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大射之禮
《禮記》一書中明文記載的射禮共有四種,分別是大射禮、燕射禮、賓射禮和鄉射禮。而所謂大射禮,乃是祭天之前的舉行的一種射禮。
今日正值年終歲尾,明日就要改元祭天、大軍開拔南征了,這個大射禮舉行的恰逢其時。
在壽春城外南郊的祭台之南,這個更矮一些的台子一共有三階,皇帝曹睿此時穿著冕服、正坐於最高一階之上。
而本次大射禮的宣禮官曹休,正穿著全套朝服站在第二層,主持著整個大射禮的流程。下方六、七十位兩千石以上的官員,也紛紛穿著整套朝服列隊在台下站好。
既是射禮,自然少不了射箭。而大射禮乃是天子之禮,在一眾臣子開始射箭之前,皇帝曹睿自然是要第一個先行射箭的。
在曹休的主持下,曹睿從位子上起身挎起箭囊、接過侍從遞過來的步弓,在鼓樂聲中緩步走下台階。此時距離曹睿正對面六十步遠的地方,早有司射之人為皇帝設好了靶子。
這種箭靶乃是有專門的名字的,可以稱為『鵠』或者『侯』。
若完全依照禮制的話,皇帝所用的『侯』是由虎皮製成、諸侯所用的『侯』是由熊皮製成、卿大夫所用的『侯』是由豹皮製成。
壽春乃揚州州治,虎皮自然是不難尋的。但熊皮和豹皮這兩種材質屬實更難尋找,無奈之下只能用錦和帛來代替。
曹休高聲宣讀起了大射禮的規則。除了第一箭的試射之外,每人共有三箭,聽從宣禮官的引導,按照鼓樂聲的節拍先後射箭三次。
若三次全中,則有賞賜。當然,若未能全中,也沒有什麼懲罰,只不過是當著所有的兩千石的同僚們丟人就是了。
自桓靈之時,漢末的禮制就逐漸開始衰敗。加之建安年間天下混戰不休,更是沒有時間機會在朝中作這種大禮。因而下方的文臣武將們都各個聽得認真,不想一會在皇帝面前丟醜。
此地乃是郊外,空曠的場地上自然是有風的,若射起箭來自然也有干擾。人頭大小的靶子距離六十步遠,想要射中還是頗有難度的。
射箭這種事情,當然是力大磚飛。昔日李廣射虎一事流傳,李廣一箭射出而箭簇沒在石中,這種記錄若是力氣大還是能做到的。但在六十步遠之外的靶子,能射中靶就已經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了。
哪有那麼多百步穿楊的人才?加之大射禮上的弓和箭乃是公用的、並不是各人平日用慣了的自己的弓,能射中就已經不錯了。
宣禮官是曹休,乃是負責禮制流程的。而負責具體射箭引導的司射,正是大將軍曹真。兩名輔政大臣得此職務,壽春城裡除了皇帝就他們倆最大,任憑誰都沒話講。
在曹休的指揮下,曹真先是向不遠處的皇帝行了一禮,隨即向皇帝和眾臣做起了示範。
曹真緩緩走到了皇帝的側前方,左足踩到屬於臣子的射箭位置的標記處。面朝西,再扭頭向南,注視靶的中部,表示心志在射箭,然後步伐,最後開弓射箭,直至將手中的一支箭和箭囊中的三支箭全部射完。
曹真隨即向皇帝行禮,轉身走回了自己的位置。
這個流程是司馬懿和辛毗二人研究出來的。曹真剛才連著射了四支箭,這四支箭也是有講究的。
第一支箭叫習射,正是取的演習、練習之意,中與不中都不計數。後面箭囊里的三支箭才是真正計算成績的箭。
伴隨著專屬於皇帝的鼓樂聲,曹睿左手持弓、右手握著一支箭,腰間斜挎著的箭囊還有三支。
曹睿深吸一口氣緩緩站定,左手的虎口輕輕張開,用四根手指感覺著風向。片刻之後,左手將弓持穩,右手拉滿弓弦之後鬆開手指,羽箭就這樣穿過了六十步的距離,釘在了虎皮侯的邊緣。
習射的箭已經中靶。兩側圍觀的臣子們不敢作聲打擾皇帝,曹休站於一旁,見皇帝的右手正在向腰間探去,隨即高呼:「請陛下一番射!」
曹睿輕輕閉眼,聽著風吹過旌旗的聲音,深吸一口氣後,在心中默默祝禱:「若上天許我此番得勝,則令我三箭全中!」
自然沒人會催促皇帝,臣子們也只是瞪大眼睛盯著皇帝這張俊美的臉而已。
曹睿緩緩睜開眼睛,彎弓搭箭,微微瞄準之後也不遲疑,鬆手後羽箭射出,羽箭划過空氣,直接射中了箭靶的中心。
眾臣子見皇帝一番射命中靶心,紛紛在場地內山呼萬歲,樂師擂鼓的聲音也愈發急促起來。
隨著鼓聲漸緩,曹休站在台上高呼:「請陛下二番射!」
曹睿又是一箭射出,雖說比剛剛的那支箭偏了一些,但也算離靶中央不遠。場中群臣見皇帝前後三箭三中,歡呼的聲音愈發熱烈了。
隨著曹休三番射的喊聲,曹睿深吸一口氣,拉滿弓弦呼吸三次,方才將羽箭射出。幾瞬過後羽箭穩穩射中虎皮侯,此時場中的歡呼聲再也壓制不住了,高喊萬歲的聲音此起彼伏。
曹睿輕笑一聲,將弓遞給了前來取弓的曹真。又緩緩取下箭囊,將其一併給到了司射曹真的手裡。
皇帝四發四中,屬實是為這次的大射禮開了個好頭,也給了場中將於明日啟程上陣作戰的統兵將領們,一個非常非常積極的心理暗示。
四發四中,著實不尋常。射箭雖為君子六藝之一,且不說專職庶務的文臣,就算是統兵將領,在六十步的距離射人頭大的靶子,四發四中又有幾人做得到呢?
場中的文臣武將們均神情熱烈,而曹休和曹真二人作為都督揚州諸軍事、和統領中軍之人,驚訝之餘也只剩欣喜。若這還不算吉兆,那什麼才算吉兆呢?
只能說,皇帝陛下確實繼承了曹氏的英武,的確善射。
伴隨著熱烈急促的鼓樂聲,曹睿笑著轉身走到台上。攀登階梯的時候,曹睿甚至還在想,真的是天意屬我嗎?
什麼是天意呢?什麼才是天?
大射禮現在算是正式拉開了帷幕。在場兩千石及刺史等,共計六十四人。正好以三十二之數分隊,每隊從中軍中取兩千石一人、從外軍和各州郡中取兩千石一人。
三十二次比試,就在鼓樂中緩緩進行。每次兩人在射箭之前,都要口稱姓名和官職拜見過皇帝之後,才開始正式的比賽射術。
這樣記憶臣子們確實不容易忘。以致於多年後有位太守入洛陽為尚書時,皇帝曹睿再一次見到他,還能順口問一句:「卿是不是當年在壽春,四發皆未中的那個?」
印象深刻。
時間慢慢過去,大約有十隊左右已經射箭結束。
其中,四發皆未中的人也是有的。而平日鍛鍊過射術之人,多數也都是四發中一和四發中二。四發中三之人已經不多了,且往往不在一隊之中。
最讓曹睿提起興致來的,正是來自中軍的越騎校尉毌丘儉、和來自徐州的琅琊太守孫禮二人。
習射、一番射、二番射兩人都是全中。場中各位臣子的目光也集聚在兩人的身上,就在曹休準備喊出三番射的時候,曹睿輕輕抬手叫停了曹休。
曹睿在台上念出兩人的名字:「毌丘仲恭、孫德達。」
毌丘儉和孫禮聽聞皇帝在喊自己,連忙轉身再次行禮。曹睿笑著說道:「卿二人皆是四發中三,自射禮開始還是頭一回。這樣好了,朕再與你們二人添個彩頭,第四箭誰若再次射中,朕就從自己騎的御馬中,賞他一匹。」
毌丘儉和孫禮都是兩千石,一匹馬屬實算不得什麼。但若要是皇帝自己騎的御馬,得了此馬真正是足夠值得誇耀的了。
毌丘儉不過二十五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而孫禮已經四十多歲,也是弓馬嫻熟。二人對視一眼,各不相讓,顯然都是存了爭奪此獎勵的心思。
隨著曹休的一聲令下,二人的箭幾乎同時中靶。同一組的兩人都是四射四中,這個場面自射禮開始還沒有過,曹睿見狀也是哈哈大笑。
曹睿笑著說道:「卿二人走到朕這裡來。」
毌丘儉和孫禮走到台前剛要行禮,卻被曹睿叫住:「再上兩階,離朕更近一些。」
二人於是又上了兩個台階,和曹休站在了同一層上,而後躬身向皇帝行禮。
曹睿隨即緩緩起身,下了一階後同時抓住了兩人的手。毌丘儉是老熟人了,而孫禮久來任官州郡,這還是曹睿第一次見到他,孫禮的臉上瘦削而又稜角分明,一雙眼睛分外有神。
曹睿笑著說道:「朕今日記住孫德達的樣貌了,稍後朕就命人將御馬牽過來,你們一人一匹。」
輕輕拍了拍孫禮的手背之後,曹睿說道:「要為國家立功啊!」
毌丘儉和孫禮二人聞得此言,紛紛大禮跪下以表謝恩。而下方還未比賽的臣子們,此時自然也在腦中想著,若是自己也四發四中會得什麼賞賜。
而那些剛剛四發中一、中二,甚至一個沒中的兩千石,只能原地站著,徒有羨慕的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