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美周郎之計

  須知,如今劉備已扶甘夫人為正妻,那麼阿斗便是真正意義上的嫡長子。

  今後若是劉備得成大業,有幸登臨帝位,那麼阿斗就是順其自然的太子,李基也將成為外戚。

  東漢的外戚地位,那是毋庸置疑的。

  三公一年可以輪轉個五六次,但外戚那往往是長達十年,乃至於數十年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相對於其他人,劉備最為放心且信任的外戚人選,無疑也是李基無疑。

  所以,劉備想著便是趁機讓李基閒暇之餘多加把勁,生個女兒嫁予阿斗為妻,既能穩固阿斗的地位,也能進一步穩固李基的影響力。

  不過,李基的顧慮也不是沒有道理,劉備也不得不重新慎重考慮這個問題,然後開口道。

  「那看來還是備閒暇之時多加幾把勁,到時候生個女兒嫁予相兒為妻好了。」

  李基眨了眨眼,拱手道。

  「基代相兒謝主公恩典。」

  女兒政治聯姻不行,但是兒子倒也不是不可以。

  旋即,就在李基開口想要向劉備進一步詳細說明如何閹割揚州世家之事,劉備卻是擺了擺手,道。

  「多日行軍下來,子坤想必也是辛苦了,且此事想來也是繁雜無比,一時半會恐怕是難以詳細說明。」

  「所以子坤且下去歇息,然後大膽施為就是了,事後再以文書稟報細節也是不遲。」

  李基也不勉強,便是遂了劉備的意思,退了下去,準備前去歇息。

  不過李基在前往縣衙之內安排給自己歇息的房間時,孫策帶著周瑜已在門前等待良久。

  李基微微嘆息了一聲,讓神色警惕的許褚守在門外之餘,則是帶著孫策與周瑜進了房間之中。

  而在進入房中關上房門後,孫策卻是當場衝著李基跪了下去,帶著幾分哭腔地開口道。

  「老師,策兒欲求一計為生父報仇!」

  對於這一刻的孫策來說,就仿佛是找到了依靠與主心骨一般。

  孫策年僅十六歲,在十歲之時便拜了李基為師,追隨於李基左右已有六年之久,可謂占據了孫策一生有記憶以來過半的時間。

  名為師,實則在孫策眼中,李基便說是如師如父一般的角色都毫不為過。

  相對而言,這六年間孫堅未曾回過吳郡,孫策也有六年的時間未曾見過孫堅,雙方只有定期的些許書信往來。

  孫策對於孫堅的記憶都已經模糊得差不多了,讓孫策對於李基的親近信任程度更甚於孫堅。

  可這改變不了孫堅乃是孫策生父的事實。

  身為人子,以著孫策的剛烈性格,豈能不為生父復仇?

  因此,在見到心中的主心骨後,孫策就仿佛是個受委屈的孩子似的,向李基道出遭到了多少欺負。

  可這反倒是讓跟著孫策走了進來的周瑜,一時有些左右為難了起來。

  周瑜與孫策結為義兄弟,立下誓言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按理來說,那便是孫策的長輩也算是周瑜的長輩。

  可孫策一下子就衝著李基給跪下了,完全不給周瑜事先找藉口避讓開來的機會。

  一時間,作為義兄弟的周瑜這是跪還是不跪?

  無奈之下,周瑜只能是跟著孫策朝李基單膝跪下,以全兄弟情義。

  而李基並沒有如何去在意周瑜心中一時的糾結,反倒是看著孫策的眼神之中帶著幾分無奈地說道。

  「策兒想必已經知曉汝父討董之事以及暗藏玉璽吧?」

  「是!」

  孫策垂著頭地應道。

  在黃蓋等人狼狽尋到孫策之後,自然不敢對孫策有任何隱瞞,幾乎是一五一十地將所有事情都全盤托出。

  包括孫堅參與會盟的整個過程,如何意外得到玉璽,又是如何與討董盟軍爆發矛盾,然後匆匆率軍南下返回長沙的途中遇伏而死。

  「策兒可有怪罪吾沒有勸阻孫將軍?」李基問道。

  「策並非是不識好歹之人,吾父一時被貪念所蒙蔽未能聽進良言,實乃咎由自取也。」

  「然,血脈所系,生父大仇,策不敢不報!」

  孫策紅著眼地答道。

  這讓李基暗中頗感欣慰,或許孫策性格亦是剛烈,但在李基多年的影響下,已非所那等聽不進良言的性格。

  旋即,李基將跪倒在地的孫策與周瑜都攙扶了起來,讓他們坐了下來後,才繼續開口道。

  「殺害文台將軍者,乃是荊州劉表部將黃祖也。然,劉表乃是漢室宗親,與主公乃是同宗兄弟,若無原由,主公必不能貿然攻之。」

  孫策聞言,咬著牙地開口道。

  「那還請老師借我三千水軍,如今我尚未及冠出仕,未能真正算是主公部將,自行率軍向劉表、黃祖報仇,亦不會損了主公的名聲。」

  李基的眼眸略微一眯,暗暗掃了周瑜一眼,然後問道。

  「策兒打算如何報仇?莫非是欲率領三千水軍沿長河而上直取襄陽?」

  「不!」

  孫策沉聲地答道。

  「我欲率三千兵馬直奔長沙而去,繼承我父之位,而後先掃蕩荊南四郡,再集中四郡兵力渡過長江直取襄陽,取劉表、黃祖之頭顱以祭我父的在天之靈。老師覺得如何?」

  李基沒有直接回答,轉而看向周瑜,道。「這位想必就是策兒的結義兄弟吧?」

  周瑜聞言,不驕不躁地行禮道。

  「廬江周瑜,拜見國士侯。」

  李基點了點頭,然後答道。「周郎覺得策兒此計可行否?」

  周瑜的心中微微一緊,不過表面上神色依然如故,微微沉吟了一番後,道。

  「若是操作得當,大有可為。且縱使未能成功誅殺黃祖,亦能大損荊州力量,使荊南四郡難以被劉表所掌控,對……揚州亦是大為有利。」

  周瑜的戰略、戰術眼光,毋庸置疑。

  以著揚州的角度來看,只需前期支持孫策些許兵馬,推動孫策前往長沙嘗試控制荊州,無論最終結果成或不成,對於荊州都是一個極大的削弱。

  一旦沒了荊南四郡,再加上南陽郡基本都還是袁術說了算,這讓劉表名為荊州牧,實際控制在手的荊州地盤與人口將不足一半。

  且以著孫策之勇,周瑜之智,能否渡江擊敗劉表不好說,但荊南四郡還真有極大概率被孫策以著雷霆之勢納入掌控之中。

  當然,知徒莫若師。

  李基可以肯定憑藉著孫策的智慧,他斷然不會想到先取荊南四郡立足,再渡江討伐劉表。

  此計,大概是周瑜之計,背後料想也跟黃蓋等人大力鼓動孫策報仇有關,才會讓孫策形成了這等想法。

  唯一讓李基有些不太確定的是,周瑜提出此計的出發點是什麼。

  僅僅是為了協助義兄弟孫策復仇?

  亦或者是深知難以出頭,所以藉機讓孫策獨領一軍,再輔助孫策橫掃荊州以揚名天下?

  甚至是,周瑜看穿了劉備礙於義理不會進攻荊州,讓荊南四郡一時成了一個大有作為的立足之地。

  所以只要孫策拿下荊南四郡,再伺機渡過長江擊敗劉表,那麼孫策亦將有機會成為一方諸侯。

  只可惜,周瑜恐怕不知道的是,在廬江尚且僅僅以著俊美而略有名聲的他。

  一旦舉行「對周瑜了解大賽」,恐怕周瑜本人都要屈居於李基之下排在第二名。

  而面對著李基那似乎可以看穿人心的從容目光,周瑜心中莫名有著幾分緊張之餘,更多的還是自信。

  周瑜自信自己所提出的條件以及好處,是李基所不能拒絕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