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皇權士家寒門,咱皆大歡喜!狀元陛下可點他,但不能揠苗助長啊!
「科舉制?」
劉備猛抬起頭看向蕭方,眼神中透著陌生意味。
蕭方微微點頭,示意老劉繼續看下去。
劉備遂懷著強烈的好奇,緩緩翻開了帛卷。
「科舉,以科考而舉士,名為科考…」
接下來的洋洋灑灑千餘字,蕭方將科舉制大體輪廓,為老劉描述了出來。
其簡而言之,就是以考試成績的高低,來評定人才的優劣,進而擇優取士。
不管你是考明經也好,什麼明算也罷,還是什麼策論,反正就是以考試成績,來做為選官的唯一依據。
這科舉制最大的優勢有兩個。
一者為公平。
管你是士家豪姓,還是寒門庶族,甚至是販夫走卒,只要你考得好,你就能為朝廷所用,就能做大漢朝的官,你就能吃上皇糧。
如此一來,就杜絕了士家豪族,利用自己的家世背影,來壟斷做官的權力,進而杜絕了士家之中,那些肚子裡明明沒貨,卻憑藉家世輕鬆做官的繡花枕頭。
同時也確保了寒門庶族的上升通道暢通,給了他們施展抱負才華的希望,讓他們不致於自詡空懷大才卻報國無門,從而對朝廷心生怨恨。
這科舉制的第二個優點,則是相較於九品官人法,確保了天子牢牢抓住選官大權。
九品官人法的選官之權,乃是控制在所謂中正官手中,而中正官天然便為士家所壟斷。
那麼選出來的官,自然只會出自於士家,被選中之人,亦會視中正官為恩主。
這選官大權,久而久之,便為士家壟斷,與天子無關。
科舉制則不同,管你是寒門還是士家,誰都沒有權力提攜舉薦誰為官,一切但憑科考成績說話。
而科考最後一輪還設殿試,由天子親自主持。
前一輪的會試,乃是各州精英們聚集於京城一較高下。
脫穎而出的佼佼者,方有機會參加殿試。
而天子則通過殿試,成了這些大漢朝最頂尖精英們的恩師。
天子既為君,又為師,還是「中正」,三位一體,你不效忠天子你效忠誰?
「妙哉,妙哉!」
「丞相所創這科舉之制,勝於那九品官人法十倍,當真乃千古奇法!」
劉備看明白了科舉制的優勢,不禁驚喜若狂,拍案叫絕。
諸葛亮也好,田豐法正也罷,眾臣們無不驚奇之極,皆是猜不出蕭方到底獻上了什麼選官良制,竟能讓天子激動到如此地步。
這選官之法,在天子看來,竟然還能勝於九品官人法十倍?
「眾卿,來來來,一起參詳參詳丞相這科舉選官之法。」
劉備索性將帛卷鋪展在了龍案上,召呼眾臣一同上來圍觀。
一幫大漢朝最聰明的人,便捋起袖子,你推我擠的紛擁圍上,瞪大了眼睛細看起來。
片刻之後,大殿再次沸騰,熱議紛起。
「以科考來定品,選拔賢能之士為官,為朝廷所用?」
「妙啊,丞相此法確實是精妙絕倫,如此便能做到無論寒門士家,盡皆量才錄用。」
「這才是真正的唯才是舉啊!」
諸葛亮的喝彩之聲,率先響起在殿中。
「嗯,丞相此科舉之法,堪稱完美。」
「此舉不僅能為朝廷選擇賢能,還能避免士家之中虛有其表者濫竽充數,確實是兩全其美的完美之制。」
「這科舉制,如陛下所言,確實十倍於那九品官人法。」
田豐也捋著半白須髯,不住的點頭贊和。
在他看來,天下英才多出於士家,就算是以科考形式來定品選官,榜上有名者也會以士家子弟為主流,不必擔心被寒門庶族搶了飯碗。
而以田豐的剛正秉公,自然也不希望士家中的繡花枕頭們出來做官,禍害了朝廷。
同時這選官大權,牢牢掌握在朝廷,掌握在天子手中,也符合田豐忠君的價值觀。
這般一權衡,這科舉制在田豐眼中,自然便成了完美之制。
「丞相竟能創出這等千古奇法,真乃天縱之才也。」
「正今日終於親身領教了丞相的非凡所在,正心悅誠服!」
法正也是嘖嘖贊服,向著蕭方一揖。
劉備則一拍案幾,哈哈笑道:
「好好好,丞相,你又為朕解決了一樁心病!」
「這科舉制當真是堪稱完美,此制橫空出世,朕與曹操爭奪人心這場仗,算是塵埃落定。」
「丞相你速速與眾卿,將這科舉制的實施細節擬定出來,朕好儘快下詔,於我大漢朝推行此制!」
老劉也將這科舉制,視之為完美。
蕭方卻明白,這科舉制只是相對於九品官人法,更勝一籌罷了。
這古往今來,哪裡會有絕對完美的制度?
只是相對更優而已。
曾經的歷史中,科舉制推行千年之後,不也是弊端重重,反倒成了拖累國家強盛的累贅負擔了麼。
但是放在當下,士家大勢已成,卻還未能如歷史上那般獨霸天下,寒門庶族也在士家的夾縫下崛起,並且不斷壯大。
在這種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科舉制便是一個相對最優解。
對皇權,對士家,對寒門來說,一個大家都能接受,能從中尋求到利益平衡點的最優解。
蕭方遂也不做過多解釋,拱手一笑:
「陛下謬讚了,臣這科舉制也算不得完美,不過臣倒也自信,此制確實勝於陳群的九品官人法。」
「待此制於我大漢推行,相信陛下打贏這人心之戰,當無懸念。」
「打贏了人心一戰,陛下就可以著手揮師西征,伐秦滅曹了!」
劉備大笑,笑聲中已是如鐵般的自信。
當下蕭方便與諸葛亮等眾臣,就科舉制的細節,各個環節,詳細推敲了一番。
一月後,劉備一道聖旨傳諭四方,正式宣布於大漢國內,推行科舉之制,開科取士。
九州沸騰。
士家才俊們因察舉制崩壞被阻斷出仕之路,就此被疏通,自然是無不歡欣鼓舞,拍手叫好。
寒門庶族看到了上升渠道為自己打開,看到了一條相對「公平」的入仕之路,自然也是倍感驚喜。
大漢朝內,凡有真才實學者,無不發自內心的擁護科舉制的推行。
九州士子們對劉備這個天子的感激與擁護,亦隨之達到了頂峰。
夏末時分,第一場科舉鄉試,於大漢所控制的九州舉行。
荊州,揚州,徐州,兗州,豫州,青州,冀州,幽州,乃至於最偏遠的交州…
各郡士家公子,寒門才俊,紛紛趕赴州治,參加了劉備登基以來,第一次的科考。
鄉試勝出者,得舉人身份。
兩月之後,秋末時分。
洛陽宮室正式營建完畢,劉備率文武百官,還於舊都。
幾天之後,會試於洛陽舉行。
各州鄉試的佼佼者,從九州雲集於帝都洛陽,以決逐名額有限的貢士之名。
爾後會試勝出者,便有資格參加了劉備這位天子,親自於洛陽皇主持舉行的殿試,以爭得進士身份,獲得出仕為官的資格。
是日,皇宮,崇德殿。
劉備正親自審閱著殿試眾貢士的文章。
鑑於大漢伐秦在即,此次殿試劉備從實際出發,考的題目就是令眾貢士們,寫一篇關於如何伐秦滅曹的策論方略。
翻過一篇又一篇,劉備不斷的搖頭,顯然沒有一篇令他滿意。
突然,他的眼睛定格在了其中一篇策論上,眼前為之一亮。
「丞相,你看這個馬謖的策論,與我們商定的伐秦方略,不謀而合啊。」
聽得馬謖之名,蕭方心頭微微一動。
於是便接過那篇策論,細細端詳了起來。
馬謖在這篇策論中,從天時地利人和多個方面,詳細分析了敵我實力,論述了伐秦的諸條方略,思路縝密周詳。
最終,馬謖認為各條方略中,唯有先取并州,剪除偽秦一臂,爾後從河東渡河殺入關中,乃是滅秦的最明智選擇。
雖說馬謖的策論當中,並沒有象法正那樣,提出兩重聲東擊西之計的具體戰術,但在大的方向,卻與當日鄴城他們議定的滅秦方略,大致不謀而合。
「嗯,這篇策論出自於這個馬謖之手,倒也不奇怪。」
蕭方微微點頭,似乎並未感到意外。
畢竟那可是季漢年輕一代中的翹楚,當年小舅子諸葛亮征伐南蠻,能提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戰略的人。
單拉出來論戰略眼光,馬謖也算是年輕一代中頂尖的那一批了。
當然,要是論戰術能力和實戰能力,那就是一地稀碎了。
「聽丞相這麼一說,朕對這個馬謖,似乎有些印象。」
劉備重新接過那策論,盯著馬謖這個名字思索起來,一時卻又想不起來。
蕭方笑著提醒道:「陛下忘了麼,這馬謖乃襄陽馬氏子弟,乃是馬良之弟。」
劉備恍然省悟,嘖嘖贊道:
「原來是馬季常的弟弟,這就難怪了。」
「朕記得當初在襄陽時,曾聽過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說法。」
「馬季常乃賢明之才,他的弟弟能有這份智計才華,確實也不足為奇。」
劉備遂提起硃筆,笑道:
「所有策論中,以馬謖這一篇最佳,朕就欽點他為我大漢朝第一位狀元。」
「此等大才,朕定然要重用於他,委以重任!」
說著劉備硃筆便要批紅。
「陛下且慢!」
蕭方卻搶先一步,伸手攔住。
「馬謖確有大才,陛下要欽定他為狀元,倒也合情合理。」
「但臣以為,陛下現在就對他委以重用,只怕會是揠苗助長,反倒會毀了他呀。」
劉備不由一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