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難得一見的佳品
司馬徽也微微搖頭,他對自己的幾位學生洞若觀火,崔鈞才能是有的,性格缺陷也很明顯,今日更是被無限放大。
洪天宇心中對崔鈞的印象也降到最低。
他這種性格,註定不適合為官,難怪後來徐庶諸葛亮等人都當了官,唯有崔鈞在歷史中沒有記載。
如果自己是主公,也不願意用這樣情商低的人。
看到洪天宇不說話,崔鈞冷笑道:「怎麼?作不出來了吧?我就知道,像你這樣一個小小的隨從,哪有什麼真材實料,如果不是我揭穿你,大家還都被你騙了呢。」
崔鈞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眾人眼中的形象正在不斷的下跌,還洋洋得意,自認為扳回了一局。
洪天宇不由嘆息一聲,笑道:「不知道崔兄在司馬先生這裡聽課有多長時間?」
崔鈞雖然不知道洪天宇問這話是什麼意思,但還是回答道:「已有三年。」
「那三年的時間,崔兄可曾作出什麼傳世佳作?」
「傳世佳作?你以為是路邊的大白菜,哪有那麼容易就能作出來。」
崔鈞下意識的回答道。
「既然崔鈞三年都沒有作出一首佳作,現在讓我當場作出一首,豈不是故意為難我?」
「這個……」
崔鈞頓時冷哼一聲,不知道該怎麼接話。
這個時候,徐庶急忙站出來打圓場:「佳作皆是神來之筆,可遇不可求,是一剎那靈感的迸發,崔兄要求洪公子現場作一首,確實有些為難洪公子了。洪公子作出《阿房宮賦》這等佳作,已足以證明他的實力。」
「是啊!我石韜活了這麼多年,都沒有作出一篇像洪公子這樣的佳作,如今見到洪公子,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石韜和徐庶一邊在追捧洪天宇,另一邊也是希望崔鈞能夠及時住嘴,畢竟說的越多,就暴露出他的缺點越多。
誰知,崔鈞並不領情,面露不悅道:「元直,廣元,你們倆什麼意思?一個沽名釣譽之人,也值得你二人如此誇讚嗎?」
這讓徐庶和石韜臉上都有一些尷尬。
而洪天宇卻是向前一步,傲然道:「崔鈞,你三年時間卻沒有一篇佳作問世,那麼今日我便現場作一篇文章,我讓你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說著,洪天宇望向旁邊的童子,笑道:「煩請取筆墨來。」
那童子不敢怠慢,很快就把文房四寶都拿了上來。
洪天宇拿起毛筆朗聲道:「今日來到水鏡山莊,此山莊雖然並不奢華,卻別有一番靈氣,便作此篇《陋室銘》,送給水鏡先生。」
話落,洪天宇開始落筆,筆走龍蛇,盡顯疏狂。
很快,一篇《陋室銘》便躍然紙上。
只是將後面一句稍加修改。
收筆。
洪天宇拿起紙張將墨吹乾,遞給旁邊的司馬徽。
而此時,崔鈞忍不住冷哼道:「還說自己有多高的才華,才寫這麼兩句便不下去了,其文內容也必定不堪入目。」
卻是和《阿房宮賦》相比,這《陋室銘》便顯得簡短太多,竟也被崔鈞挑出來攻擊洪天宇。
「好文啊」
而此時,司馬徽已經忍不住驚嘆出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當司馬徽將開頭第一句念出來的時候,場中就陷入了一片寂靜。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此句甚妙啊!」
下面已經有人開始感慨。
等到司馬徽將整篇陋室銘念完以後,場中先是安靜了許久,然後爆發出一陣議論之聲。
「此文雖短,但字字珠璣,是難得一見的佳品。」
「洪公子之文,讓我如飲甘露,回味無窮。」
「若說洪公子是欺世盜名之輩,那我等在座之人,怕是無顏見人了。」
底下的一聲聲議論,落在崔鈞的耳朵裡面,像是一根根刺,扎在他的心頭。
剛才他當眾嘲諷洪天宇,現在無疑是被打臉了。
而且偏偏就連他也挑不出洪天宇的文章裡面有什麼毛病。
崔鈞臉上的表情非常的難看,站在那裡,如坐針氈,最終拱了拱手,說道:「我身體突然有些不適,就先行告辭了。」
說完,也不等眾人回答,直接轉身拂袖離去。
卻是像他這樣高傲的人,平日裡出盡風頭,意氣風發,現在當眾被打臉,這比殺了他還讓他難受。
崔鈞離開以後,許多人都在暗自搖頭。
不說崔鈞的品質如何,就看他的情商,就足以讓許多人敬而遠之了。
畢竟像這種人,雷劈的時候容易連累到別人。
崔鈞離開以後,司馬徽站起身來,向洪天宇作了一揖,並說道:「洪公子的文采,驚天地泣鬼神,老朽謝過洪公子的禮物,我一定把這篇陋室銘裝裱好,掛在書房。」
「先生客氣了。」
洪天宇急忙還禮。
然後便和眾人告辭,返回荊州。
他今日就是為了徐庶而來,現在目的已經達成。
相信今日之後,徐庶知道了自己的文才,必定會主動造訪。
如此,你拜訪我一回,我拜訪你一次,一回生二回熟,一來一去,自然就勾搭上了。
到時候還怕這位徐元直不乖乖的投入自己的懷抱嗎。
洪天宇告辭離開,徐庶石韜等人,包括水鏡先生在內,一齊將洪天宇送到大門口,等到洪天宇走遠之後,這才返回。
和崔鈞的待遇,簡直天差地別,卻是洪天宇憑藉兩首文章,已經成功的踏入了司馬徽的圈子,至於崔鈞,無疑已經到了圈子的邊緣。
此後的幾天,劉琦每日去拜訪零陵太守韓嵩,只是韓嵩卻始終對待劉琦不咸不淡,不過想想也是,現在荊州蔡氏隻手遮天,劉表又臥床不起,只要是聰明人都看得出來,劉琦想要執掌大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對此,劉琦感到很苦惱。
前來找洪天宇問策。
「先生,幫幫我吧!這韓嵩原本是親近我的,可是最近對我很是生疏,父親又臥床不起,最近一直在半昏迷當中。」
劉琦很著急。
父親劉表的身體越來越不行,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一旦劉表逝世,他得不到手握大權的這些老臣的支持,那劉琦必死無疑。
任何人面臨死亡,都不可能做到無動於衷。
更何況拋去劉琦刺史長公子的名頭,劉琦就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年輕人罷了。
歷史中,劉琦上樑抽梯,從諸葛亮口中逼問出自救之策,其實也是中了諸葛亮的算計,去江夏當太守,最後不過是給劉備經營好了一塊容身之地,徒為他人做了嫁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