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董卓是個讀書人

  小小的沙盤上,一座群山環繞的城池,屹立在黃河南岸。

  而城池的北、東、南三個方向,各有一串旗幟,化作箭頭,攜帶兵戈殺伐之氣直指而來。

  「主上,關東聯軍共計十一路諸侯,兵分三路,已對洛陽呈現包圍態勢。」

  一連數日,荀攸坐鎮中樞,派遣暗衛四面出擊,偵查情報,再用飛鴿傳書的方式迅速傳回總部,輕而易舉地就東西了整個戰局。

  眾所周知,十常侍有十二個,所以討董的十八路諸侯自然只有十一人。

  聯軍與董卓,雙方兵力齊聚於京畿之地,即將展開一場龍爭虎鬥。

  天下格局,也將因為這場戰爭的勝負而徹底改變。

  「公達,你說誰會贏?」

  陸宇看著沙盤,幽幽而問,仿佛在感嘆大漢四百年江山社稷,漫長的國祚也終於到了盡頭。

  依靠暗衛搜集的情報,荀攸在腦海中思考推敲了良久,才開口說道:「聯軍雖然兵力雄厚,然而士卒大多是新近招募,比不得董卓手下身經百戰的西涼鐵騎,而且人心不齊,故而此戰必敗。」

  陸宇笑著看他:「那你說,若你是其中一路諸侯,該如何做出決策?」

  荀攸又思量了片刻,拱手而答:「保存實力,待時而動。」

  陸宇聽後,萬分感慨:「智者總是喜歡盤算,在得失之間,權衡利弊,然後做出最明智的選擇,永遠只會站在勝利的那一方。但這樣的人,成為不了英雄,更承接不了天命。」

  英雄?天命?

  荀攸心神一震,陸宇的話,讓他有種莫名的感覺。

  「當盛世抵達頂點,就是王朝衰落之時,而如今苦難已至。在這個黑暗而壓抑的時代,無數人渴望著英雄的出現,渴望著奇蹟的發生。智者太過聰明了,所以無法創作奇蹟,帶來希望。」

  陸宇看著小小的沙盤,腦海中回憶著歷史上所發生的一切,目光堅定而沉著,卻又燃燒著熊熊烈火:「十一路諸侯討董,唯有奮不顧身向前廝殺者,才有資格以英雄的身份,繼承天命,引領時代,主宰未來!」

  荀攸露出難以置信的目光:「英雄……天命……」

  他很想以智者的身份予以反駁,卻又覺得陸宇所言非虛,因為陸宇的目光太堅定,太自信,仿佛真能看透歷史的迷霧,直視未來一般。

  …………

  三路大軍,合攻洛陽。

  袁紹被共推為聯軍盟主,帶兵屯駐河內郡,與河內郡太守王匡和并州張楊合兵一處,為北路大軍。

  而聯軍的東路大軍,則是由齊聚於滎陽,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五路諸侯,外加曹操的義軍部隊,組成聯軍的主力部隊,兵進酸棗,在虎牢關外與呂布遙遙對視。

  而在南方,悍勇而果敢的孫堅,剛至荊州,就逼死了刺史王睿,兵到南陽,就殺掉了太守張咨。用這般酷烈手段,終於獲得無數錢糧,招募士卒,坐擁數萬大軍,毅然決然展開北伐,在魯陽與袁術聯手,修整部隊,厲兵秣馬。

  洛陽,朝議大會。

  大殿之上,文武大臣心懷異志,各自閉目不語,仿佛在坐等聯軍殺入洛陽,剷除一切禍亂的根源。

  而西涼諸將,無不心思惶恐,坐立不安。

  聯軍聲勢浩大,兵力數倍於己,怎麼看都難以戰勝的樣子。

  忽然,一人龍行虎步而來,身形矮胖,雙目卻如猛獸一般,兇惡卻又充滿力量和威嚴。

  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董卓!

  原本老神在在的文武大臣,此時全都恐懼地屏住呼吸,收斂情緒。

  生怕聯軍還沒殺進來,他們就先被拉出去殺頭。

  董卓來到,原本六神無主的西涼諸將,頓時找到了主心骨,紛紛上前問道:「太師,關東聯軍已然殺至,該如何是好?」

  「怎麼,你們怕了?」

  董卓肥碩的臉上,浮現出不屑和冷笑,目光更是睥睨說道:「天命在我,區區關東群鼠,破之又有何難?」

  一句話,頓時顯露出梟雄的霸道和強勢,還有那種唯我獨尊的自信。

  被陸宇壓抑許久,曾今意氣消沉過一段時間的董卓,在如此危機之下,當年那個平定羌亂,大破匈奴的西涼豪傑,又回來了!

  西涼軍人人振奮,這才是他們願意追隨的主公:「願為大人效死!」

  「三日之內,大軍開撥,從平陰縣渡河北伐,先滅其一路主力。」

  「諾!」

  大軍未動,消息已然暗中流傳出去。

  王匡頓時率軍前來,死守河岸,意圖阻止董卓北渡黃河。

  而在孟津以東,平陰縣城北郊,靠近河畔的一座高崗之上,一隊騎兵悄然而至。

  為首兩人,一者銳不可當,雙目如劍,一者氣質內斂,君子如玉。

  「公達,你怎麼看?」

  銳不可當者,自然便是陸宇,他鮮衣怒馬,立於高崗之上,目光遠眺河岸方向,那裡有軍隊正在集結。

  荀攸披著熊皮大氅,縮了脖子,似乎有些怕冷,但目光深邃,仿佛藏著無窮的智慧:「這些士兵衣甲不齊,人數雖眾,卻無征戰沙場的肅殺和銳氣,必是董卓在故布疑陣,麻痹聯軍,此為暗度陳倉之計。」

  「哈哈,好一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沒想到董卓看似粗狂無禮的武夫,實則竟是一個讀書人。」

  陸宇知道,王匡已然必敗無疑。

  果不其然,不多時,一隻鴿子從北面飛來,跨過洶湧的河水,在陸宇和荀攸的腦袋上盤旋了三圈,才肯落下。

  荀攸取下密信,看完後面色一凝:「主上,暗衛來報,一個時辰前,董卓以少數精銳經小平津渡河到北路軍後方,猛然發起突襲,王匡軍幾乎全滅,幸得袁紹和張楊接應,僅以身免。」

  「果然如此。」

  陸宇哪裡還不明白,董卓必然是故意在朝會上散播三日後要從平陰縣出兵的消息,結果第二天一大早立馬就暗中從小平津渡河,打了聯軍一個措手不及。

  「這是要殺雞儆猴啊。」

  陸宇感慨。

  荀攸也附和道:「西涼軍兵力處於劣勢,唯有如此才能震懾其餘各路諸侯。」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