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穩固西涼(求首訂)
或許由於其父夏侯淵在定軍山死的太早,到死也只是個征西將軍,沒趕上曹丕稱魏王、魏帝時的官爵賞賜。
因此連帶著夏侯淵各個兒子的前程,和夏侯惇的子孫完全沒法比。
曹丕剛剛稱魏王之後,就火速命夏侯惇為大將軍。雖然夏侯惇只當了一個多月的大將軍就去世了,但這份政治遺產卻傳給了其子夏侯楙,讓夏侯楙得以出鎮長安。
夏侯霸此時只不過是一個偏將軍而已。此刻眾人的目光紛紛看向站在殿中央的夏侯霸。
夏侯霸的喉結滾動,不自覺的咽了下口水,仿佛前面的皇帝和其餘眾人的眼神都發燙似的。
曹睿看向夏侯霸緩緩說道:「夏侯仲權,卿可願為朕出鎮涼州,做一任涼州刺史?」
夏侯霸雖說在皇帝說出自己名字的時候就心有所感,但當皇帝真正說出這個任命的時候,夏侯霸還是緊張到不行。
涼州刺史,替天子牧守一方!君不見,隔壁的雍州刺史郭淮都快五十歲了,豫州刺史賈逵五十多歲,青州刺史王凌都五十五了!
雖然是偏一些遠一些的涼州,那也是刺史!
能以不到四旬的年紀為一任刺史,這是夏侯霸連在夢裡都不敢想的事情,但現實往往比夢境更離奇。
夏侯霸大禮參拜,連聲音都微微發顫:「臣願為陛下效死、願為大魏效死。」
曹睿笑了一聲:「平身吧,酒宴之上無需大禮。朕還有話沒有講完呢。」
夏侯霸緩緩起身,束手站在殿中,等待著皇帝的言語。
曹睿看向大將軍曹真:「大將軍,涼州現在軍政民情如何?給夏侯仲權說說。」
曹真曾在黃初二年督諸軍討伐涼州羌人叛亂,加之曹真作為大將軍在洛陽兼理天下軍政,雖然說不上每個細節都熟稔無比,但涼州大體上的軍政民情,曹真還是可以掌握的。
皇帝有問,曹真自然也不得不又當起了嘴替:「現在的涼州,和前漢時候的涼州頗有不同。從疆域來說,涼州比前漢時的涼州多了一個西平郡,少了隴右的南安、天水、隴西、廣魏四郡。」
「涼州現在州治在武威的姑臧,較之原來的州治冀縣,離洛陽要遠上許多,上一任涼州刺史張既去世之後,朝廷也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補上空缺,涼州各地民政一直由相鄰的雍州刺史代管。」
「且涼州平定不久,現在可謂是羌漢雜處。羌人之心自然難以琢磨,但當地漢人也是人心動盪,較之中原內地,治理起來要更為困難一些。」
曹真幾句話將涼州的情況介紹的明明白白:涼州遠,朝廷鞭長莫及;涼州剛平定,漢人羌人都不太服氣。
再換句話說,自從漢末亂起,當地的軍閥也好世家大族也罷,割據涼州各郡從事實上來說都已經數十年了,憑什麼要服你朝廷呢?
夏侯霸聽著曹真的言語,一時間只覺有些頭大。涼州若如此難治,自己又無民政經驗,皇帝派自己前往涼州,自己能搞定局勢、安定一方嗎?
這時曹睿問道:「朕問你,你若上任之後會如何去做?」
夏侯霸想了想說道:「臣上任涼州之後,會辨清冤獄、安撫民生,為陛下守好疆土。」
夏侯霸的回答中規中矩,但是曹睿聽聞此言卻在台上搖了搖頭。
夏侯霸更加慌亂了。
曹睿說道:「卿本是將種,難道以為朕用你在涼州,是讓你做個賢臣讓地方大治的嗎?」
「朕是讓你去學董卓、學韓遂、學馬超的。」
董卓、韓遂、馬超……這不都是大魏曾經的敵人麼,不都是叛臣麼?夏侯霸頗為不解。
看著站於殿中有些發懵的夏侯霸,旁邊坐著的曹洪忍不住插嘴說道:「仲權,你怎麼如此不靈光?陛下不是讓你去涼州做個夫子,乃是讓你在涼州結交羌人,去做個涼州的孟嘗君的!」
夏侯霸恍然大悟,連忙拱手說道:「臣明白了,臣一定不辜負陛下重託。」
曹睿點了點頭:「先入座吧,待到朝會之日,朕再給你下正式的任命。」
夏侯霸行禮之後退下。
其實在曹睿的意識裡面,大魏天下四處漏風,雍涼、荊州、揚州……每個地方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每個地方都有可以提高的地方。
但能臣幹吏是有數的、國家財力是有限的、兵力部署是侷促的。總之,勢必分個輕重緩急。
對於涼州之事,涼州納入統治不久,指望涼州能如河南一般大治是不現實的。涼州只要不生亂、不拖朝廷的後腿就已經不錯了。若是再有餘力的話,能在對蜀漢作戰之時支援幾分,就是超乎意料的驚喜了。
曹睿用夏侯霸的理由有三:
其一,夏侯霸頗為武勇,且出身夏侯氏身份高貴,加之武將出身,希望夏侯霸到了涼州可以結交羌人豪帥,使得羌人不被蜀漢鼓動叛亂,若能在戰時再徵召羌兵就更好了。
其二,夏侯霸在中軍時為騎兵將領,涼州之地善產良馬、善出騎兵,夏侯霸在涼州武威可以訓練騎兵。雖然武威離與蜀漢交界的隴右有千里之遠,但以騎兵之快,若隴右有警還是來得及支援的。
其三,夏侯霸之父夏侯淵死於蜀漢之手,常常有要向蜀漢復仇之志。用夏侯霸出鎮涼州,想必蜀漢來攻之時必然不會推諉退卻,這是給隴右有上了一層保險。
至於民政民生?找名能臣去協助夏侯霸不就是了。只要涼州不亂就燒高香了!
殿中的歌舞早已停下,眾臣子見皇帝像是在思考事情,於是也紛紛閉口,等待著皇帝發話。
「除了涼州,還有一個雍州。」曹睿緩緩說道:「左將軍張郃何在?」
張郃深吸一口氣,從席位上起身之後,繞了小半圈,從旁邊的幾級階梯走至殿中央,向皇帝行禮。
曹睿看向這名老將,宗室、勛貴、武將、邊防,這一刻曹睿想了很多。
曹睿說道:「左將軍,若由卿來守備關中,卿會如何去做?」
張郃拱手答道:「稟陛下,若臣負責守備關中,則會如剛剛陛下所言,在關中與漢中之間的四條道路上,或是毀壞、或是修建關隘阻隔。以求堅守和儘早發現戰機。」
「臣以為兵力布置如現在一般就好,一萬軍隊駐紮在郿縣,扼守陳倉,近可以支援散關,遠可以沿渭水河谷西上隴右。剩下一萬軍隊駐紮長安,鎮守三輔、以備不時之需。」
曹睿點了點頭。張郃之言,曹睿頗為滿意。基本上按照了剛才自己與曹真及張郃眾人的討論結果,並且給出了從關中馳援隴右的預案。
曹睿又問道:「若朕讓卿守備隴右,卿又會如何去做?」
張郃沉默了一下,隨即說道:「隴右不比關中,祁山堡早在先帝時期就已守備完善。若臣在隴右,只求層層布防以遲滯敵軍,等待關中援軍到來。」
「臣以為,離祁山最近的西縣、天水郡的冀縣及上邽,這三座城池可以派得力之將駐守。這四處若在,則諸葛亮無法進入隴右大部。即使進入,也要時時防備後路被截。」
層層布防以求遲滯?雖說從軍事上來說夠了,但若只從軍事著手,反而不容易做到。
隴右雖然現在屬於雍州,但其實還是原本的涼州郡縣。雍涼的問題,從來就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叛亂及平叛的軍事問題,而是一個從人心、政治、經濟等多個方面的問題。
若單單從人心而論,自東漢以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地域歧視,而且是全國範圍內的地域歧視。
早在前漢桓帝年間,『涼州三明』之一,平定羌亂的敦煌籍名將張奐,班師回朝後寧可不要封賞,也要將戶籍遷到河南的弘農郡。
簡而言之,汝潁宛洛之人站在大漢地域歧視鄙視鏈的最高端,平等的瞧不起所有人。河南人瞧不起河北人,冀州人瞧不起幽州人,內地的瞧不起邊郡人。
而位居涼州、羌漢雜處的涼州邊郡,就是在鄙視鏈的最低端了。
俗話說『關西出將、關東出相』,但在這種長期的地域歧視之下,出身中原的世家大族往往小視於涼州之人,甚至不少涼州的武將都要努力學習經學,以求被朝中士人所接納。
隨著涼州叛亂頻仍,朝中官員又不斷的討論放棄涼州。在漢靈帝時,司徒崔烈就曾因邊章、韓遂的叛亂,討論放棄涼州,直到被北地付燮以『斬司徒,天下乃安』的激烈諫言才得以阻止。
當年漢末董卓進軍洛陽,能迅速的與呂布為首的并州人連成一體,就有涼州、并州同為邊郡的緣故。
而董卓被并州人王允、呂布誅殺之後,王允身為并州士人又開始小看起了涼州人,甚至有殺盡長安城內的涼州人之意,這才有了後面的賈詡引著李傕郭汜攻占長安。
甚至當呂布後來投靠劉備之時,都要拿自己出身九原、與出身涿郡的劉備同為邊地之人的關係來套近乎。
在原本的歷史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在第一時間望風而降。
如何取得隴右各郡的人心,這才是魏國能守住隴右的關鍵所在。
曹睿看向張郃:「如卿所言,單從軍事上論可稱得上是完備了。」
「朕再問你最後一個問題,若是諸葛亮以八萬眾兵臨祁山,你在雍涼會如何做?」
與前面的問題相比,看來這個問題才是皇帝心中真正關心的。
張郃眉頭微蹙,像是下了很大決心一般說道:「臣會拖住敵軍,堅守城池、堅守要道、堅壁清野、保存兵力,等待關中及河南援兵。」
曹睿聞言點了點頭:「既然如此,朕就放心了。」
「卿可願為朕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潼關以西,朕願盡皆託付給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