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提前半月布局?軍師深謀遠慮啊!你這誇我還是罵我呢?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在了蕭方身上。
他們想起來了。
先前軍議時,蕭方確實說過,曾自作主張安排下一步暗棋,能助劉備速破宛城。
只是當時被招降張繡這個插曲所打斷。
舊事重提,劉備精神立時一振,忙問道:
「軍師埋下了什麼妙棋,備願聞其詳。」
蕭方端起了湯茶,慢悠悠的呷了一口,方才說道:
「比陽一戰前,我已挑選一將,帶了兩百多精銳,喬裝打扮成百姓,北上埋伏在了宛城附近。」
「張繡潰敗,主公揮師北上,宛城附近鄉野士民,唯恐遭受兵災,必會紛涌逃往宛城。」
「我布下這的兩百人馬,便混於難民潰兵之中,不動聲色的混入城中,悄然隱藏下來。」
「這兩百人馬,便是我埋設於宛城中的暗棋。」
蕭方呷著湯茶,揭曉了玄機。
眾人恍然大悟,帳中立時一片議論。
「比陽之戰前,那豈不是還在半月之前?」
「那時張繡還未敗,景略你竟然已為破宛城做了如此布局?」
「這等深謀遠慮,當真,當真是…」
劉備眼眸圓睜,一時間竟找不到合適的話語,來形容心中折服驚嘆。
帳中又是一片議論,眾人看向蕭方眼神中,再添幾分敬佩。
「景略軍師,那會咱還沒收拾了張繡呢,你就開始算計宛城了?」
「實話實說,你真是夠狡詐的啊,俺算是服了。」
張飛豎起了拇指,好一通猛夸。
只是這誇人的用詞,只是聽著怎麼有點像是在罵人呢…
蕭方乾咳幾聲,略顯尷尬。
「翼德,有伱這麼誇人的麼?」
劉備瞪了張飛一眼,沒好氣道:
「景略這怎能叫狡詐,此乃深謀遠慮也!」
張飛一愣,這才回過味來,忙是輕輕一抽自己的嘴。
「俺又說錯話了,俺是粗人,不懂那麼多文縐縐的話,夸的不對軍師你別介意啊~~」
張飛撓著後腦殼,訕訕的笑著向蕭方告罪。
蕭方知張飛是心直口快,自然不會跟他計較,只付之一笑。
笑容一收,張飛話鋒一轉,問道:
「軍師啊,俺還有個問題,你打算怎麼憑這混進宛城的兩百人馬,幫俺兄長攻下宛城呢?」
堂中安靜下來,眾人目光再次落入蕭方。
蕭方的目光,卻轉向了身旁,忙著刻竹簡做筆記的小舅子。
「阿亮,以你之見,主公如何利用這兩百人馬,破了宛城?」
蕭方又要考較歷練諸葛亮,順道在劉備和眾同僚面前,讓諸葛亮再次有展現智計的機會。
畢竟早點培養起來,讓諸葛亮提前達到「臥龍」境界,早日能挑起大梁,自己也能多幾分輕閒。
壓力這種東西,又不是美人,沒必要得點,要懂得分享嘛…
諸葛亮收起刀筆,略一沉吟後,便道:
「宛城中張濟兵馬不足四千,若平分的話,每門不足一千人,對張濟而言,眼前最大的軟肋,便是兵力不足。」
「亮以為,主公可以少許人馬,佯作強攻西門,以迫使張濟抽調各門兵力於西門,則其餘各門守備必定薄弱。」
「這時我城中兩百內應,便可以舉火為號,與我城外主力,同時對其餘三門中的一門發動突襲。」
「這一門敵軍兵力薄弱,內外夾擊之下,必輕鬆可破!」
「亮猜想姐夫這枚暗棋,應該是想這樣用,不知對也不對。」
聽得諸葛亮的謀劃布局,蕭方微微點頭,以示讚許。
經歷了徐州至南陽大小數仗,諸葛亮耳濡目染之下,機謀兵略可說是突飛猛進,離真正的臥龍是又近了一步。
「翼德將軍,現下你應該明白,怎麼用這步暗棋來破宛城了吧。」
蕭方笑看向了張飛。
張飛咀嚼了好一會,方才轉過彎來,不禁點頭誇讚:
「景略軍師,你這妻弟小小年紀,就有這般智謀,真真是厲害呀。」
「你身邊那些人,就沒一個是平庸之人,這是不是就叫臭味相投啊!」
張飛的「誇讚」,引得眾人忍唆不禁,就連素來不苟言笑的魏延,也險些沒憋住笑。
「翼德啊翼德,聽為兄一句勸,你往後還是少誇讚軍師吧…」
劉備面露無奈,搖頭苦笑。
「啊這…俺又說錯話了麼…」
張飛摸著腦殼,口中嘟嘟囔囔起來。
劉備卻已收起苦笑,臉上燃起戰意,欣然道:
「爾等也都聽清楚了,我們就照軍師的意思,先聲東擊西,再裡應外合,破了宛城!」
眾將精神振奮,慨然領命。
於是就此定下破城之計,隨後便商議出了具體細節,眾將各自領命而去。
…
兩天後,入夜時分。
南門大營內。
近五千飽餐過後的劉軍將士,皆已精神抖擻,嚴陣以待。
劉備披甲執劍,如刃的目光射向宛城南門。
借著火光,依稀可見城樓之上,張家軍士卒正往來巡視。
時間流逝,月過中天。
「主公,約定的時間已到,先給文長發信號吧。」
身旁並肩立馬的蕭方提醒道。
劉備當即下令。
須臾,一柱烽火,升起在了後營上空。
未過多久,宛城西門方向,隱隱約約傳來了鼓聲殺聲。
那是魏延奉命,率一千兵馬鑼鼓喧天,佯裝大舉進攻西門。
那麼接下來,就等張濟將主力,盡數調往西門,就是走第二步的時候了。
滿營將士,躍躍欲戰,神情激動的盯向南門。
張飛更是眼眸噴火,恨不得即刻衝出去,將南門踏平。
「軍師,備還有一件事忘問了,軍師挑選的那兩百內應,統軍之人是何人?」
直到此時,劉備才想起最重要一件事。
畢竟這位統兵之人的能力,關乎到此計能否成功,非一員勇武沉著的良將不能擔當此重任。
「方選擇這人,姓陳名到字叔至,主公應該記得吧。」
蕭方道出了一個名字。
「陳到,陳叔至…」
劉備思緒微轉後,忽爾想起:
「備想起來了,當時我們在汝南時,除了龔都等黃巾渠帥外,還有不少汝南本地豪傑投奔。」
「若備記得不錯,這個陳叔至當時帶了兩百部曲來投奔,我還記得他這兩百部曲,頭盔上皆插白色鳥羽為飾,好像叫…叫什麼兵來著…」
劉備指尖捻起額頭,一時有些想不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