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劉備乃大漢朝唯一希望!高祖遺訓算個屁,老夫要先一步稱王!
封劉備為王!
劉協神色一震,面露驚色,顯然沒料到孔融會有這樣的提議。
不等他開口表態,董承便臉色大變,搶先一步叫道:
「這萬萬不可,高祖有遺訓,非劉姓而王,天下共擊——」
董承話未說完,陡然間想起了什麼,頓時啞火。
非劉姓而王,天下共擊之!
高祖確實有過這樣的遺訓,但他一激動卻忘了,人家劉備就姓劉啊。
咽了口唾沫後,董承馬上改口道:
「劉備雖然是宗室,但畢竟是遠支,並非帝系一脈。」
「陛下欽定其為皇叔,已經算是破了先例,豈能再封其為王?」
「這不合規矩,不合祖制啊。」
董承又搬出了規矩祖制,當場極力反對給劉備封王。
劉協眉頭微皺,低頭呷起了御酒,並未做表態,顯然心中對孔融的這個提議也略有微詞。
「祖制乃是我大漢朝的祖制,如今朝廷式微,亂臣賊子當道,大漢朝有傾覆之危。」
「大漢朝若是亡了,祖制又有誰來捍衛?」
「如今陛下內為曹操挾制,外有袁紹野心勃勃,隨時欲仿效袁術篡漢謀逆,願尊奉陛下,匡扶社稷者,只余大將軍一人而已。」
「陛下若封大將軍為王,必能令大將軍感念陛下隆恩,定然倍受激勵,更要為陛下赴湯蹈火,討逆除賊,匡扶朝綱社稷!」
「而陛下欽封大將軍為王,還能助其大增威望,好與袁紹爭取中原士家名士,英難豪傑的人心,如此則能有助於大將軍討滅袁紹!」
「此乃兩全其美之策,還請陛下三思呀。」
孔融神色鄭重,滔滔不絕的道出了他獻計的理由,為劉備封王的種種好處。
說白了就是兩點,一是籠絡劉備,向劉備施恩,拿劉備做榜樣,以激勵天下擁漢之士的鬥志。
二來嘛,則是幫著劉備提升威望,以與袁紹爭奪人心。
這樣一來,自己也算是為重振漢室出了點力,而不至於為天下人視為坐享其成。
「孔卿所言,倒也不無道理……」
劉協為孔融說動,起身踱步,權衡起了利弊來。
董承眼見劉協動搖,不由眉頭暗皺,目光射向孔融:
「孔少府,我聽聞當年你為北海相時,為黃巾賊所圍,是那劉備率軍相救,為你解圍。」
「劉備自領徐州牧後,還曾向朝廷上表,表你為青州刺史。」
「劉備於伱而言,也算是有大恩了。」
「你如今向天子奏請,冊封劉備為王,究竟是出於對陛下的忠心呢,還是別有私心在內?」
董承這是在陰陽孔融,明面上是為了劉協這個天子,實際上則是顧念著與劉備的交情,為劉備謀取王爵。
孔融勃然變色,怒道:
「大將軍當年確實北海救過我,於我有恩,這是事實。」
「但我孔融今日的進言,皆乃為大漢社稷,為劉氏江山計!」
「董國舅,你休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孔融也是脾暴氣直腸子,面對董承的陰陽,當場就是一通怒斥反懟。
董承被噴了一鼻子灰,臉色尷尬起來,只得訕訕笑道:
「孔少府誤會了,莫要發這麼大的脾氣嘛,我只是隨口幾句玩笑話,孔少府怎還當真了?」
孔融卻臉色鐵青,正色道:
「此事關乎到大漢存亡,關乎到社稷安危,如此重若泰山之事,豈容得董國舅你玩笑?」
董承對懟到啞口無言,尷尬的坐在那裡,不知如何是好。
孔融冷哼一聲,不再理會他,再次向劉協一揖:
「陛下,放眼四海,忠於大漢,還擁有匡扶漢室實力之人,已經是寥寥無幾。」
「臣可以說,大將軍乃是僅剩一下,也是唯一一個,能掃除漢賊,挽救大漢傾覆的忠義之臣。」
「對於這樣一個人,陛下如何加封激勵,臣以為皆不為過。」
「何況,大將軍還是劉氏宗親,還是陛下欽定的皇叔。」
「臣叩首陛下,以大漢社稷為念,加封劉玄德為王!」
孔融站起身來,鄭重其是的向著劉協長身一拜。
劉協身形一震,心頭那份殘存的猶豫顧慮,這一刻也終於被孔融之言,被殘酷的事實所擊碎。
深吸一口氣後,劉協一咬牙,毅然道:
「孔卿言之有理,玄德皇叔乃我劉氏宗親,又是朕重振大漢唯一可倚重的外力,朕封他為王又何妨!」
孔融長鬆一口氣,當即大讚劉協英明。
董承見劉協君命已出,雖然心下仍持反對態度,卻也不好再開口。
「陛下要封劉玄德為王,倒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自從前番陛下封他為大將軍之事後,曹賊對陛下的監視就倍加嚴密,凡陛下發出的旨意,必須得經由他審查過後方能發出。」
「臣只怕,陛下的這道封王詔書,只怕出不了長安,根本送不到劉玄德手中啊。」
一直不吭聲的伏完,忽然間提醒道。
劉協臉色一變,陡然間驚醒過來,目光急是看向孔融。
孔融思索再三後,眼眸一亮,忙道:
「曹操是不可能准許陛下封大將軍為王,但未必不會以朝廷的名義,拉攏其共同對抗袁紹。」
「臣可向曹操進言,以使臣身份去宣撫大將軍,陛下則可授臣一道封大將軍為王的衣帶密詔,如此一來,陛下的封王詔書,臣不就能堂而皇之的帶出長安給大將軍了嗎?」
衣帶詔!
劉協眼眸一亮,豁然開朗,欣然道:
「好,就依孔卿之計,朕授你一道衣帶詔,封玄德皇叔為王!」
…
許昌,金殿內。
依舊是歌舞昇平,酒氣瀰漫。
高臥胡床的袁紹,一改往日不苟言笑的威儀,正笑眯眯的欣賞著殿前歌舞。
與之前不同的是,現下他身邊還多了幾位美人,正笑臉如花,殷勤奉酒。
此時的袁紹,儼然已忘了袁譚被俘之痛,終日置酒高會,沉浸於酒色享樂之中。
劉備那邊已答應釋放袁譚,各條戰線上與劉備的衝突也皆結束,中原已無戰事。
對於已年過五旬的袁紹來說,留給他的時日已無多,既然中原已定,自然要抓緊時間好好享受享受,以彌補這數十年兢兢業業的缺憾。
「曹操尚在,劉備未滅,便急於享樂,唉……」
沮授喃喃自語,搖頭一聲嘆息。
這一次,他已不敢再勸諫袁紹,只能暗自感慨罷了。
腳步聲響起。
一名身著銀甲,英武不凡的年輕貴公子,高舉著一道捲軸,信步踏入了大殿。
「兒拜見父親!」
「恭喜父親南征全勝,收復許昌,攻取中原!」
那年輕貴公子微笑著上殿一拜。
袁紹眼眸中湧現驚喜,奇道:「顯甫?你怎麼來了?」
來者,正是他最寵愛的三子袁尚。
此番南征,袁尚奉命留鎮於鄴城,主持後方大局,為前線運送糧草。
此前他並未召袁尚前來,這最寵愛的兒子,卻忽然出現在許昌,不禁令袁紹既是驚喜又是狐疑。
袁尚高舉手中捲軸,面帶著深深敬意,朗聲道:
「父親功高蓋世,威加海內,為萬民景仰。」
「今父親更擊破曹賊,收復中原,手握兩河六州之地,雄兵百萬,天下莫人能敵!」
「兒此番前來乃是受河北眾豪傑所託,手中所持者,正是河北四州豪傑的聯名上表,恭請父親上應天命,下順民心,進位為王!」
進位為王!
袁尚此來,竟然是前來勸袁紹稱王!
大殿之內,立時一片震動。
沮授手中酒杯拿捏不穩,脫手跌落在了案几上,驚愕的目光看向了袁尚。
郭圖則是臉色一變,驀然間省悟過來,不禁跌足暗暗抱怨自己反應遲鈍,讓袁尚搶先了一步。
他目光急是瞟向袁紹。
果然。
袁紹先是吃了一驚,旋即眼中閃過一道微妙的眼神。
郭圖自然讀得懂,那是一種興奮,一種暗自竊喜,還有幾分欣喜。
袁紹是在興奮竊喜,終於有人能體察了自己的心意,主動站出來勸說自己稱王。
欣慰的則是,這個帶頭勸進之人,還是自己最寵愛的兒子。
而且袁尚的勸進,還不是一個人勸,而是攜了審配等河北士人聯名的勸進上表!
這其中的份量有多重,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咳咳,老夫雖有些許功勞於社稷,但畢竟乃是一介外姓,你們如此勸老夫稱王,豈非是陷老夫於天下人的口誅筆伐麼。」
「不可,不可啊~~」
袁紹旋即佯作不悅,連連搖手推辭。
這一次,郭圖瞬間領會到了袁紹的心思。
光有河北士人表態不行,還得有他們這些汝潁士人表態才是。
畢竟現下的袁紹,手握的可不止是河北四州,大半個河南諸州也在其統治之下。
「主公雖乃外姓,卻功在社稷,四海賓服,萬民歸心!」
「圖以為當此天下傾覆之際,萬不可墨守陳規,拘泥於所謂的祖制,而有負天下萬民所望!」
「主公唯有進位為王,方能順應天意民心,方能號召四方仁人志士,追隨主公掃除各路逆賊,還百姓一個太平天下!」
郭圖當然不會錯過勸進的機會,當即跳了出來,代表汝潁士人表態勸進。
袁尚和郭圖都起頭了,在場謀臣武將們,自然是轟然而動,紛紛慷慨勸進。
就連沮授,雖然認為此時袁紹此時稱王為時尚早,但面對這般形勢,也不得不站了起來,不情願的隨了大流。
看著諸子眾臣的慷慨勸進,袁紹嘴角掠過一抹滿意的笑意。
於是深吸一口氣,佯作無奈的擺了擺手,嘆道:
「罷了,罷了,既然是天下士民要逼老夫進位為王,老夫若再推辭,豈非寒了天下人心?」
「老夫就准了爾等所請,進位為王便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