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劉備回軍,大才陳群

  第281章 劉備回軍,大才陳群

  建安四年正月,秦瑱平定徐州,回軍壽春,劉備也在半個月之後抵達了此處。

  而劉備這次回軍,主要是出於三個目的。

  首要目的,自然是為了處理徐州方面的整體局勢。

  畢竟,嚴格意義上來說,秦瑱這次奪取徐州,屬於僭越行為。

  因為呂布突襲淮南本來就是突發事件。

  從去年他們開始謀劃,再到秦瑱回軍,徐州都不在他們戰略預想之中。

  所以秦瑱北上之時,劉備並沒有給太多指示。

  故此秦瑱雖能憑藉自己強大的影響力奪下了徐州,可穩定徐州大勢,卻需要老劉親自上手。

  秦瑱給劉備的書信之中,寫的建議也是讓劉備回壽春一趟。

  這是劉備返回壽春的主要原因。

  至於次要原因,就是甘夫人快要生了。

  子嗣問題,一直都是老劉的一塊心病。

  甘氏懷胎之時,是在建安三年四月,在秦瑱平定徐州之時,已然懷孕八個月。

  至於建安四年正月,華佗就下了判斷,甘氏月余之內便會生產,且這一胎是個兒子。

  這個消息對老劉來說無異於天大的喜事,也加快劉備北上的速度。

  而最後一個原因,那就是南方的已然打開了局面!

  事情如此,還得從秦瑱北上之前說起。

  在去年十月底之時,秦瑱通過周瑜的異樣,判斷孫策聯合了呂布。

  但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定下了三個方面的破局之法。

  一是讓太史慈和魯肅的水軍配合,從北面打開局面,直殺吳郡。

  二是劉備主力和張飛側翼,來正面攻取潥陽、宛陵二城。

  三是讓劉曄和魏延匯軍豫章祖郎等部,率軍從豫章繞路,奇襲會稽。

  在秦瑱北上之後,最先動作的就是太史慈和劉備兩軍。

  先是太史慈從歷陽北上,渡江進攻石城,而後劉備返軍溧陽,猛攻周瑜所在的溧陽城。

  面對如此攻勢,周瑜採取了絕對的戰略守勢。

  他憑藉著孫策委任的大都督之位,強令諸將必須堅守兩個月。

  這是一道死命令,就是為了等待冬天到來,讓他們得到一口喘息的機會。

  不得不說,周瑜這個策略,讓老劉一度焦頭爛額。

  兩路猛攻,從十月底一直猛攻到了十一月底,硬生生沒有再進一步。

  彼時秦瑱正在北邊和呂布交戰,冬天又即將到來。

  如此兩路作戰,讓劉備一度心生退意,準備先行撤軍,春天再捲土重來。

  可這時,諸葛亮卻力勸劉備堅持到底,表明至少要堅持到秦瑱在北邊開始戰略反攻!

  因為雖然他們現在是在兩面作戰,可兩面卻都是優勢。

  這個時候一旦後撤,不僅孫策會緩過氣來,呂布那邊也未必能擊敗。

  他們後撤不僅沒有任何幫助,反倒會導致孫策和呂布達成聯盟狀態,陷入長時間的戰略相持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誰堅持得更久,誰能先打開局面,戰爭的天平就會徹底傾倒。

  而他們有兩路兵馬,劉曄和秦瑱,任何一邊都可能打開局面,按照諸葛亮的原話,便是:

  「眼下我軍雖兩線作戰,然則二位軍師皆天下奇才!」

  「呂布此人勇而無謀,有一陳宮尚不得用,絕非先生對手!」

  「再者劉子揚其人好奇謀,昔日孤身斬鄭寶而助主公得九江,今南下突襲會稽,必有奇效!」

  「夫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之勢便如此。」

  「昔日高祖委韓信而得天下,今主公坐擁二傑,豈可因難而半途止之?」

  劉備聽得此言,頓時悔悟,當即打消了回軍之意。

  不僅如此,他每日還親自巡視營寨,看顧傷員,鼓舞士氣。

  由此士氣竟然不跌反漲,麾下士卒皆欲死戰。

  而諸葛亮的建議顯然極為明智的,隨著時間來到十二月,局面突然變得豁然開朗。

  先是秦瑱在北面完成了合縱之勢,奪取下邳,開始戰略反攻。

  隨後劉曄在南邊也傳來了捷報,其人與魏延一舉突破富春、錢塘二縣,破敵四千,俘虜敵將賀齊,徹底將孫策麾下地盤一分兩半。

  巧的是這時秦瑱之前委託黃承彥設計的新式投石車,也在此時送來圖紙。

  依照秦瑱的要求,這種新式投石車是分體組裝制。

  簡而言之,黃承彥改進了原本投石車笨重的,新式投石車以各種零部件組成。

  除了方便運輸之外,還增加了射程和威力。

  在這個時代投石車,以人力拉拽炮梢進行拋投,方法極為原始。

  如果遇到高一點的城池,就很難射到城上造成傷害。

  而黃承彥設計的投石車,則是通過絞盤與配重增加射程,也可以配備更大的石彈。

  得此投石車之後,劉備便令加速趕製。

  好在他準備已久,無論是石材還是木材都是十分充足。

  僅數日之間,便趕製出二十餘架小型投石車。

  一路推到城下,石彈一放,直接給周瑜干蒙了。

  潥陽本就不是什麼大城,牆體多為黃土,在投石車轟擊之下,城牆損害嚴重。

  連轟三日,殺傷士卒不多,可卻讓城上士卒陷入了恐懼之中。

  無奈之下,周瑜下令棄守潥陽,同時孫策聽到富春陷落,倉促回軍。

  劉備奪取了宛陵、潥陽,又帶兵殺向東北方向進攻丹陽等城。

  沒了周瑜和孫策分擔壓力,丹陽東北方向眾城再也無險可守。

  程普等人紛紛撤軍,致使石城、秣陵、湖熟、江乘、句容相繼陷落。

  隨著一場大雪降下,孫策麾下的丹陽郡再度易手。

  至此,劉備奪取了江東過半的土地,將孫策生存空間擠壓到了狹小的吳郡之內。

  恰逢此時秦瑱自北邊傳來消息,說是徐州奪取,已擒呂布。

  劉備心知開春之前難以滅掉孫策,索性便令太史慈擔任丹陽太守,坐鎮句容;

  令張飛擔任吳郡太守,陳兵宛陵,防守孫策來襲;

  令劉曄暫任會稽太守,坐鎮富春,不斷蠶食孫策麾下土地。

  經得這樣一番安排,劉備便帶著諸葛亮朝著壽春方向行來。

  如此到了正月二十三日,劉備終於來到了壽春城外。

  在秦瑱與一眾臣屬的迎接之下,老劉凱旋而歸。

  雖然在去年年末,壽春發生過一場攻防戰,可這並不影響老劉在淮南人心中的形象。

  相反,呂布的突然出現,反倒增加劉備的威望。

  一聽劉備返軍,壽春百姓便自發外出夾道歡迎,直接排到了城外。

  由是老劉一見到此狀,甚至都吃了一驚,急忙下馬抓著秦瑱道:

  「軍師,此何故也,百姓何以皆在此處聚集?」

  他劉備大場面不是沒見過,可百姓如此狀況,他還真是第一次見。

  下意識的,他就以為是壽春眾臣鼓動百姓前來。

  而秦瑱見他一臉驚訝模樣,便即笑道:

  「此乃百姓知道明公遠征歸來,特地前來相迎!」

  「實為淮南之盛狀,王道之果也!」

  劉備聽他說得一語,頓時一異,隨之又看了看百姓模樣道:

  「然則百姓如此,我等又當如何應之?」

  秦瑱一聽,隨之便朝著身後一請道:

  「可策馬而進,彰顯明公親民之態!」

  「瑱已令府內擺好了筵席,正可為明公犒賞三軍!」

  劉備聞得此言,不由搖頭一笑道:

  「策馬沿街而進,豈類袁長水乎,吾不願為之!」

  「然則百姓既是如此,也是盛情難卻。」

  「我等步行入城即可,也好全百姓之心!」

  如此言罷,他索性棄了馬韁,拉著秦瑱攜手而進。

  不料剛至門前,忽見一人,劉備便驚喜道:

  「此非子瑜乎,何時歸於壽春?」

  他一說罷,就見諸葛瑾連忙上前行禮道:

  「回主公,謹前日方至,今聞主公返軍,特帶好友來迎!」

  諸葛瑾在守孝完畢之後,已然回到了劉備軍中。

  不過這一次他並非獨自一人返回。

  就如當初他給秦瑱說的一樣,這次他算是把諸葛家全部搬了過來。

  不僅帶著諸葛均,還有其堂弟諸葛誕。

  連帶之前有意來投的石韜、孟建,也一併帶了過來。

  此時見老劉注意到了他的回歸,他心中自是一暖,便把石韜、孟建也引薦了一番。

  劉備見得此狀,一時拍著諸葛瑾的肩膀道:

  「大善,正好如今我軍新得諸地,缺乏俊才。」

  「子瑜回歸,正是其時,當有大用!」

  這般誇獎一番,他又主動和石韜、孟建二人打了個招呼。

  二人見劉備親自問話,都是受寵若驚,連忙行禮,態度謙恭。

  秦瑱在一旁看著老劉如此,便對老劉笑道:

  「廣元、公威皆是俊才,來日可為我軍柱石!」

  「不過還有一人,明公見之必喜!」

  劉備聽著二人有郡守之才,心中自是一驚,可聽得下一句,又是一異道:

  「莫非除了二位先生之外,我軍還有俊才來投?」

  他一說罷,秦瑱就對後方招呼了一聲,而後便見一個容貌方正的中年人來到劉備面前下拜道:

  「自昔日一別,經年未見,不知明公可還識得在下!」

  這人一經出現,劉備便是神色動容,一把抓住他的手道:

  「長文自何處而來,何以在此啊?」

  這人便是昔日老劉求而不得的另一大才,陳群陳長文!

  此人和老劉的緣分也是一段孽緣。

  遠在昔日劉備剛入豫州之時,陳群就是劉備麾下別駕。

  彼時陶謙病死,徐州人迎劉備入徐州,陳群便以防備呂布偷襲為由,力勸老劉別去。

  結果劉備不聽,執意前往,最終導致呂布偷襲得手。

  從那以後,陳群和其父陳紀便都落入了呂布手中。

  劉備每每談及此事,都只覺悔之莫及。

  而在原本歷程中,陳群在呂布死後,便隨其父去拜見老曹。

  此後歷任司空西曹掾屬,後轉任參丞相軍事,一路做到後來三公。

  其人精通律法,善於識人,也是臭名昭著的九品中正制創始人。

  但不可否認,陳群絕對是漢末頂級人才之一。

  這也是為何劉備一見陳群,就如此激動的原因。

  而陳群為何至此,其實和原本歷史差不多。

  秦瑱擒獲了呂布之後,返回了下邳,陳群便主動前來拜見。

  實則陳群父子一直隱居在下邳郊外,眼見老劉的勢力擴張至此,陳群便想著來打個招呼。

  結果秦瑱一看這條大魚自己鑽了出來,就拉著這兩父子一道返回了壽春。

  於是便出現了眼下這一幕,劉備再度見到了自己的故人。

  陳群見他問話,索性又將完整過程又說了一遍。

  劉備聞之,頓時大喜,拉著陳群就不鬆手道:

  「今平徐州吾不甚喜,喜之長文去而復返。」

  一番言罷,劉備自覺春風得意,拉著陳群便朝城內行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