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陸抗你快回來

  第350章 陸抗你快回來

  漢建隆八年八月至九月間。

  趙廣在取得夏口戰役的勝利後,即率漢軍主力沿江東進,向武昌也就是後世的鄂州方向進軍。九月二十九日,曾經的吳國故都武昌,也被漢軍力戰拿下。

  鄂州城在孫權的黃龍年間曾作為吳國的都城,孫皓剛剛登基為帝時,也曾短暫的將武昌作為其都城。

  就吳國來說,武昌的地位相當於曹魏的許昌、晉國的洛陽,武昌被漢軍奪取,在吳國各地引發了強烈的震動。

  在漢、吳夏口大戰的當口,吳國大司馬陸抗正在率領交趾軍北上,經過艱難的跋涉,交趾吳軍終於進軍到了夜郎國腹地,這一路之上,吳軍進展並不如想像的順利。

  夜郎道的艱險出乎吳軍將校的意料,而南中諸蠻的態度也讓他們感到不解,這些蠻族之中,雖然也有不少對新漢不滿的人,但在真正面臨選擇時,蠻族竟然又想兩不相幫,保持中立態度。

  陸抗久經戰事,對此倒也看得很透,這些蠻族不過是想趁火打劫,借著吳、漢兩家爭鬥的機會,壯大自己的力量,從而實現割據或者占領南中的意圖。

  對此,陸抗的態度很明確,先滅異族,再行北上。

  昔日吳蜀聯盟,那是兄弟內鬥,而漢人與蠻族之間的戰事,則是關係兩大族群的大事。

  就在陸抗征戰夜郎之時,吳軍在夏口戰敗,荊南四郡易手的消息傳來,陸抗無奈之下,只得下令先撤軍迴轉交州。

  沒了交州這個後路,他就算占領了巴蜀,也無法獨立生存。

  而且以陸抗對孫皓的了解,這位快要走投無路的主君,徵調他迴轉建業的詔令估計已經在路上了。

  陸抗猜測的很準確。

  孫皓從夏口一逃離,即連續的向吳國各地駐守的將領發出勤王詔令,陸抗這裡因路途遙遠,還沒有接到詔令,就近的揚州廬江郡駐防吳軍已經開始集結,隨時準備開拔西進。

  廬江這一支吳軍位於吳、晉兩國前線,也是吳國進攻和防禦北方魏晉進攻的主要力量,在丁奉去世之後,隸屬到丞相張悌、左御史大夫丁固所轄。

  揚州吳軍與魏軍、晉軍多次交鋒,戰陣經驗相對來說比較豐富,得悉孫皓在夏口兵敗,張悌迅速的調動了守衛廬州的丁固、伍延所部,緊急馳援柴桑。

  丁固的父親丁覽是會稽郡人氏,當年與名士虞翻齊名,丁固出仕之後,也是多與丁奉、陸凱、陸抗相睦,在吳國的名望僅次於丁、陸二人。

  也正是因為丁固名頭太盛,脾氣又固執,以往仗著資歷老,是孫權時候的老人,對孫皓這個年輕的皇帝多有規勸,孫皓對他頗為反感。

  前一年,本著眼不見為淨的原則,丁固被孫皓打發到了廬州,結果倒讓他撿了接收丁奉所部的大便宜。

  在丁固、張悌等人被重用的同時,滕修這個救了孫皓一命的吳國司空,則被免了官職,遣返回了故里會稽郡。

  一場慘敗,總要有人負責?

  這責任當然不可能由孫皓來承擔,所以,這場敗仗最合適的背鍋俠就是滕修。

  朝中官職上,滕修是司空,已是朝中三名重臣之一。

  個性上,滕修為人溫和,不像陸抗那般剛烈,就算受點氣也不會多作聲張,這樣為主君著想的臣子,也是孫皓看重滕修的原因之一。

  面對孫皓甩來的大鍋,滕修含著眼淚,悲憤的向孫皓上書,請求乞骸骨,歸鄉里,這吳國的官當的太憋屈了。

  孫皓心中也是難得有愧,在連連敗仗喪地的情況下,孫皓動不動就殺人的殘暴脾氣也收斂了不少。

  再不改一改脾氣,吳國就要亡了。

  亡國之君的罵名,孫皓覺得自己還背負不起來。

  其實,不管孫皓承不承認,就他的所作所為,吳國亡於他手也是必然。

  ——

  柴桑。

  柴桑是吳國沿江防線上的最後一道屏障,這裡也是後世九江的地理位置,這裡已是揚州刺史部的地界。

  柴桑的周圍,有彭蠡澤,即鄱陽湖,在雲夢大澤消失後,彭澤成為中國的第一大淡水湖,長江中下游最大的支流贛水從南方匯入彭澤,形成浩蕩開闊的湖面。

  退守到柴桑,孫皓就無法再退了。

  建業一帶,幾無險地可以固守,吳軍據守於此,可以依託鄱陽湖發達的水系運送兵力和輜重,再整合交趾、豫章、吳郡、會稽等地的力量,以為援兵所需。

  吳國在經歷了一場場慘敗後,各支軍隊的戰鬥力也在發生變化,如今最強的吳軍已經不是荊揚的兵卒,而是交趾兵。這些南方的吳卒長年與諸蠻交戰,有豐富的山地作戰經驗,耐力和持久力都相當不錯。

  身邊沒了諂媚之人,孫皓的腦子總算清醒了些,丁固這老臣雖然脾氣臭,但能力上確實不錯,更為關鍵的一點,丁固與豫章郡一帶的山越宗族關係不錯。

  東吳在沿江一線,已無精兵強將,要想在柴桑有所作為,還要依仗山越兵的幫助,而這其中,丁固能否發揮作用是重中之重。

  「丁卿,這柴桑就交給你和伍將軍了,朕要立即趕回建業,徵召各地兵卒派發到柴桑來,朕還要遣信使往開封,聯晉共擊偽漢,另外,陸大司馬那裡朕也已經遣了信使,相信就快要趕回來了。」

  孫皓連續的給丁固畫著大餅,在陸抗的問題上,也終於服軟認輸,想要重新召回其迴轉江東。

  這次兵敗,讓孫皓徹底的認清了自己在軍事指揮上的無能,而遍數吳軍諸將,也唯有陸抗一人可以依靠了。

  可憐陸抗,已經是七旬老人,身體也不好,但卻還要為吳國奔波勞累,這等情況和蜀漢覆亡時的姜維如出一轍。

  孫皓、劉禪這等君王,看似可憐,但卻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丁固無奈之下,只能領令守衛柴桑,由於手頭無兵,丁固與伍延一番商議後,決定徵召豫章山越施氏、賀氏等宗族協助守城。

  山越兵,在東吳的歷史上占據著重要的一筆。

  東吳之所以對外作戰不利,原因之一就是山越宗族屢屢叛亂,而同時,這些地方土豪宗帥投靠吳國效力的也不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