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切斷洛陽的糧秣
晉、吳、魏三國亂戰不斷,漢國這邊和溫縣的司馬氏塢堡打打停停,趙廣也是一點也不急。
溫縣這樣的地方,對於司馬家來說,就是傳統的根據地,家家戶戶都與司馬氏有關聯,以往的離間、說降等等計謀都不可用。
對於攻占洛陽這座晉國的都城,趙廣其實並沒有放棄。
他只是在等。
等關中、巴蜀、河東等地的鐵坊、木坊等生產出來更多的用於裝備軍隊的鎧甲、兵械。
等姜維在長安徵調更多的兵力過來,畢竟趙廣手裡頭的二萬將卒,在河內郡五、六個縣城一散開,每一處駐兵之後,直屬於趙廣的機動兵力也只剩下了五千餘人。
二月中。
趙廣在野王召開東征以來的首次軍事會議,參加的將領除了大司馬姜維外,還包括了魏容、傅僉、文鴦等駐守在并州一線的重將。
參軍司方面,馬融也從函谷關渡河北上,周巨、蘇紹、杜模等人也一併到來。
文臣方面,杜軫、諸葛詮、諸葛尚、董宏、費承等年輕一輩官員也是全部到齊,他們當然不是閒著沒事來遊玩,而是趙廣為經營河內郡準備的官員。
河內郡除了野王以西屬太行山脈余脈,有山地丘陵之外,越是向東,就越是平坦,可以用沃野千里來形容,這裡也是晉國的主要產糧區。
漢軍占領河內郡,與拿下洛陽相比,影響力雖有不及,但實際得到的好處,卻是巨大的。
起碼三萬漢軍所需的糧秣,就不再需要從黃河水道長途運輸而來,可以就近征糧即可,要是征糧時遇到反抗,漢軍也不會對河內那些支持司馬氏的土豪客氣。
傅僉從太原郡而來。
在會議前夕,傅僉先與趙廣見了一面,敘述了太原郡以北匈奴人的情況,劉淵、劉宣在退出太原郡後,先是駐兵於雲中、九原一帶,隨後又繼續向東,到達了燕山山脈一帶。
為了爭奪燕山的山地牧場,匈奴人與段氏鮮卑部落一場激戰,雙方出動的部族戰士各自達到了五萬之眾。
最終,劉淵憑籍著宇文鮮卑部落最後時刻的加入,一舉扭轉了被段氏壓制的局面,將段氏部落打的潰不成軍,燕山自此落到匈奴人手中。
這一場大勝之後,劉淵這個五部大單于在草原匈奴餘部中的威望大增,在劉宣、宇文莫圭等人的支持下,劉淵開始對匈奴各部進行整編。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習漢人組建正規軍,為了與部落軍相區別,劉淵將其命名為「宮帳軍」。
按歷史進程的發展,五胡十六國之後,匈奴人在燕山山脈一帶又延續了數百年的時間,一直到唐朝的後期,一個名叫契丹的部落在這裡崛起。
而到了五代十國和宋朝初年,契丹和庫莫奚的實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他們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國家:遼國。
宋遼之間的歷史,在此不作累述。
聽到傅僉介紹劉淵在燕山山脈又壯大了實力,趙廣不得不感嘆,歷史上凡是能當上開國皇帝的,都不是平凡之人。
劉淵的劉漢政權雖然只是十六國之中的割據政權,但能夠將西晉給滅亡,也表明劉淵確實擔當得起一方梟雄的稱號。
太原方向,為防範劉淵起見,漢軍的兵力只能增加,不能減少。
趙廣對傅僉的這一意見也很是認可。
北方作戰不比南方,匈奴諸胡的騎兵有著先天的優勢,而漢軍只能勉強的依靠城池、關隘來堅守,從作戰方式上來說,就已經落了後手。
劉淵在吃了平陽之戰的苦頭後,用兵也是極為謹慎,就算是趙廣,也沒有把握還能像平陽一樣,依靠個人的神勇表現、涼州大馬的突然襲擊,將匈奴騎兵給打敗。
上黨方面,文鴦在提出了翻越太行山脈,進攻冀州一帶的建議後,對太行山的地形地貌、太行八陘的情況也進行了詳細的探查。
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嶺互連,千峰聳立,萬壑溝深。
從并州發源的諸多河流,切穿太行山後向東奔流。自南而北分別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乾河等等。
正是由於河流的沖涮,才始形成了幾條穿越太行山的峽谷,峽谷的山道上人走的多了,就成了陘。
太行八陘即軍都陘、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軹關陘。
其中軹關陘就在軹縣以北,已經被漢軍所占領,滏口陘、白陘位於上黨的東面,壺關和涉縣兩處山中要隘,此時還在晉軍的手裡,要想奪取難度較大。
井陘是文鴦最為中意的翻越路線,相比其他諸陘,井陘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秦國的名將王翦、漢代的名將韓信等等,均在井陘征戰過,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韓信在井陘背水一戰,大破趙國的戰例。
文鴦的想法,將來漢軍進攻冀州之時,趙廣從河內郡向北面的鄴都、邯鄲等地進攻,而他則率領漢軍一部從井陘東出,包抄晉軍的後路,如此兩面夾擊,不愁晉軍不敗。
對於文鴦的這一提議,趙廣也很是認可。
井陘的東首,是常山郡真定,也是趙家祖上所在,趙雲在追隨了公孫瓚、劉備之後,從未有機會迴轉家鄉一趟,趙廣也想著有一天,能夠代替父親回到家鄉,去看一看趙家村現在的模樣。
一場軍事會議兼河內郡治理的內政會議,讓漢國上下統一了意見,在杜軫等官員到來之後,趙廣也一下子輕鬆了不少。
他甚至有了閒隙時間,帶著親卒跑到孟津渡口,觀察起南岸的晉軍布防情況來,這倒將負責洛陽守御的羊祜、杜預又出了一身冷汗。
缺少了河內郡提供的糧秣,洛陽現在的情況很是不妙,僅僅依靠兗州、豫州的出產,根本無法支撐洛陽龐大的消耗。
由儉入奢易,由奢到儉難。
晉國朝堂上,由於司馬炎性喜奢侈,後宮佳麗更是無數,帶動了朝中官員特別是司馬家的諸王紛紛效仿,現在沒了供應,如司馬亮、司馬駿等人如何受得住?
官員是如此,司馬炎也是一樣,不得不過起了苦日子,這讓從小就錦衣玉食的他感到十分的不適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