯然還是有些謙虛,不過張和也放過他了。
衛毅都八九十分,報考這科目不過六十分,那就真說不過去了。
比如說騎術差點,那體能和箭法拿40分上下,武藝方面拿10分左右,湊一湊也到60。
箭法簡單,用戰弓在20米內,射中指定的目標,又不是要求射中10環。
5支箭,射中就25分,力氣不夠拉不開弓那麼多次,湊個15分總可以吧?
要說體質羸弱到這程度的話,那就別報武藝這一項啊!
「合格的名單都在這裡了……」童淵也不說,把名單遞上來。
結果一看,有四個名字真不要太熟悉。
成績最好的是趙昂95分,次一級的是尹奉90分,再次之是崔琰85分,第四名是楊阜85分。
有三個是漢陽郡人,年紀都不大。
最後一個讓張和有些意外,崔琰這貨怎麼跑到自己這來了?
連忙命人翻找崔琰的治政成績,才發現成績只有65分。
其中5分,還因為他是豪族子弟才加的。
治政成績還不如武藝成績好,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張仲景記得是建安年間,才開始整理資料創作《傷寒雜病論》,算下來還有五年左右,現階段只是有了一些數據,所以要安定下來鑽研一段時間。
九品中正制當然坑,問題要看背景。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大量中低層人才陣亡,不得已出招賢令取士。可問題這個時候寒門紅利已經沒有,還得罪了那些世家豪族。
更別說曹丕腦子有坑,幾個兄弟不是軟禁就是差點要孩子,親族也是全部疏遠。世家豪族又不爽曹家,最後只能通過這個挽回人心。
奈何,人家到底還是沒有買帳……
崔琰是23歲被鄉里轉為正卒,才開始發奮讀書,之前更喜歡武藝。之後拜入鄭玄門下,考慮到191年前後鄭玄因黃巾避難,那麼算下來他大概是今年拜入鄭玄門下,學了也就幾個月的時間。
所以這治政考試,成績反而不如武藝這塊我覺得很正常。
崔琰是因賊匪和兵亂,滯留中原四年,四年後才回到家,已經是名士,於是被袁紹徵辟。
才能,大概是有的,好歹當過尚書令。可要說多麼有才能,那肯定也不見得。
畢竟清河崔氏並不靠他這一脈起家,而是他族弟崔林那一脈。
沒辦法,被曹操早早就砍了。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