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舉德政肅威刑,師承昭烈帝
築水。
這是流經房陵的一條大河,向東匯入漢水,也屬於漢水的支流。
立城十里。
一座小型塢壁的雛形映入眼帘。
李輔尋了個石頭坐下,右手擦拭額頭的汗水。
作為孟達的親信,李輔自然不用親自去修工事,只需要去督促眾軍士。
即便如此,李輔也是累得夠嗆。
想到這幾年在秭歸的安逸生活,李輔就是一陣懷念。
劉備入了川,江陵有關羽。
秭歸的孟達軍除了日常訓練也就偶爾出城剿剿匪,如此七八年,生活要多滋潤有多滋潤。
作為軍中校尉的李輔,日子更是舒坦。
李輔在秭歸光是小妾就納了三個,而在秭歸置辦的田宅也有多處。
不曾想離了秭歸後,這日子過得是一天比一天苦累。
李輔不由有些後悔了。
倘若當初選擇留在秭歸,這宜都太守就不是樊友而是自己了。
想到樊友只是留駐秭歸啥也沒幹就當了宜都太守,李輔心中直呼樊友真是走了狗屎運竟如此的命好!
不僅李輔如此,在築水河畔修工事的眾軍士亦是如此。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過慣了安逸日子的秭歸兵,忽然日子變得不安逸了,這怨言是不可能小的。
李輔也沒有去制止眾軍士的埋怨。
亦或者說。
李輔是故意在縱容眾軍士的埋怨。
如此一來,或許就會令劉封放棄讓眾軍士來修工事。
有役夫在,何必非得讓眾軍士親自來修工事啊!
正胡思亂想間。
一騎呼嘯而至,高呼「副軍將軍到」。
李輔一個激靈站起身來,將手中的鞭子甩得「噼啪」響,對著眾軍士佯裝高喝:「都加把勁,一個個平日裡都自詡勇士,怎能連修工事都沒氣力!」
待得劉封抵達,李輔又屁顛屁顛的迎上,滿臉的諂媚相:「末尉李輔,見過副軍將軍。」
劉封揚鞭立馬,看著前方一臉「恭敬」的李輔,下意識的想到了司馬懿誘降李輔和鄧賢的事。
一個是孟達的親信一個是孟達的外甥,竟然都選擇了背叛孟達。
不論孟達再怎麼吹有「樂毅之量」,李輔和鄧賢的背叛就足以證明孟達平日裡德政不舉、威刑不肅。
以至於到了危急時刻身邊的親信為了活命就行反叛之事。
再瞧劉備。
即便夷陵之戰敗得那麼慘,也有驍將傅肜死戰斷後,兵員死盡後依舊高呼「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
劉封心思一轉,起了招攬李輔的心思。
相較於鄧賢,李輔的能力更為出眾,史載這李輔最終能以降將的身份做到魏國的前將軍。
這不是僅僅依靠諂媚上司就能辦到的。
沒有才能的人諂媚上司,最多只能當個背黑鍋的狗腿子,是不可能升到要職高位的。
劉封沒有立即向李輔拋出招攬之意,而是先圍著工事巡視了一圈。
史載歸史載。
是不是同一個人都尚未可知。
劉封不是個盲目相信史載的人,唯有將史載跟實際結合在一起才更值得相信。
巡視工事,也是為了驗證李輔是否真的有被招攬的資格。
李輔忐忑的走在劉封前方,向劉封介紹工事的規劃和進度,生怕劉封尋機問罪。
擅長諂媚的人也擅長察言觀色。
李輔也不傻。
自劉封被任命為副軍將軍後,孟達屢屢想尋劉封的不痛快都以失敗告終,只敢在私底下埋怨劉封。
甚至於,昨日眾軍校群情激奮想要找劉封理論時,孟達都不敢帶頭。
孟達都不敢公然得罪的人,李輔更不敢公然得罪。
不論私底下怨念有多深,該辦的事李輔也是一絲不苟的辦了,避免被劉封抓住問題一頓呵斥。
原文在六#9@書/吧看!
也為了避免這好不容易才當上的校尉就被劉封給卸了。
若真如此,那就虧死了。
「李校尉,沒看出來你對修工事還挺有心得的。」劉封似笑非笑的盯著李輔。
李輔不敢大意,小心翼翼的道:「末尉不敢居功,只是在遵照副軍將軍的吩咐辦事。」
劉封不吝賞賜,讓田七取了一袋錢幣給李輔:「功就是功,又豈有不敢居功之理?」
「這袋錢幣雖然也就夠你買壇好酒,但這也是我要表達的態度:有功必賞,有罪必罰。」
「你作為軍中校尉,未能如期讓軍士抵達房陵城,故而我罰你今日來修工事;你修的工事符合我的預期,故而我賞你一袋錢幣。」
「希望你今後能再接再厲,待得大戰一起,立的功勞能讓你更進一步也升個偏將軍來噹噹。」
李輔機敏的聽出了劉封話中隱含的信息,不確定地問道:「將軍方才說有大戰,莫非有魏狗要來攻打房陵城?」
劉封輕笑:「常言道,有備無患。我雖然不能告訴你是否有魏狗要來攻打房陵城,但我能告訴你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李輔心頭一緊。
想到劉封又是雨後行軍又是大修工事,再有劉封方才話中的隱意,李輔嗅到到了大戰來襲的味道。
跟著孟達來上庸三郡,李輔原本就是想來立功的。
如今機會近在眼前,李輔自然不肯放棄。
「末尉拜謝副軍將軍的提點,此恩定不會忘。」李輔低頭拱手,略微表態。
劉封又贊了李輔幾句後,就策馬離開了這處工事。
李輔那句「此恩定不會忘」雖然未必是真心,但劉封也不在意這句話是否真心。
劉封提點李輔,也只是在李輔心頭埋下一顆種子。
一顆能讓李輔看到跟著誰才能建功立業的種子。
只要李輔今後看到跟著劉封才能建功立業,忠誠自然就會獻上,「此恩定不會忘」也會由一句虛假的承諾變成真正的承諾。
在離開李輔的工事後,劉封又相繼去了十幾處工事,對督修工事的秭歸軍校或是如對李輔一般的提點,或是噓寒問暖。
對辦事不力的軍校也會嚴懲不貸。
孟達驟然覺察到了不對勁。
負責去打探各處工事軍心的鄧賢也給孟達帶來了不妙的消息。
這十幾處工事的軍心,一部分竟由最初的怨聲道載變得積極主動了!
鄧賢更是給出了判斷:校尉李輔,暗投劉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