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大都督兵發陸城鎮,韓玄啟用趙子龍
周瑜想到自己占領長沙,羅元肯定氣的跳腳的樣子,周瑜就心情愉快。
自己被羅元欺負好幾次了,這一次可算是等到機會了。
黃蓋還是擔心,羅元那是一般人麼!
「大都督,可想過羅元為何不出兵臨湘?」黃蓋道:「羅公啟天下名士,智謀超群,既出兵攻打長沙,為何不防備臨湘?」
周瑜道:「羅元或許兵力不足,韓玄擁兵二十萬,屯兵於沅河南岸,羅元豈敢分兵?臨湘之地如今空虛,正好為我軍所占。」
黃蓋見說不動周瑜,心裡著急。
臨湘地區看不到將領軍可能是羅元故意的呢。
這不是沒有可能,羅元那人詭異的很。你以為不可能的事情他就能做到,你覺得可能的,他反而不做。
」大都督不可低估羅元,如今天子就江陵,若是天子不滿怎麼辦?」黃蓋連忙看著周瑜。
你可別亂來。
不要因為一點眼前的好處就惹出大禍來。
天子在江陵,羅元隨時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周瑜想了一下就氣道:「羅公啟就是一個混帳,也想學曹操?無恥之徒?
罵了羅元一句,周瑜心情好多了,看著自己桌子上簡略的地圖,還是忍不住心動。
臨湘現在就是一塊肥肉,怎麼看不吃都覺得可惜了。
他覺得自己占領了臨湘,羅元也無能為力,可想到天子的話,周瑜還是有些顧慮的,畢竟江東和整個天下名義上還是漢室。
回頭天子被羅元哄騙說伱造反,怎麼和天子解釋?
周瑜的判斷,羅元沒有派人進攻臨湘地區就是因為手上的兵力不足。
周瑜道:「此時不拿下臨湘,日後為羅元所有,今我若有臨湘,進可取長沙,便是不能取長沙也能威懾長沙,日後也好讓羅元不敢肆無忌憚。」
好處大於壞處。
不光是可以開闢一塊新國土,以後屯兵臨湘,可以威懾長沙。
壞處就是讓羅元生氣而已。
羅元生氣和自己有關係麼、。
周瑜決定了,出兵臨湘,因為韓玄現在忙著對付羅元,在臨湘也沒有多少長沙軍,所以周瑜就派了兩萬人。
以為程普為將軍丁奉等人輔助程普。
黃蓋見周瑜決定了也不再說什麼。
江東水軍從陸口出發,不日就進攻了陸城小鎮,本地百姓見江東旗號連忙就跑,不幾日消息就傳到了長沙了。
韓玄得了軍報也是惱火,羅元給他很大的壓力,好不容易和江陵軍在沅河對峙,他才鬆了一口氣,周瑜又過來占便宜了。
「臨湘之地甚是要緊,周瑜以為程普為將,如今吾需一大將防禦江東」
韓玄也不是傻子,臨湘丟了,直接威脅到了長沙,回頭羅元還沒來,自己就被江東人弄死了。
打不過羅元,韓玄心裡清楚,也還能說的過去,可是江東憑什么小看自己,就因為周瑜麼。
韓玄和趙雲道:「子龍曾經答應為吾一戰,今到了實現諾言的時候了。」
趙雲也沒說什麼微微點頭,韓玄給了趙雲四萬大軍去防守臨湘。
這消息,羅元很快就知道了。
「趙雲出動了!」
羅元和徐庶看著地圖,徐庶笑道:「主公故意不動臨湘可是算準了周郎會心動!」
羅元心說自己也不肯定啊,只是有個一半的把握而已,周瑜看到臨湘估計會動心。
他肯定願意噁心一下自己,要是比自己還早拿下長沙,這才周瑜的目的。
羅元想了一下喊了劉磐過來:「你帶五千步軍過江進入臨湘附近,等程普敗退,接管臨湘。」
劉磐領了軍令回頭就走。
徐庶一臉驚訝:「主公我軍能拿下臨湘?」
羅元笑道:「周郎既動,韓玄當讓子龍領兵了,你當子龍就免費給韓玄打戰麼,我料孔明必定有後手,趙雲必然帶走韓玄給他的軍隊。」
「如今韓玄大軍布控沅河,長沙沒什麼多少兵力,趙雲再帶走一些,長沙兵力空虛。「羅元眼神閃爍了一下。
恩,韓玄快死。
到了現在羅元看清楚諸葛亮的布置了,趙雲就是來韓玄這裡拉人頭的,等趙雲擊潰程普,肯定會帶著軍隊回江夏。
羅元和徐庶道:「或許趙雲都不會和程普打呢。」
徐庶懵逼了:「趙雲要是不打,豈不是背信棄義。」
「他在韓玄處用的可是假名」羅元覺得很有可能要是這樣劉磐帶的軍隊就少了一下,防守臨湘地區直面周郎的軍事壓力!
至少也需要三萬部隊。
羅元就是怕軍隊太分散了,所以故意不動臨湘的,就等著周瑜入套。
可江陵要是再派出三萬軍隊,江陵也空虛了。
真是戰爭一起,就感覺軍隊不夠用了,難怪曹操帶著幾十萬人南下,。
人多隨便安排啊。
但是羅元不打算給劉磐增兵了,五千人能打就打,打不過就跑。
他就是隨後給劉磐多發了一到軍令。
周郎要臨湘就給他,以後自己再拿回來就行了。
人在江陵看不到外面戰爭的慘烈,人心就比較鬆弛。
軍事作戰的情報,羅元並沒有公開,所以江陵的百姓討論的不多,最近討論的最多是關於報紙和讀書的事。
辦報很簡單,十天一期,第一期說的便是江陵讀書的事情。
統軍府下令,江陵百姓,六歲到十五歲一直都要讀書,男女都一樣。
為了提高百姓的識字率,和文化程度,羅元直接不講武。
這就讓士族很難受。
讀書認字那是何等高貴的事情,豈能普通老百姓說讀書就讀書?
讀書認字那就成了士了。
黔首百姓,有什麼資格成為士人。
一時間江陵士族很多人都在反對,,覺得羅元這麼做實在是不講規矩。
自古以來就沒有這樣的。
當然士族不滿意,但是絕對不會說讓百姓讀書錯了,所有士族反對的是女子也要讀書。
報紙上一等,各路人馬紛紛動起來了,無數的書信都送來了統軍府。
「男女同學,實在是有悖倫理……」
「女子無才便是德,只需照顧好丈夫養育好子女便是了,何須飽讀詩書……」
「自古未聞,女子還需讀書……」
「不讀書還要嚴懲,此乃暴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