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囊中之物

  郭淮在城中忙著發信之時,城外的吳懿卻與馬謖、魏延等將不同。

  下午時分,日頭緩緩下落之時,吳懿全軍進營還未有一個時辰,就火速派人在渭水上再次搭建起浮橋來。

  上邽雖臨渭水,但冬季水淺、南北兩岸之間的距離還不到三十丈。冬季天冷,但渭水上結冰的厚度並不能容納人馬通行。前兩日馬謖、趙雲等人北上之時,就在渭水上搭建了浮橋。

  吳懿所部一動,城牆上觀察著的哨位隨即發覺、並向郭淮鹿磐二將做了通報。

  剛剛將信發出去,又聽聞吳懿進軍,郭淮心中的急迫之情就更為緊張了。

  「郭使君,應當如何是好?」鹿磐的聲音同樣顯得急切。

  郭淮沉思片刻:「如果上邽有一萬守軍、或者兩萬守軍,應當如何去打?」

  鹿磐回應道:「使君莫不是在開玩笑?如果有兩萬守軍,你我豈要像這般著急?當然是將他們修建浮橋的軍士推回去了!」

  「不錯!」郭淮親自站在城頭,緊緊盯著從東南方、吳懿營寨中派出的三支修建浮橋的隊伍,一隊大約一千人左右。

  郭淮朝著身旁的鹿磐說道:「你從城中,引五百軍士、隔河頂住最東面那股蜀軍,我再給你調五百民夫,也作千人的架式。」

  「我現在去城下營中,再引兩支千人隊、去頂住西面這兩股蜀軍。」

  「遵使君將令!我這就引軍出城。」鹿磐神情凝重的點頭,與郭淮兩人一併走下了城牆。

  鹿磐知道,郭淮這是繼續維持昨日『虛張聲勢』的計策,在真正的兩軍交戰之前,不願有半點示弱之處。

  千人規模、隔河阻止蜀軍搭建浮橋,對郭淮來說實在算不得什麼難事。

  隔著區區三十丈寬、上面結了一層薄冰的渭水,意圖搭建浮橋的蜀軍、與渭水北岸的魏軍之間,兩軍相持、在三處地方都淪為了隔河對射。

  隨著日頭漸漸落下,雙方也鳴金收兵。正如郭淮設想的那般,今日可算又捱過了一日,哪怕只多拖延一日、對此時的上邽城也是好的。

  不過,渭水南岸的吳懿卻絲毫不如郭淮這般著急,而是在日頭漸落之後,才趁夜向西縣的諸葛亮送信前去。

  郭淮與吳懿的視角是截然不同的。

  此時已是十二月六日晚,從吳懿的視角來看,東路軍全軍三萬人已經沿隴山道北進,而天水郡的冀縣已經獻城而降。

  上邽是個交通要地。

  但對於攻守雙方來說,對於交通要地的爭奪卻是不同的。

  在吳懿看來,天水郡已經得到一半,另外一半無非是上邽而已。

  魏軍據有上邽,可以作為基點來支撐關中、乃至洛陽的中軍進入隴右。

  但是反過來說,蜀軍據有上邽,則可以從容的向西吞滅南安郡、天水郡,甚至整個涼州!若蜀軍沒能拿下上邽,堵住上邽也有一樣的功效。

  吳懿給諸葛亮寫信請示接下來該如何作戰之時,距離冀縣投降已經過了一日半,遠在西縣的諸葛亮已經收到冀縣高翔來信、開始準備動身前往冀縣坐鎮了。

  西縣,諸葛亮指揮調度全軍的大營就駐紮至此。

  夜晚的蜀軍大營,燈火通明。諸葛亮所在的中軍大帳外,里外數層軍士在一刻不停的梭巡著。雖然太陽已經落山,但大營內外進進出出的使者卻是頗為熱鬧。

  此刻的諸葛丞相,正在與自己的長史向朗囑咐著注意之事。

  「巨達,軍情緊急、就辛苦你連夜趕往冀縣了。若時間所料不錯,八日上午你應該能至彼處。」諸葛亮挺坐於桌案後,神色從容的吩咐著:「到了冀縣,行事要注重方略、不要激起民變。」

  向朗頻頻點頭:「丞相之意,屬下已經全部知曉了。」

  「按丞相的囑咐,我大軍從漢中遠來,第一重要之事就是糧草補給。八日我到冀縣之後,會以丞相軍令徵發本地民夫到上邽圍城,再在周邊盡力征糧。」

  諸葛亮靜靜聽著,補充道:「無論是那個天水主簿尹賞、還是冀縣的閻、任兩家大姓,心向大漢、及時歸順,都是值得表彰的。」

  「但非常之時,應有非常之事。大軍出征,就食於地才是上策。征糧與調用民夫,乃是如獻城投降一般緊要之事!王師攻伐,不由得他們半點拖延。如若有違逆之輩,隨時可殺!」

  向朗想了一想:「冀縣已經投降,若是高翔派往南安郡和隴西郡的騎兵、在這兩郡也有收穫呢?」

  諸葛亮想了片刻:「這兩郡先不急著徵調民夫,先征糧!告訴高翔,對征糧抗拒者、雖然投降亦可懲戒,必要時可以殺頭。」

  「納糧者,大漢會另有封賞。若不納糧,那就定然是違逆之輩。」

  向朗點頭應承。

  諸葛亮與其餘統帥不同,在建安十三年赤壁戰後,諸葛亮常年負責劉備集團內的大部分政事。劉備死前,諸葛亮在軍事上雖有建樹,但比政事卻弱了許多。

  在劉禪繼位後,諸葛亮得以軍政一肩挑。尤其是在征討南中之後,以此戰績在蜀漢內部樹立了不小的威望。

  昔日劉備在漢中之時,諸葛亮就在後方為劉備統攝糧草後勤之事。西縣已是天水郡內,算是標準的敵境了。諸葛亮又豈會替敵境內的大戶心疼?

  籌措糧草之事,也被雷厲風行的安排下去了。

  而在動身去冀縣之前,諸葛亮還有一事需要解決。

  將參軍楊儀喚來後,諸葛亮向自己的這位得力助手吩咐道:「威公,數日間與西縣長溝通之事,都是由你一人全權負責。」

  「明日本相就要去冀縣了,還有一夜,西縣能否拿下?」

  楊儀神色恭敬的拱手說道:「稟丞相,大軍到達西縣已有七、八日,西縣長從一開始的篤定堅守,在城上親眼目睹七萬餘王師北上之後,原本的決絕之意也漸漸渙散開來。」

  「請丞相准屬下今夜親身進城勸降,還請丞相命人在外鼓譟作勢。」

  「可以,那就再試一試吧。」諸葛亮輕輕頷首:「威公,你半個時辰之後去吧。到時我會命此地的三千士卒、雙手持火把在城下分散,偽作攻城之事。」

  楊儀領命行禮後緩緩離去。

  對於此番蜀軍北伐,諸葛亮的戰略非常明確,那就是動用各種手段、千方百計地火速占據戰略要地。

  祁山堡易守難攻?

  那就不打了,繞過去,不要耽擱大軍行軍。

  西縣拒不投降?

  全軍分三路直接北上!諸葛亮親自坐鎮此處。

  楊儀也是得力的,在接令之後親自入了西縣。還沒到半個時辰、軍士們的火把還在準備著呢,不遠處的西縣城頭就開始舉火示意,城門也緩緩開啟。

  「西縣降了,西縣降了!」

  傳令兵急匆匆的跑進大營中,隔著數十步遠,諸葛亮就在帳中聽見傳令兵的報喜。

  諸葛亮面色如深潭一般平靜,心緒絲毫沒有因為一個小小西縣的得失而波動。

  八萬大軍北上,冀縣都已經降了、西縣不過彈丸之地罷了。真正應當著力、認真對待的,乃是整個隴右、整個涼州!

  諸葛亮揮手示意,侍衛知趣的吹熄了帳內的油燈,諸葛亮也隨即更衣臥下。

  明日就要動身去冀縣了,上邽的爭奪、東路軍隴山道的進展,這些都要由他一人定奪。

  諸葛亮臥在榻上緩緩閉目,準備提前入睡涵養精神。

  而此時帳外的大營,卻因為近在咫尺的西縣歸降,而高聲山呼了『萬歲』起來。

  ……

  第二日,十二月七日。

  情勢對郭淮越來越不妙了。

  上邽城的西南側、原本只有四千蜀軍,而今日上午開始,卻從西面來了更多蜀軍。

  蜀軍中路軍共計三萬,征北將軍吳懿的一萬五千兵、與陰平太守廖化的四千兵早已到了上邽城南。

  而右中郎將宗預的六千步卒,在吳懿得知冀縣已降之後,在前往冀縣的路上被吳懿喊回了上邽。

  只有寧遠將軍黃襲的五千人、前去攻打新陽縣、以及去接收冀縣。在吳懿的意料之中,新陽縣也順在冀縣之後投降了。

  天水郡一共六縣之地,郡治冀縣、西縣、新陽都已投降,上邽城已然被圍。剩下的顯親縣、成紀縣遠離交通要道,並無多少攻擊價值。

  若這般看來,天水郡已經成為了諸葛亮的囊中之物了。

  隨在吳懿軍中的尹默尹思潛,作為丞相諸葛亮的軍師祭酒,按照諸葛亮的方略孤身渡過渭水,欲要勸降郭淮。

  不料,郭淮卻並未准許尹默進營,而是親自站在營門處、與尹默隔著一丈遠對話起來。

  沒等尹默開口,郭淮已經一連串的質問了起來:「劉禪割據自守之賊、諸葛亮濫政弄權之輩,你尹思潛本是益州名士,如何不知天下大勢、朝代更迭之理,替劉禪和諸葛亮賣命、到我這裡來尋死?」

  尹默在劉備領益州牧後,在益州所任的官職也是學官。面對郭淮一連串的質問,本想勸降郭淮、與郭淮陳說天命人事的尹默,竟一時呆住了。

  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尹默雖不擅辯才,但心中已知並沒有半點勸降郭淮的可能性了,隨即上馬轉身就走。

  這下倒輪到郭淮在後,目瞪口呆起來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