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成都的溫柔鄉,早已融化了曹操的英雄骨啊!

  漢軍大舉伐蜀的消息,很快已傳往了益州各地。

  諸郡震動,士民為之悚然。

  消息傳入成都,更是掀起滔天巨浪,滿城風雨飄颻,議論鼎沸。

  秦宮,金殿。

  「劉備這一次是起了傾國之兵來襲,足足有四十餘萬啊。」

  「光是隴西方面兵馬,就有五萬之眾。」

  「我軍滿打滿算,也就八萬多兵馬,如何應對漢軍傾國之兵?」

  「早知如此,我們就該一早就開始募兵,到現在至少已練出三萬多兵馬,不至於捉襟見肘。」

  「就算多出三萬兵馬,與漢軍四十萬大軍相比,也是杯水車薪啊。」

  階下,眾臣們是議論紛紛,焦慮的情緒在殿中瘋狂瀰漫。

  眾臣的議論風向,雖未敢明言,但卻隱隱指向了曹操的不作為。

  龍座之上。

  曹操翻看著漢軍南下的情報,臉色陰沉如鐵,捏著帛書的手,此刻也在隱隱發抖。

  「大耳賊,你何來的底氣,竟敢這麼快來犯朕益州?」

  曹操是咬牙切齒,恨惱的眼神中,又摻雜著深深不解。

  他被打臉了。

  就在不久前,他還訓斥了眾臣擾他「養精蓄銳」,還自信滿滿的斷定,劉備至少要休整一年才會來伐益州。

  可現在呢?

  劉備在打完隴西涼州之戰後,不到三個月,便再一次起傾國之兵來伐益州。

  速度之快,時間相隔之短,遠遠的超乎了他的想像。

  此時的曹操,心中驚怒之餘,又暗生羞愧,不知如何面對階下眾臣。

  「陛下!」

  一個肅厲的聲音,打斷了殿中的議論。

  眾臣立時鴉雀無聲,所有的目光都聚集了過去。

  出言者,正是程昱。

  程昱一聲嘆息後,走上殿前,向著曹操一拱手:

  「陛下,現下亡羊補牢,還為時未晚。」

  「臣以為,陛下當速速下詔,於各郡挑選精壯,以最快的速度編練出一支可戰新軍,以供充實各處關隘。」

  「劉備此時來犯,其餘各路兵馬,必然皆是牽制,劉備必親統大軍走陳倉道,兵鋒直指陽平關。」

  「陽平關,才是劉備此戰的目標。」

  「陽平若失,則南鄭不保,南鄭不必,則漢中必失!」

  「漢中若是失守,則成都危矣!」

  推算過劉備進兵方略後,程昱拱手厲聲道:

  「故臣以為,我們防禦的重點,必然要定在陽平關。」

  「臣請陛下即刻御駕親征,親率我主力北上漢中,進駐陽平關以御劉備。」

  「我兵力雖少,但陽平關乃天下第一雄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又有陛下親自坐鎮,必是固若金湯。」

  「只要我們守得陽平關數月,待來年春雨普降,秦嶺道路泥濘,漢軍糧草轉運不便是,劉備必只有無功而返。」

  「只要劉備這一路兵馬退了,其餘的各路漢軍,必盡皆隨之退去。」

  「如此,我大秦方能轉危為安啊陛下!」

  程昱並沒有提曹操不聽勸諫之事,算是給足了曹操這個天子的面子。

  他是洋洋灑灑一通話,為曹操謀劃出了一道禦敵之方略。

  曹操眉頭深鎖,捋著細髯,卻遲遲不作表態。

  這幾個月的溫柔鄉,早已融化了他的英雄骨!

  享受過美人美酒的他,此刻實不願離開成都的紙醉金迷,翻山越嶺的北上漢中,再受那風餐露宿之苦。

  哪怕理智告訴他,滅國之危已近在眼前,身為天子他必須要振作精神,御駕親征。

  「仲德,依我之見,你是太過危言慫聽,畏劉備如虎了。」

  張松卻忽然開口,言語中不掩對程昱的諷刺。

  程昱臉色一沉,目光瞪向張松:

  原文在六#9@書/吧看!

  「張永年,你此言何意,我怎麼就危言慫聽了?」

  張松冷笑一聲,來到殿側地圖前,抬手一指:

  「劉備雖起傾國之兵而來,號稱有四十萬大軍,看似聲勢浩大,實則卻不足為慮也。」

  「首先這荊州方面,我白帝城乃是一座山城,其險要勝過於天下間任何一座城池,何況還有三峽天險為屏障。」

  「陛下只需一員大將,萬餘精銳鎮守白帝城,莫說漢軍只有五萬餘人,哪怕是百萬大軍亦無所懼。」

  說罷,張鬆手又往北面一指:

  「再說斜谷,駱谷和子午谷三路敵軍,此三道谷道崎嶇難行,其中大半道路,都需要開鑿棧橋,方才能勉強行軍。」

  「我軍退回漢中之時,已燒毀了全部棧道,漢軍要從這三條谷道入漢中,就要一路重修棧道,行軍必定緩慢。」

  「陛下只需各派數千兵馬,將三道谷口據住,漢軍就算插翅也休想飛入漢中。」

  接著張松又向西一指:

  「至於祁山這一路漢軍,雖然這祁山道較為平坦,但路途卻極遠,沿途武都陰平二郡,我們大不了就送給劉備便是。」

  「這一路漢軍拿下武都陰平後,最終還得和劉備所率的陳倉道主力會合,攻下陽平關之後,方能殺入漢中平原。」

  「故而漢軍雖兵分五路,但真正有威脅的,無非是攻打陽平關這一路。」

  「陽平關之險,堪稱天下第一險關也不為過,當年陛下也親口說過,若非有楊松做內應,陛下縱有百萬大軍,也不可能攻下陽平關,收取漢中郡。」

  「故臣以為,陛下根本不必親自御駕親征往漢中,只需令驃騎將軍率數萬精兵,親自坐鎮陽平關拒守不出便是。」

  「只要妙才將軍堅守陽平關不出,劉備空有數十萬大軍,必定是束手無策,無法撼動關城分毫!」

  「妙才將軍只消堅守數月,待開春轉暖,春雨普降,山路泥濘,漢軍糧草轉運不利,自然便是不戰而退!」

  「劉備主力一退,其餘各路的漢軍,自然也只能無功而退。」

  「如此,則我大秦便就此轉危為安也。」

  張鬆口若懸河,指點江山,為曹操謀劃出一道禦敵方略。

  核心要點就是,曹操無需御駕親征,只需令夏侯淵守住陽平關,坐等劉備四十萬大軍退兵而去便可。

  這一道方略,自然是正中曹操下懷。

  曹操臉色轉陰為晴,拍案大笑道:

  「好好好,永年所獻方略,才是上上之策。」

  「就依永年之計,速令夏侯妙親往陽平關拒守大耳賊!」

  「朕當坐鎮成都,哪一方面戰事不利之時,朕再御駕親征,率軍增援不遲!」(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