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紙上談兵亂紛紛

  第234章 紙上談兵亂紛紛

  文立在晉國算不得什麼名士,但在匈奴這裡,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地位。

  由於投奔劉淵稍早一些,文立甚至還排在崔游的前面。

  這一次,文立也是冥思苦想,終於從腦海的深處,挖出了沙盤和聯晉兩大計謀,特別是後一個聯晉的主張,可以說深得蘇秦合縱的精髓。

  一家打不過,那就兩家合力,共同對付不可一世的趙廣。

  這一建議讓劉淵沉鬱的心情為之一振,這幾年來,他雖然被趙廣壓制的很慘,匈奴諸部也死傷甚多,但也託了趙廣的福。

  由於劉豹早早被殺,他劉淵才得以年紀輕輕就登上大單于的位置。

  不過,也有他劉淵更慘的倒霉鬼,比如晉國皇帝司馬炎。

  要說起吃敗仗,他劉淵只有固原、蒲阪二次,而司馬炎則連續的打敗仗,並且丟掉了大半個巴蜀、整個關中、涼州半壁,還有新城三郡。

  這世上有誰比他劉淵更恨趙廣,估計就只有司馬炎了。

  至於南方的吳主孫皓,雖然西陵被趙廣奪了去,但本身西陵是步家的,他孫皓只占了個名義,實際上也沒失去什麼。

  更重要的是,西陵被新漢占了之後,漢、吳之間的貿易方便了許多,吳國的許多東西只要運到西陵,就能換回蜀錦等精美的織物,讓孫皓很是高興。

  宮中美人越來越多,賞賜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一般性的物品也不能搏美人一笑,只有來自異國的東西才能讓人感到新奇。

  文立站在外交的高度,獻出聯晉的主張,立時得到劉淵、劉宣等人的高度肯定,出使洛陽的差使,也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文立身上。

  這一次,文立的身份也大不一樣:漢國黃門侍郎,五品官職。

  雖不能說榮歸故里,但也足夠文立在洛陽的一眾清淡玄學的好友那裡炫耀的了。

  ——

  洛陽。

  在兩個漢國開戰之後,晉國朝堂沉浸在一片歡騰之中,盼望已久的好消息終於到來了。

  趙廣、劉淵打的不可開交,新漢這邊出動了將兵五萬,再加上輔兵十五萬,匈奴漢國那邊也有七、八萬控弦之士,要是雙方打下來死個四、五萬人,那對於晉國來說,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最好的結果,當然是兩個漢國打成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雙方都死傷慘重,最後晉國方面出動大軍西破新漢,北破匈奴汗國,坐收漁翁之利。

  次一點的結果,當然是趙廣被打敗,那晉國大軍就可以直接進攻潼關,一舉收復關中失地,然後再兵發巴蜀,滅亡新漢。

  至於劉淵那邊實力增強,也不用太過懼怕,匈奴的北方,還有鮮卑可以牽制,到時候二胡相爭,晉國又可以趁機從中挑拔,再次坐山觀虎鬥。

  最差的結果,就是劉淵不敵,被趙廣一下子擊敗,那樣的話,新漢的地盤從關中又擴張到了河東、并州等地,黃河天險自此不復存在,更為嚴重的是,漢軍接下來可以通過太行八徑,進攻晉國的冀州、幽州後方。

  不過,晉國上下對平陽之戰的預測還是比較樂觀的,他們的分析也基本和文立一樣,認為隨著補給線的拉長,趙廣以往內線作戰的優勢不復存在。

  縱算有些個人神勇的表現,在多達數萬將士撕殺的戰場上,也顯現不出多少影響力來。

  不得不說,清淡誤國這句成語,對晉國朝野非常的適用,洛陽城中,隨著兩漢戰事的加劇,紙上談兵的人也越來越多。

  等到文立進城,與何邵、阮咸、潘岳等好友一敘,滿耳朵聽到的都是如何如何排兵布陣,如何如何擊敗趙廣,反正幾乎所有人都將趙廣視為對手?

  為什麼沒有多少人選擇劉淵,原因很簡單。

  一是劉淵在洛陽求學過,玄學上雖然不甚精通,但至少也學過,並與這裡的諸多學子還曾是同窗,都是老熟人,怎麼好往死里打。

  相反,趙廣就不一樣了,一個從來沒見過的莽夫,一個只知道殺戮的武將,這樣的人不當對手簡直說不過去。

  二是趙廣這些年來風頭太勁,幾乎是打遍魏晉無敵手,不管是經驗豐富的鄧艾、還是號稱武庫的杜預,或者發明專家馬隆,更有司馬望、司馬孚等司馬家族的德高望重之輩,均在趙廣手底下或失了性命,或吃過苦頭。

  打敗最強大的對手,那種成就感是戰勝劉淵這等胡虜所不能給予的。

  文立冷笑著打量著何、阮、潘等人,看著他們一個個興高采烈的樣子,心中只覺得萬分好笑,趙廣要是那麼好對付,他文立也不會早早的生了華發了。

  不知不覺中,文立的見識已經遠遠的高過了昔日的同窗。

  文立與何邵見面,當然不是只敘敘舊,他真正要想見的是司徒何曾,也就是何邵的父親。

  有了何曾的推薦,文立就能夠將劉淵的國書、還有自己的意見講述給晉國的重臣,比如賈充、荀勖、王沈等人。至於司馬炎那裡,文立暫時還見不到他。

  當然,主要的原因並不是文立資格不夠,而是司馬炎最近太忙了,他又開始在晉國廣納嬪妃了,這已經是司馬炎當了皇帝之後的第三次納妃。

  皇后楊艷雖然和司馬炎感情很好,但楊艷更多的喜歡談她們楊家的權勢,貴嬪胡芳被疏遠流放到了金墉城,司馬炎身邊也缺了一個讓他心牽夢繞的人。

  歷史上,諸葛婉就是在第三次的選妃中,被司馬炎看中而納進宮內,而這一次,也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女兒會成為羊車臨幸的美人。

  何曾從文立處得到劉淵接戰不利的消息,心中不由得大急,怎麼匈奴胡虜在騎兵作戰上,都不是那趙閻王的對手,那豈不是說,趙廣這人已經無人能制了?

  一想到這裡,何曾就坐不住了。

  他連忙將賈充、張華、向華、裴秀等一干晉國大臣、官員請到司徒府中,聚集起來商議一個條陳和對策,以供接下來上朝時向司馬炎陳供。

  要不要和匈奴聯合?

  晉國的重臣們在這次重大的選擇面前,意見發生了分歧。

  感謝百無一用的書蟲兄弟500打賞,無站短,下周繼續裸奔,蠻無語的。謝大家鼓勵和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