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稚劍被稱為神器,不僅僅是一件武器。
三國時期,對外發動的戰爭屈指可數,三國歷史基本就是一部內戰史。遊戲中延續了這一大勢,理論上講諸侯有權興兵打仗,各路諸侯厲兵秣馬,彼此攻伐,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不過打的多是內戰。從系統層面分析,即使貴為諸侯,想發動對外戰爭也不是一件的事,頗多掣肘。
諸侯可以對異族用兵,但用兵之後不能占據地盤,有什麼用?
這並非玩家臆測,而是官網公開披露的設定。
根據官方消息,發動對外戰爭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1、歷史上有記載的對外戰爭。
2、被異族占據的、漢室曾有效控制的區域。
3、系統推演生成的國家對抗任務。
4、漢天子強力推動並正式授權、或獲得其他能發動外戰的特殊道具。
第1種,三國期間史料有載的外戰少之又少。
由於羌人、鮮卑、烏桓、匈奴、山越、南蠻等少數民族歷史上相繼融入華夏,以後世大一統的標準,以上民族都不宜視作異族,頂多是那個時間尚未完全融入的少數民族而已,嚴格講也是華夏民族的一部分。於是乎,漢末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叛亂都被視作內亂,如羌人匈奴、鮮卑、烏桓造反,小規模作亂幾乎都被當成內戰處理,只是為害比農民起義更嚴重一些。
曹操伐烏桓、公孫度伐高句麗和夫余等,都屬於第1種情況。
第2種,主要指河套地區、西域、交州南部等朝廷掌控不力偏遠地區。
第3種,倭島國戰就屬於這種情形。
第4種,漢室勢微,天子淪為吉祥物似的存在,自身難保,指望漢天子強力推動外戰,並發布正式外戰授權,其實跟白日做夢已經沒多少區別。如此情形下,能發動外戰的道具便彌足珍貴。
草稚劍,顯然就是那種能對外征戰的特殊道具!
當然,作為倭國神器,草稚劍能作用的目標地點早已被限定。擁有草稚劍,從此可在倭島劃地築城,開疆拓土,如此神器誰不想要?
劉焉也想要,而且想得要命!
魚不智主動提出願將神器相贈,更是讓他錯愕之餘,心花怒放。
劉焉乃是漢室宗親,又是朝廷冊封的實權州牧,身份尊崇,地位特殊,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根本不在他考慮範圍。草稚劍落在劉焉手上,華夏怕是找不出一個能逼他將神器吐出來的人。
可劉焉不能。
這不是實力強橫與否的問題,而是名聲。
眾所周知,魚不智憑倭島征戰,獲得【拓土英傑】稱號,名動於天下。草稚劍是魚不智的戰利品,也以系統公告的方式傳遍神州,華夏無人不知。在無數漢人心目中,魚不智在國戰期間主城遇襲也沒有回去,已經儼然成為為國為民的大漢英雄。他拿到倭國神器,玩家群體多是各種羨慕嫉妒恨,而NPC群體卻普遍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拓土英傑】拿到倭國神器,難道不應該?
這樣的情形下,誰敢謀奪魚不智的草稚劍,勢必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
想要神器?
沒問題,自個去外面奪。
有能耐為大漢朝開疆拓土,所有人都會為你點讚!
外戰袖手旁觀不戰,別人拼死拼活殺出一片天,好不容易有些許收穫,就有人偷偷跑出來摘桃子,哪有這道理?多不要臉才幹得出這種事情?
具體到草稚劍,雖說劉焉從未逼迫魚不智進貢,純粹是魚不智的主意,可劉焉真敢接受,舉國上下數千萬悠悠之口會怎麼說,用膝蓋都不難想到。魚不智是巴郡太守,剛好歸劉焉管,難道不是某人利用職權強行謀奪神器?到那個時候,就算魚不智肯澄清,劉焉也勢必百口莫辯,被噴得體無完膚。
口碑一落千丈也就罷了,搞不好成為全民公敵,甚至從此落下個把柄。無論誰想對劉焉發難,都能理直氣壯地打出「無恥謀奪【拓土英傑】神器」這面大旗,將劉焉釘在恥辱柱上,想怎麼踩就怎麼踩。
退一萬步,就算劉焉頂著巨大壓力,強行保留草稚劍,他又能做什麼?
自家知自家事,冷靜下來的劉焉很快明白,草稚劍於他無用。
益州軍大舉出動前往倭島開疆?
怎麼看都象是一個笑話!
劉焉的目標是割據益州,當他的土皇帝,為此不惜將漢中交張魯亂搞,如今整體布局已接近完成,接下來就是享受勝利果實的時候,去倭島幹嘛?即使他有心擴土,萬里迢迢,益州又無水師,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開疆倭島。
益州出兵去倭島打仗,大概只有玩家肯做。
畢竟玩家出了名的瘋狂,出了名的不知所謂……
總而言之,劉焉絕對不能接受草稚劍。
「神器雖好,受之有愧,你還是自己留著吧,莫負【拓土英傑】之名。」劉焉將草稚交還到魚不智手中,認真說道。
魚不智將草稚劍收入行囊,再次送上一記馬屁:「大人高義,卑職佩服!」
「聽說你剛去了魚復城?」劉焉擺了擺手,徑直問道。
「沒錯。前段時間卑職在倭島忙於國戰,趙部托人帶話,稱魚復凋蔽,想暫借江州,卑職念在大家相識一場,且當時前線戰事正醋,也沒有多想,當即答應下來。回來後才知趙部大肆轉運江州積蓄,貪得無厭,掘地三尺,卑職心中不忿,遂決定先去找他問個明白。而且卑職以為,大人多半也關心此事,問清楚了,也好給大人一個交代。」魚不智臉龐上浮現出幾分怒意。
劉焉眸中精芒一閃而逝,不動聲色問道:「你問明白了?」
魚不智猶豫了一下,道:「趙部言辭躲閃,始終不肯說明何時歸還……」
「你待如何?」
「相識一場,他曾經幫過我,我也不想直接把事情做那麼絕。三個月,最多三個月,他再不還江州,哼,我自己去拿。」魚不智咬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