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路在何方

  當姜滔再次醒來,正逐漸接受多出來的記憶之際。

  那個小女孩,也就是原來姜滔的妹妹,再次出現,見姜滔甦醒,她又一次喜形於色。

  「大兄,你醒了,快,喝點水。」言罷,便給姜滔倒了水端來。

  姜滔凝視著眼前這個十多歲的小女孩,感受到她深深的關切,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罷了,既然重生為你,那我就會替你好好照顧你的家人。」姜滔暗忖,決心接納這一切。

  「我睡了多久?」姜滔向妹妹問道。

  「大兄,你已睡了三日,真讓我擔心啊。」姜若見哥哥精神似有好轉,也甚是歡喜。

  「姜峻呢?他在忙什麼?」見記憶中的弟弟一直未出現,姜滔不禁問道。

  姜若聽到大哥問起二哥,心情瞬間低落,答道:「二兄這兩日先是忙於父親的喪事,然後上午在魚檔賣魚,下午則隨田伯去江上捕魚。人都瘦了一圈。」

  聽了姜若的話,姜滔也是一怔。

  在他接收的記憶中,這個未滿十六歲的弟弟,此前總是與朋友在外胡混,一心夢想成為一名任俠。

  父親和自己見他年紀還小,再加上這年頭,做任俠是件被人津津樂道的事,也就未曾管他。

  不想如今家中遭逢變故,弟弟似乎也在一夜之間長大了。

  「父親已經下葬了嗎?」姜滔再次關心起自己「父親」的事,畢竟他已決定做好姜滔,這些事也該由他去處理了,自己身為長子,應當儘自己的責任。

  「尚未,只是通知了親朋好友前來弔唁,大伯三叔他們也來幫忙,只是二兄說再等一下,若你能儘快醒來,也好讓大兄你見父親最後一面。」

  提及父親,姜若再次淚水滿眶,低聲啜泣起來。

  見到妹妹又開始哭泣,姜滔不知該如何安慰,只覺得十分窘迫。於是說道:「你扶我出去看看吧。」

  姜若見哥哥要出門,擔憂地問:「可是你身上還有傷?」

  「無妨,我慢點走,想出去透口氣。」姜若見哥哥如此堅持,也只好攙扶著哥哥,緩緩向屋外走去。

  出了屋子,來到院中。

  此時姜滔看清了院裡的情形,只見院落中掛著許多白幡,靈堂設在堂屋處。

  姜滔緩緩走向靈堂。走到靈堂後,便見正屋中擺放著一口棺材。

  姜滔慢慢蹲下,然後跪下磕了幾個頭。磕完頭,姜滔沒有急著起身,而是跪坐在一旁,開始思考自己目前的處境。

  從記憶中得知,此時是光和七年三月,也就是甲子年。

  今年二月初爆發了黃巾軍起義,一個叫張角的人領著他的兄弟和信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

  至於現在各地的局勢就不是原來的姜滔所知道的了。

  但好在姜滔平時喜歡玩遊戲,三國類的遊戲也玩過不少,小時候《三國演義》每個暑假都會重播,再加上姜滔讀書時是文科生,歷史成績還不錯。

  綜合種種,大概能知道現在的時代背景。當下的皇帝應該是劉宏,也就是著名的漢靈帝。

  現在黃巾軍起義只是東漢滅亡的序曲,劉宏死後,才是真正的亂世來臨,諸侯混戰的時代。

  而自己,只是一個魚販的兒子,一個普通的庶民,要想在這亂世中生存下去,可不容易啊。

  要知道現在是東漢末年,實行的是察舉制,也就是由各地官員推舉孝順和有才能的人出來做官。

  察舉制剛開始確實為國家招攬了不少人才,但是慢慢地就變成了世家之間的交易,各世家相互推舉對方家族的成員或者學生。

  久而久之,世家門閥就出現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宋朝的科舉制正規化後,寒門子弟才有了一點出頭之日,布衣宰相也才多了起來。

  可是現在,自己連寒門都算不上,就是一個庶民,一個魚販之子。想要出頭,談何容易。

  而如今這個時代,若無出頭之日,便只能淪為亂世之炮灰,任人宰割。如前幾日,家中未曾招惹任何人,黃巾賊眾路過,卻致使家中或死或傷。

  此後的亂世之中,被上方強征暴斂不過是小事,若被抓去充當炮灰守城攻城,則是死路一條。

  至於現今就去投靠其他潛力股的未來諸侯,以求買到原始股,這對自己身為庶民來說,連面見他們的資格都沒有,更是想都別想。

  想到此處,姜滔腦袋更大了。他並未因自己能知曉大事發展而喜悅,反倒比那些一無所知的人更加憂愁,心中不由有一絲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嘆。

  然而,就算是難辦,自己也必須得辦。自己連那張桌子都夠不著,更別提掀桌子了。

  投黃巾軍?還是罷了,自己知曉大勢。

  黃巾軍起事之初,確實勢如破竹,勝多敗少,發展迅猛,最強盛時其軍勢甚至超過大漢,大有馬上就要推翻大漢之勢。

  然黃巾軍雖人數眾多,卻皆為四處裹挾之難民百姓,無章法,亦無大局觀。待大漢反應過來,站穩腳跟,便開始逆風翻盤。

  多地出現幾萬政府軍打敗十幾萬甚至幾十萬黃巾軍的場面。

  且一旦加入黃巾,便終身都是黃巾軍。即便如周倉這般猛將,反正之後,也只配給關二爺扛大刀;張燕率眾幾十萬,各路諸侯雖承認其反正,卻都只是想先穩住他,再行吞併之事。

  無人將他真正視為一方諸侯。最後的事實證明,也的確是樹倒猢猻散。

  故而,投黃巾軍絕非良策,即便先期借勢而起,再行獨立單幹亦不可行。

  因在他人眼中,你始終是黃巾軍,但凡有人比你強大,皆可來攻打你、吞併你,無需顧慮師出無名,亦無人會來救你。

  去投軍?自己沒有門路,去了也不過是一個炮灰小兵,想要靠軍功升遷上去,恐怕不知要死上多少回。

  姜滔將後期各諸侯的發家史都仔細想了一遍,發現沒有一個是自己可以複製的。

  那些人不是什麼四世三公,就是什麼高官的官二代,就連後世被稱為白手起家的劉備,也是逢人就說:「吾乃中山靖王之後」,還是盧植的掛名學生。

  靠著這樣的身份,別人一說募兵平叛,就先有張飛變賣家產追隨,後有張世平、蘇雙送馬送鐵。

  這些都是姜滔所不具備的。即便有著這樣的身份背景,劉備在平叛黃巾軍之後也只做了一個縣尉。

  後來因為立功的人太多,位置不夠,漢靈帝下旨:因軍功而成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選淘汰。劉備也就這樣被「優化」了。

  後來還是他抱上了同學公孫瓚的大腿,才慢慢發展起來,而這也是姜滔無法複製劉備成功的原因。

  不過,雖不能複製,但可以參考。想到劉備的發家史,姜滔似乎看到了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