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雍涼攻略:論持久戰(求追)
「你還想當太守?」
馬良看向眼前雖然語有哭腔但依舊不知悔改的馬謖,氣不打一處來。
誠然。
廖立當初棄城而逃,劉備的確沒懲罰廖立,還讓廖立當巴郡太守。
可這不意味著,劉備就會一直縱容這種行為。
哪怕劉備真的不忍心苛刻荊州士人,劉備身邊的人也必然會勸諫。
尤其是諸葛亮!
馬良可太清楚諸葛亮的脾性了。
諸葛亮注重德和威,訓章明法,勸善黜惡。
以法為體,強調律法公正客觀;以德為用,注重律法教化為本。
雖然用商鞅法為基礎,但不濫用商鞅法,而是結合了儒家教化,將行法與教化合二為一。
為了勸戒和訓勵官吏將士,制定了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執行條章。
當初廖立沒有受到懲罰,是因為蜀科尚未正式推行。
劉備顧忌廖立的在荊州士人中的名聲,這才選擇了寬仁處理。
可如今蜀科已經執行好幾年,荊益同律,劉備又稱了帝,蜀科也變成了新興大漢的國律。
諸葛亮又豈能容忍國家律法被踐踏破壞?
若荊州士民都有律法豁免權,又如何能讓益州士民和東州士民信服?
面對馬良的喝問,馬謖依舊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廖立能當?我為何不能當?陛下豈能厚此薄彼?」
好好好!
你現在知道厚此薄彼了!
「是我錯了,我以為你加冠後就不是小孩了,就不需要我這當兄長的來約束你的言行了。」
「沒想到你過了而立之年,依舊還如此的不知事!」
馬良抽出馬謖背負的荊條,狠狠的抽在馬謖的背上。
這忽如其來的抽打,痛的馬謖有些背不過氣來。
「兄長,你真打?」馬謖作勢欲起身。
負荊請罪,在馬謖眼中也只是走走過場,表達下真心悔過的態度。
可這真打就不同了。
荊條雖然不粗,可抽起人來賊疼!
「跪下!」
「誰讓你起來的?」
馬良怒喝,揚起荊條再次抽下。
一便抽打,馬良一邊斥罵:「勝敗乃兵家常事,就算你戰敗了,丞相也最多貶伱官職,罰你將功贖罪。」
「可你竟然敢臨陣脫逃,棄將士於不顧,這等死罪,你竟然還想著要免罪去當太守?」
「丞相軍務繁忙,又憂心戰事,顧不上你,不代表你就能因此而免罪。」
「今日這八十鞭,便是罰你之罪!」
八十鞭?
馬謖臉色大變,八十鞭挨結識了,這還能下床?
「兄長!」
「閉嘴!」
馬良再次揚起荊條,恨恨的抽下。
痛在馬謖身,疼在馬良心。
每一鞭都是馬良對諸葛亮的愧疚。
馬良是將諸葛亮當兄長來對待的,結果親弟弟卻誤了諸葛亮大事。
街亭被馬謖拋棄的將士,還有諸葛亮的長子諸葛喬!
八十鞭落下,馬謖的背部早已經皮開肉綻,人也直接痛昏了過去。
馬良咬了咬牙,讓人將馬謖抬去醫治。
隨後提筆給諸葛亮寫信,寫到一半,馬良又將信給丟了,改成給劉備寫信。
信中。
馬良向劉備深切的作出了檢討,又將鞭笞馬謖八十鞭的事據實相告,請劉備派人來收監馬謖。
寫完信後。
馬良又尋到了正在江陵城視察的關羽,向關羽請罪。
得知馬謖在街亭臨陣而逃,將諸葛喬等人留在了街亭,關羽的虎眼都要瞪出來了。
「可知後續戰事如何?」關羽按捺怒氣。
馬良搖頭:「不知。」
關興立在關羽身邊,見關羽怒火直涌,勸慰道:「阿父,伯松最是機敏,如今也無戰敗的消息傳來,料想是無大事。」
關羽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囑咐道:「安國,你立即去趟南鄭,打探北伐戰事勝敗。將馬治中的信也帶上,若伯松無大事,再將信交給兄長。」
關興領命而去。
馬良俯首再拜:「謝君侯!」
關羽看著馬良,凝聲道:「季常,不用謝我。」
「且不論國律如何,倘若伯松有失,我必不會饒了馬謖;若伯松無恙,且聽兄長處置。」
「荊州諸事繁忙,你不可因為馬謖一事,而壞了荊州諸事。」
若不是看馬良面,關羽都會直接下令將馬謖砍了,只是馬良在荊州一向勤勉,比起潘濬當治中的時候更讓關羽輕鬆。
若因馬謖的緣故而讓馬良從此頹廢,對關羽而言也是如失一臂。
馬良長袖善舞,將荊州諸郡的世家豪族調和得很和睦,關羽不僅不用歸還當初向荊州世家豪族徵調的船隻,更有世家豪族主動捐贈船隻給關羽。
讓關羽的水軍也變得愈來愈強大。
南部的五溪人等夷人,也因為馬良的調和而變得安穩。
馬良治理荊州,是有大功的。
關興一路疾行抵達南鄭。
見關興到來,劉備微有驚訝:「安國,你怎會來南鄭?可是雲長在荊州遇到難處了?」
關興直言道:「陛下,荊州無恙。我這次來南鄭,是來問伯松近況的。」
劉備揮了揮手,讓周圍的人退下,簡要的提了隴右的戰事,又道:「伯松在隴右立了大功,朕已令伯松為涼州刺史。」
關平暗暗鬆了一口氣,又遞上馬良的書信:「陛下,有馬治中書信在此。」
劉備一聽是馬良的書信,頓時明白了關興來南鄭的真正目的,眼神也隨之一凜。
掃了一眼馬良的書信,劉備不由長嘆:「季常有弟如此,家門不幸啊。」
「回去告訴季常,貶馬謖為庶民,遷徙梓潼郡為民,聖旨會在朕回成都後頒發。」
「十年內,不許穿錦,不許讀書,也不許任何人接濟,讓其耕種織席謀生。」
「若有作奸犯科,罪加一等。」
「十年後,許其返回祖籍,讀書溫禮三年,再視其才學品性決定是否錄用。」
劉備終究是不忍心讓馬良因為馬謖而心哀頹廢。
十年勞改,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士人,變成一個最底層的庶民,劉備這是要讓馬謖去吃最底層人的苦。
這個程度處罰,已經是劉備最大的仁慈了。
關興領命而去。
劉備又將這個決定告知諸葛亮和法正。
「陛下寬仁,荊益士民必會敬畏陛下的德威。」諸葛亮拱手贊道。
法正直言道:「陛下對馬謖的處罰,應告知各郡官吏士人,以馬謖為典型,讓各郡官吏士人敬畏律法。」
劉備點頭。
這幾年勢力拓展太快,劉備的內部也出現了不少的矛盾。
尤其是部分荊州士人,認為劉備能有今天都是荊州士人的功勞,荊州士人理當受到最高規格的禮遇。
荊州士人驕矜,益州士人和東州士人自然就不樂意了。
都是奉劉備為尊,誰又比誰高貴?
將馬謖的事擱置,劉備又問及諸葛亮對關中的應對。
「曹丕丟了隴右四郡,必不會善罷甘休,定會伺機再搶隴右四郡,丞相接下來準備如何應對?」
法正也看向諸葛亮,靜待諸葛亮的回答。
對此。
諸葛亮早有準備,細細而道:「在離開隴右前,我與伯松私下有仔細討論。」
「伯松認為,曹魏雖然在隴右戰敗,但勢力依舊強勁,不可與其正面爭鋒。」
「故而爭奪雍涼的核心,應以兵民為勝利之本,與曹魏打持久戰。」
「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
「伯松此意,與我蠶食雍涼之策,有異曲同工之妙,我亦深以為然。」
劉備盯著地圖,敏銳的抓住了核心:「伯松欲用空間換時間,準備搶占何處立足?」
諸葛亮指著渭水處:「陳倉以東,有五丈原。」
「此地南靠秦嶺,北臨渭水,東西皆深溝,形勢險要。」
「可伺機走褒斜道沿武功水北上,在五丈原立寨。」
「魏兵若來攻,可據五丈原險要抵擋;若魏兵不來,則在五丈原屯田積糧。」
「又有綏陽小谷,山崖絕險,河水縱橫,難以行軍。若是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則可分賊兵勢,孤立陳倉。」
「伯松再走臨渭入陳倉,兩路齊下,自臨渭到五丈原,皆在掌控。」
「如此,雖然不能強取安定郡斷絕隴道,卻也能讓曹魏不敢再往隴右。」
「有我在五丈原,伯松則可放心的蠶食涼州。」
「待伯松在隴右訓練出騎兵、打造出軍械,而我在屯田積蓄的糧食也足夠,則可一舉攻向長安。」
「這便是,以空間換時間!」
不論是諸葛亮,還是諸葛喬,都明白漢魏如今的對比。
不論是物資、資源、兵力、武器,還是人口、賢才,目前的大漢是比不過曹魏。
大漢不具備跟曹魏發動決戰的條件。
想贏曹魏,就只能用拖延戰術,即為: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
曹魏若是大軍來襲,就依據地利死守;曹魏若是小股來襲,就出兵吞食。
主打一個: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諸葛亮在東,諸葛喬在西。
一人頂住曹魏的壓力,一人在後方打造兵器、訓練騎兵,解決如金城張既、安定張郃等曹魏小股勢力。
將涼州的民心盡收於漢!
諸葛亮細細的將對雍涼曹魏戰略,向劉備和法正講述。
劉備撫掌而贊:「真是精妙的策論,兵民為勝利之本,伯松深諳仁軍之術啊。」
法正也道:「若出武功依山而東,引強兵與曹魏爭鋒,雖然可以取得更多的征戰優勢,但卻會受糧道運輸制約。」
「若是糧道有變故,即便前線取得了暫時的軍爭勝利,也只能被迫退兵。」
「丞相在五丈原屯田立寨,若魏兵冒然來攻,則可誘其遠道而來斷其糧道,則勝負之數偏向於丞相。」
「若魏兵不來,就只能看著伯松蠶食諸郡縣,以伯松的能為,金城的張既不足為慮,最多安定的張郃會製造些麻煩。」
「此消彼長,當涼州民心盡歸於漢,縱然是張郃驍勇,也無能為力了。」
諸葛亮道:「為保證此策的成功,陛下今後可能得常駐南鄭了。唯有陛下常駐南鄭,才能及時策應四方。」
若是劉備在成都,那麼北面的戰事需要劉備兼顧的時候,劉備得星夜兼程的跑來南鄭,也無法及時的策應荊州變故。
劉備點頭:「朕也正有此意。阿斗也快十五了,朕準備提前給阿斗加冠,令其在成都監國事,督西川和南中。」
「如此一來,即便有一日朕有不測,阿斗也不會慌亂無措。」
法正連忙道:「陛下,切勿說此不吉之言。」
劉備笑道:「孝直,朕也得服老啊。總不能一直待在這個位置上讓阿斗得不到歷練。」
「朕征戰半生,為的就是能匡扶漢室,只是如今曹魏強盛,朕窮盡畢生之力也未必能誅滅曹賊。」
「阿斗雖然年幼,但身為帝王之家,他必須承擔比常人更重的責任。」
諸葛亮沉吟道:「陛下若讓太子監國,也不是不可。只是監國事大,需有能臣在朝中輔佐。」
「伯松在隴右,陛下與孝直在漢中,雲長在荊州,而益德、孟起、子龍等人皆要與我去五丈原。」
「南中雖然暫時安穩,但也難免會有新的反叛,不可不謹慎。」
劉備道:「犍為太守李嚴,頗有政績,可接替孝直為尚書令。」
「封兒與阿斗如今關係甚親,可令其在成都督軍。」
「一文一武,足以助阿斗監國諸事。」
「至於其餘的文武任命,就讓阿斗自己去琢磨吧。」
諸葛亮蹙眉:「陛下,這對太子是否太苛刻了,不如我給太子擬一份名單,陛下與孝直參詳決斷,這樣可讓太子更容易選擇。」
劉備大笑:「丞相,朕知你寵溺阿斗,可你這也寵愛過甚了。」
「倘若事事都讓丞相來安排,阿斗也難以知道這人心險惡,誰是賢才誰是奸臣。」
「更何況,有朕在南鄭盯著,即便阿斗真的用了奸臣,朕也能及時的替阿斗糾正。」
「只有讓阿斗親自經歷教訓,他才能記憶深刻;只有犯了錯,阿斗才知道如何改正。」
「若是寵溺過甚,阿斗今後受到挫折就難有血性了。」
劉備就是屢戰屢敗才成就如今的大業,深知若不能自越挫越勇,最後會因為心態崩了而做出有辱祖宗聲名的錯事。
諸葛亮欲言又止,最終還是忍住了繼續相勸的想法。
只是在諸葛亮的內心,卻在想著要不要暗中調幾個賢才能吏,讓阿斗有機會發現賢才能吏。
在確定了對雍涼戰略新的部署後,諸葛亮就令姜維等人持令返回冀縣。
這段時間在南鄭,姜維也見到了傳說中的「仁德劉備」。
對於諸葛喬在隴右結識的義兄、又被譽為麒麟兒的才俊,劉備也表達了對姜維的厚愛。
在論姜維戰功後,劉備又授予姜維為佐漢將軍。
劉備喜歡自創有特殊寓意的雜號將軍,如同趙雲的翊軍將軍。
諸葛喬的輔漢將軍雖然不是劉備自創,但不常置,劉備將這個將軍號授予給了諸葛喬。
如今自創佐漢將軍,也是因為諸葛喬跟姜維是義兄弟。
一個輔漢將軍,一個佐漢將軍,合起來就是輔佐漢室之意。
對於這個特別授予的將軍號,姜維也是非常感動。
除姜維外,諸葛喬要的王連、呂乂、杜祺、劉干、李撰、浦元和霍弋,如今也在南鄭,正好與姜維同往。
劉備在看到這六人的調令時,擱置了兩天才簽署。
想到一個個的賢才都跑去了隴右,劉備都有些後悔當初讓諸葛喬批閱公文了。
倒不是劉備覺得賢才去隴右有些不對,而是劉備想到諸葛喬那要人時的得意勁兒,這心中就更肉疼了。
要走一個賢才,劉備就得再挖掘一個賢才。
可這賢才,又豈會那麼容易挖掘?
想到賢才,劉備又讓姜維給諸葛喬帶話:「伯約,你去了冀縣,就替朕問問伯松。」
「就說朕有意改良現如今的人才考核和提拔,問問他可有什麼奇思妙想。」
人才的考核和提拔,劉備一直都是跟諸葛亮和法正商議的。
只是諸葛亮和法正的提出來的方式,並沒有太顯眼的地方,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完善,終究還是沒能脫離原有的選才局限。
諸葛喬善巧思,劉備是很清楚的。
雖說不一定能從諸葛喬口中聽到什麼奇思妙想,但問問終究是沒錯的。
姜維領命,與霍弋、王連等文武星夜兼程的返回了冀縣。
這來來回回的。
已經到了十月季節。
諸葛喬在隴右四郡也初步站穩了腳跟。
劫富濟貧的臨時政策,雖然引起了部分隴右豪族巨室的不滿,但在諸葛喬的武力震懾下,並未掀起多大的波瀾。
受到張郃劫掠而變成流民的天水郡和廣魏郡士民百姓,也相繼返回了家園。
聽聞姜維等人返回,諸葛喬遂引王平等人出城來迎接。
「大兄,你回來得可真遲啊?」諸葛喬大笑,下馬與姜維敘舊。
霍弋東張西望,沒見到黃忠,心中有些焦急。
見霍弋這般模樣,諸葛喬不由搖頭:「小弋,老將軍並不知道你要來,正在城內巡城。你若著急,可先入城。」
霍弋頓覺失態,紅著臉道:「我與兄長一道入城。」
諸葛喬敲了敲霍弋的腦門:「想去就去,在這裝什麼客氣。」
霍弋捂著額頭,咧嘴就往城內而跑。
諸葛喬看向王連等人,行禮道:「隴右百廢待興,急需賢才相助。」
「冒昧將諸位調到這隴右,忍受這天寒地凍,我深表歉意。」
王連是個國字臉的中年儒生,言行舉止也如這方正的國字臉一樣:「使君客氣了。」
「若非使君徵調,我等在西川也是在虛度光陰,如今能來這隴右為陛下的北伐效力,亦是我的榮幸。」
呂乂、杜祺、劉干、李撰、浦元等人也是紛紛表態。
諸葛喬點頭:「陛下可對諸位有任命?」
王連搖頭道:「陛下只說讓我等來隴右,一切行事皆聽使君調度。」
劉備不直接任命王連等人,這是在給諸葛喬最大的調動權限。
「既如此,就以王連為涼州治中,助我治理四郡政務。」
「以呂乂為天水郡太守,杜祺為南安郡太守,劉干為廣魏郡太守,分駐上邽、豲道和臨渭。」
「暫代太守的馮習、張翼和張著,會助三位執掌三郡軍務。」
「李撰和浦元兩人,留在冀縣,我已替二位準備了作坊,四郡的工匠也會由你二人調度。」
「相關的任命文書,我會送往南鄭請陛下批閱。」
諸葛喬快速的任命了王連六人的職權。
趁著這短暫的休兵時間,諸葛喬要將隴右四郡的人力物力儘可能的調動起來。
不論是養馬編練騎兵,還是發展民生經濟,都需要時間。
是夜。
諸葛喬在城內大擺宴席,歡迎眾人來隴右就職。
呂乂、杜祺和劉干三人,沒有在冀縣多逗留,在第二日就各自前往了上邽三城。
諸葛喬則將刺史府的部分公務移交給王連。
王連的理政能力不俗,只是半日的時間,就已經不需要諸葛喬協助了。
見王連對隴右的政務有了基本的了解,諸葛喬也不再耽誤時間,尋到了姜維。
「大兄。」
「丞相傳授了你八陣圖對吧。」
諸葛喬笑眯眯的看著姜維。
姜維見諸葛喬這模樣,就猜到諸葛喬心中肯定在玩奸:「伯松,你有事不妨直言。」
諸葛喬遂不賣關子:「無當飛軍本有五部,隴右一戰損失了千餘人。」
「我又從天水郡的氐人中招募了千餘人,補足了無當飛軍的缺損。」
「大兄若有意,不如用無當飛軍來練這八陣圖。」
「如此,我也能騰出時間來打造騎兵以及準備更優良的武器。」
姜維心中一動:「用無當飛軍演練八陣圖,這沒什麼問題。」
「但我對伯松想要打造的武器也很感興趣,這一路上李撰和浦元一直都是藏藏掖掖的,生怕被我看到了隱秘似的。」
諸葛喬令親衛取來連弩:「這些武器本來就是要裝備給無當飛軍的,自然會讓大兄知曉。」
「這弩是由丞相設計、李撰完善、浦元打造、我在戰場上檢驗性能,一弩十發,破甲利器。」
「我將其命名為:諸葛連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