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諱醫老徐
藍田看著圖紙點頭沒有回答,房間裡鶴髮童顏的老者跟著端來一杯水。
「府君請用。」老者把水遞給藍田。
藍田接過水杯喝了一口,然後輕輕放在面前的大桌上,老者轉身又去給徐庶倒水。
徐庶看得奇怪,看這老者歲數隻怕不小,為何會在工地上伺候人?看來還跟藍田很熟的樣子。
老者端水復來快靠近徐庶的時候,他突然腳底打滑、身體向前傾,看樣子就要摔倒。
「小心。」
徐庶見狀急忙上前擋扶,結果碰撞間杯中水潑在徐庶的左袖上,但幸運的是對方借力單腳站住,並沒有摔在地上。
老者站直身體拱手告罪:「老漢無禮老漢無禮」
藍田眉頭緊蹙,言語間似在為老者開脫,「怎麼如此不小心?快快拿布擦拭乾淨?」
「唯。」
「不必.」徐庶正要拒絕,卻發現老者似有準備,跟著就從袖中取出干布。
「請見諒」老者作揖行禮後,先是右手抓住徐庶手腕,左手拿著補在袍袖處擦拭。
徐庶見老者的動作緩慢,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雖然時令為冬季但廣州天氣溫暖,咱們去外面晾曬一番就能幹,老人家還是忙自己的事吧。」
老者望了藍田一眼,藍田點頭同意道:「那我們這就走吧,趁現在還早去別院轉轉,看看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徐庶向老者點頭致意,隨後跟著藍田走出了工地。
「廣州書院學生滿員了嗎?為何子玉又建一所學堂?」徐庶好奇地問。
「成國先生(劉熙)甄選不過百餘人,以廣州書院的規模容納兩千輕而易舉。」藍田有些自傲。
「那你為何.」徐庶更是疑惑。
藍田解釋:「現在造紙術、印刷術已經非常成熟,著書傳世教學都不會有障礙,廣州書院主要教授經義文史,但是泉陵學堂的工匠類科目、農學科目、醫學科目,都可以用獨立建院成學。」
徐庶捋須說道:「難怪你給這片區域取名文教區,看來子玉是下定了決心辦學,交州沒有世家阻撓的確很合適,剛才的工地是哪一科?」
「那是醫學院的在建工地,仲景先生的《傷寒雜病論》,以及華佗先生即將問世的《青囊書》都需要正向的途經傳播出去。」藍田回答。
徐庶聽到醫學院一怔,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雕版印刷術的確方便快捷,但是也有比較明顯的缺點,稍有更改就得整個版面更換,印製書籍倒是能夠反覆利用,對於每月換版的長江報就特別麻煩」徐庶岔開話題。
藍田微微一笑:「把版上的死字改成活字就行,具體方法我已經教給蔣公琰,等到這邊工坊完成活字改進,到時就送一份活字模板到江陵去。」
「活字?就是能反覆利用?子玉思維之快庶不及也,如果真的能做出活字模板,馬季常則能省去不少雕工與木材。」徐庶欣慰地說道。
藍田尷尬地點頭,無論是雕版還是活字,他都是占了歷史經驗的便宜。
「先生。」高原小步奔跑跟了上來。
徐庶剛注意到高原離隊,他望著後方工地好奇問道:「高將軍幹什麼去了?」
「呃早上吃得太飽,腹內有些不適,所以找了個沒人的地方.」高原摸著胸口回答。
徐庶屏住呼吸滿臉疑惑,心說你腹內不適捂胸口乾嘛?
後來在參觀別院的時候,高原將一張紙條遞給了藍田,小聲問道:「徐軍師如此諱醫,只怕這藥他未必肯吃,可惜先生準備一場。」
「元直至孝,後面的事情交給徐母即可,成與不成全看天意。」藍田微微搖頭。
徐庶雖然曾經去過泉陵,但與華佗一直沒有機會見面,剛才在工地兩人都不互相識,徐庶誤以為華佗就是個普通老漢,華佗也只知道來者是藍田諱醫的朋友。
華佗常年練習五禽戲,即便真的失去重心也能以金雞獨立站穩,他與徐庶身體接觸完全是為了摸脈、觀氣。
徐庶預判到藍田會帶他去見華佗,但是沒想到藍田預判了他的預判,最終把局設在了工地中防不勝防。
建安二十二年二月初,藍田的花園裡桃樹花開正盛,徐庶母子準備啟程返回江陵,他們在廣州城居住兩個月,也是時候返回江陵處理軍政。
臨行前,徐庶對藍霽問:「仲陵,要不要跟我同返江陵?」
藍霽搖頭回答:「母親最近在教我和大兄戟法,等幾個月學會了再去江陵。」
「還道可以順路呢。」
高順抱拳解釋:「仲陵半年江陵半年交州,再等幾月我親自送他去。」
徐庶點點頭,「沿途是需要有人護送,曹操與孫權正在濡須開戰,萬一有匪船流入長江作亂就麻煩了。」
「果真如此我就找甘興霸算帳,長江上都有匪人出現就是他瀆職。」高順笑著回應。
藍田連忙打斷:「伯平說得嚴重了,別說這事不可能發生,就算興霸真瀆職,也該關將軍去問責。」
「呃我都忘了他現在隸屬關將軍」高順撓頭苦笑。
藍田拉著徐庶的手說道:「我去碼頭送送你,鮑魚海鮮給江陵也準備了一份,回去好好分發別學孔明打白條。」
「上個伊機伯離開,子玉就準備了兩船海鮮,現在居然還有多的送江陵?」徐庶非常好奇。
「元直別小看了這片大海,其中蘊含的寶貝可太多了,只要咱們不過分採集就取之不盡。」藍田相信以現在的技術水平,根本沒有能力進行過渡捕撈。
「真應了那句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徐庶輕嘆。
徐庶母子因為屬於純度假,所以根本沒帶什麼行李,馬車順著鳳雛大街一路向南,就是廣州城中最熱鬧的工匠區與貿易區。
右手邊的工匠區冒著青煙,左邊的貿易區喧囂而忙碌,街上的崗亭維持著井然的秩序,龐德的騎兵隊在遊走巡查,好一副煙火人間的美好畫卷。
徐母放下車簾,鄭重其事地說道:「子玉先生真濟世之才,等元直有兒女以後,老身跟著就搬來這裡定居,將來孫兒們讀蒙學堂、讀廣州書院,真好.」
徐庶眼眶濕潤,哽咽道:「兒不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