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閻王索仇

  第175章 閻王索仇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閻王索仇,從早到晚。

  劉弘祖父劉馥是漢末的揚州刺史、父親劉靖是曹魏的鎮北將軍,可以說是名門之後,他本以為報一報自家的名頭,趙廣怎麼說也要賣上三分面子。

  禮賢下士,才是名主的風範。

  就算是曹操、劉備見到名士高人,也要客氣幾句,擺上宴席、把酒敘談一番,至少不能留下一個壞印象。

  但趙廣卻完全不按這套路出牌,在劉弘已經喊話的情況下,依舊猛刺閻行將他殺死,這等作風不晉於是啪啪在打劉弘的臉。

  看著趙廣等人的身影越來越遠,劉弘臉上紅一陣青一陣,只覺得一股子涼氣從尾椎直衝上腦門,好半天之後,才始長吁了一口氣,帶著士氣低落的晉軍士卒迴轉解池。

  「趙廣此人,比呂布更勇猛,比孫策更霸道,比郭嘉更多智,萬萬不可力敵。」回到住處,劉弘又翻來覆去的思慮多時,又披衣起來疾書起來。

  別人給司馬炎寫信,還要擔心能不能送到其手中,劉弘則不需要有這個擔心。

  司馬炎身邊的荀勖、賈充、裴秀等人,與劉弘相比都屬於後來者,有少時同窗之誼劉弘的話司馬炎基本上都能聽得進去。

  其實,司馬炎這個大晉的開國皇帝,算起來也不是太差,他之所以沒有多少存在感,主要是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犯了大錯,當然,這也是司馬炎在病榻上已經不能理事,就算他想要更換司馬衷也沒有了機會。

  劉弘在信中,詳細的敘述了此次河東戰事的整個過程,從趙廣率軍兵進河東、攻打安邑、圍困城池,滅殺羯胡,再到諸胡入侵、蒲阪大戰,最後再講到趙廣不留情面的刺死閻宇,這一件件事情在劉弘的筆下,被描述的活靈活現,仿佛他親身經歷一般。

  從這個角度來說,讀書人掌握話語權的本事越大,其影響力也越大。

  在這一封長長的帛書後面,劉弘在震驚之餘,也提出了自己對解池、對未來晉漢關係何去何從的想法,那就是多來往、少磨擦;多共贏,少分歧;多合作,少爭端。

  這「三多三少」的主張,與晉國朝堂一貫以來的不承認新漢政權、屢出兵打壓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其中,對解池鹽井的未來,劉弘也提出了擱置爭議,按比例分配的建議,既然河東已經被新漢所占據,那解池獨善其身已經不能,但若是晉國就此放棄,則經濟損失是一方面,對司馬炎的威望也是一個重大打擊。

  打又打不過,保又保不住。

  怎麼辦?那就只能和談,看看是否能夠各退一步,分享鹽池的利益,畢竟,失去了關中之後,晉國現在的地盤也就只有中原這幾個地方,鹽的基本消耗也有限,不像以前占領整個北中國,又能和諸胡進行交換。

  劉弘尚不知道,他的這一提議在洛陽朝堂上引發了一場很大的爭執,間接影響到了晉、漢接下來是對抗還是共存的基本國策。

  ——

  且說趙廣取了閻宇這叛賊的性命之後,即率騎軍向蒲津關而來。

  沿途之上,不時有驍騎營的騎軍在都伯、隊率的帶領下,從追剿胡騎的方向呼嘯回來,幾乎每一個漢軍騎卒的馬鞍後面,都掛載上了幾顆胡虜的頭顱。

  「大將軍,必勝!」

  「大將軍,必勝!」

  瞧見趙廣的將旗,漢軍騎卒們高聲呼喊著,促擁在趙廣的周圍,漸漸的,趙廣身後的隊伍越來越多,越來越長。

  馬承很自豪,這一次兵進蒲津關,驍騎營與幾乎倍於自己的胡騎交鋒,依舊取得了大勝的戰果,這讓他終於能在魏容、寇林等人面前抬起頭來。

  蒲津關。

  渡口漢營舊址上,從西岸乘舟而返的輜重輔兵正在清理營地,戰死的漢軍將卒被安靜的擺放到了空地上,等候辯識身份,他們陣亡的消息在被登記後,會被傳送到長安的朝堂上,然後再按功勞給予家眷應得的獎勵。

  這一套固原之戰後形成的軍功制度,已經運轉的相當完善,馬融已經從安邑趕了回來,正在和周巨一起對戰死將士進行登記。

  周巨眼睛紅腫,每翻看一個袍澤的遺體,他的手都會不自禁的顫抖起來,對於他人來說,這些死去的將士是一個個數字,而對於他來說,是朝夕相處的夥伴。

  「大將軍!」周巨瞧見趙廣過來,放下清點的帛冊,面帶愧色道。

  兄弟皆戰死,唯自己獨存。

  周巨第一次覺得活著會這樣難堪。

  趙廣上前,拍了拍周巨的肩膀,道:「柳老將軍的事情,通知小柳將軍沒有,還有廣武的柳縣長那裡,都要告知,我們絕不能讓逝者死不瞑目。接下來,我大漢東征軍要在這蒲津關舉行一場祭典儀式,就用閻宇這叛徒和胡虜的首級,告慰所有戰死的大漢將士在天之靈。」

  逝者已逝,生者猶存。

  新漢建隆二年(公元267年)七月一日。

  在大將軍趙廣的主持下,漢軍在蒲阪渡口舉行了一場肅穆又莊重的祭烈儀式,東征軍軍侯以上各部將校、在安邑和蒲阪之戰中立下戰功的將士,被趙廣請到了最前面,觀瞻高大的青石漢軍烈士碑。

  豐碑的正面,撰書了柳隱等漢軍將士保衛渡口、全軍英勇戰死的事跡。背面則是漢軍東征以來的赫赫戰功。

  柳初站在隊伍的最前面。

  那張酷似柳隱的臉龐上,悲痛之意盡顯,一雙劍眉下眼睛已經哭的通紅。

  曾幾何時,柳初還記得,父親每每會喝斥於他,說他不成器,不如兄長柳充穩重,而現在當他帶著安邑之戰斬殺支雄的戰績回來時,父親卻再也看不到了。

  大漢軍功。

  刻石燕然,霍去病在北征匈奴時這麼做過,竇憲在驅逐北匈奴時也刻石紀念,東征漢軍與匈奴等雜胡在河東的一系列戰事,也值得大書特書,好好的記念一番。

  在豐碑的東邊一角,還有一座用六千一百七十二顆頭顱壘就的京觀。

  白骨森森。

  腐臭氣息隱隱傳來,讓人聞之掩鼻作嘔。

  這些人頭中,除了閻宇這個叛徒的首級外,其餘的六千一百七十一顆皆是此次南侵的胡虜,其中有被陣斬的,如呼延晏等胡將,也有漢軍在追殺時俘獲的,最後被趙廣下令殺死的。

  「凡殺我大漢將士者,全部砍頭,築成京觀!」趙廣在祭禮結束時,將高舉的右手猛的揮下,負責監斬的柳初激動的親自上陣,向一名匈奴的胡虜騎卒脖子砍了下去。

  ——

  祭禮過後,趙廣在渡口召集東征漢軍各部將校、屬官、佐吏與會,討論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李球在經歷了這一次的波折之後,臉上的驕色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對胡虜的深深忿恨。挫折讓人成長,不只是李球變得更加的成熟,參軍司的馬融、諸葛尚、董宏等年輕人也是一樣。

  「大將軍,河東屢經戰亂,四鄉已是荒野,城邑人煙皆無,依屬下之見,除了保留安邑、蒲阪等幾個重要的城池外,我軍不如先退守蒲津關,留河東之地以為緩衝,如此則胡騎若是再來,我軍也有反擊的機會。」

  漢軍眾將聽到李球這話,也是頻頻點頭,這次胡騎偷襲之所以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就是因為漢軍布防上犯了前重後輕的錯誤。

  後防空虛,又有黃河天塹阻擋,關中要想增援河東頗為不易,接下來如果東征漢軍依舊執著一城一地的得失,那蒲阪之禍可能還會重演。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當初趙廣在劍閣勸說姜維時的話,現在套用在河東也是同樣的情況。

  趙廣點了點頭,對李球的意見也很認可,連續的惡戰,讓東征漢軍已到了強弩之末的境地。

  這次河東之戰,也讓趙廣感到河東的局勢複雜多變,不是關中或者巴蜀能相比的,匈奴、諸胡、晉國、大族各方勢力交織,任何一方都有可能聯合起來。

  爭河東,並不一定要占河東。

  現在,河東的人口能被遷移的,大都已經被轉移到了關中,剩下實在不願意歸附新漢的,那趙廣就是強求也是無用。

  一番商議既定,趙廣即下令重新調整部署,安邑這座河東重要城池在經歷了血戰之後,早已破敗不堪,過多的駐軍也養不活守衛的將士。

  趙廣與李球、魏容等人商議後,即決定留魏容率一部虎步營將士,計一千餘將士守在安邑,蒲阪渡口則交給了魏容的老搭擋寇林,守卒也不多三千將士,同時,在河西的蒲津關,還有文虎的一部人馬駐紮。

  以魏、寇兩人之間的默契,再加上文鴦、文虎兩員猛將,趙廣相信縱算再遇到匈奴胡騎來犯,漢軍也能有撤退的時間。

  就在漢軍西渡黃河之時,司馬炎派出的使者寧朔將軍劉弘、匈奴劉淵派來的使者右賢王劉宣先後來到蒲阪,求見趙廣商定和議之事。

  蒲阪一戰,趙廣逆轉大勝,震懾的不僅僅是晉國方面,就連匈奴諸胡,也驚懼於漢軍的赫赫戰績,急遣了劉宣前來遊說雙方停戰事宜。

  損失萬餘胡卒,遭受到重創的劉淵決定低頭了。

  只不過,他這頭低的多少有點不情不願,畢竟,匈奴諸胡的損失實在太大,讓他這個五部大都督在各部酋帥面前很沒有面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