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麒為了掩飾出使漢廷的狼狽,將劉琦所賜招降儀仗反說成安撫左賢王的節鉞,吹噓自己備受禮遇,十分得意。
卻未想到早有細作將消息報知公孫康,公孫康才回右北平,還在謀劃幽州之事,聞報勃然大怒,大罵鮮卑人反覆無常,以為鮮卑軍有了防備,反不敢輕舉妄動。
正召集涼茂、張敞等商議對策,忽然守軍來報,劉琦派使者陳震求見,公孫康愈發疑惑,請涼茂出城迎接。
陳震來至府衙,見公孫康端坐高位,並不相迎,也微微側身,既不施禮,也不問話。
公孫淵大怒道:「大膽來使,見遼王安敢無禮?」
陳震冷聲道:「震自中原來,漢室四百餘年,從未聽過遼王,莫非是哪處山頭落草的賊寇?」
「放肆!」公孫淵按劍喝道:「劉琦自稱漢王,又僭越稱帝,天下何人不可稱王?」
陳震朗聲道:「漢王乃皇室貴胄,應命平亂,伐叛柔服,天下望風,百姓歡悅。今已受天子禪讓,繼承大統,此天命所歸也,卻不知遼王是從何而來?」
公孫淵大笑道:「家父亦受天子封賜,有詔書玉印為證。」
陳震冷哂道:「曹操父子忤逆犯上,矯詔害民,勾結異族,人神共戮之,今其雖滅,終將遺臭萬年。當此之際,縱曹氏宗親,亦閉門悔過,殺賊正名,公等非但不以為恥,反以此為榮,可笑可笑!」
公孫淵臉色漲紅,厲喝道:「汝欺我遼東無人乎?來人,將他叉出去!」
「刀懸於頸,卻不自知,可惜我白走一趟,告辭!」陳震仰天大笑,不等侍衛上前,轉身大步而出。
「將軍!」涼茂再也忍不住,衝到案前急道:「莫忘了鮮卑背盟。」
公孫康正與使者鬥氣,聞言臉色微變,沉喝道:「且慢!」
陳震走到門口,頭也不回,冷聲道:「諸位還有何指教?」
公孫康輕咳一聲,問道:「不知先生來此,所為何事?」
陳震回頭道:「鮮卑已有意降漢,欲借漢軍之力還復家鄉,割據遼東,將軍可知?」
「竟有此事?」公孫康臉色大變,他本就蓄意謀算鮮卑,自然以為鮮卑人也不信任他,加之姬麒出使漢營,愈發深信不疑。
涼茂忙上前請回陳震,問道:「鮮卑欲降漢合力對付我軍,漢王卻派先生到此,必定另有高見,我等洗耳恭聽。」
陳震抱拳道:「漢王雖仁德布於四海,然自古漢胡不兩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諸位雖遠居海外,但畢竟乃同根所生。聖人云: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望將軍詳察焉!」
公孫康回過神來,敲著桌案問道:「近來河北民間流傳一句話:漢人不打漢人。想必漢王也是聽說的了?」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陳震撫須笑道:「此本漢王為號召天下百姓同心討賊,化為俗語流傳於民間也!」
「原來如此!」公孫康微微點頭,命人給陳震看座,抱拳道:「不知漢王目下意欲何為?」
陳震徐徐道:「鮮卑屠戮許多百姓,漢王切齒痛恨,豈能任他囂張跋扈?今漢室再興,天下歸心,將軍雖遠居遼東,本屬漢臣,若能尊保聖祚,驛使往來,同心討賊,則北方安定,何寇不滅哉!」
公孫康也已領教過漢軍的厲害,如今張飛、周瑜合兵一處,如猛虎在側,更是坐臥不寧,其實早已明白幽州之地已經與他無緣,只是不甘就此退兵,現在劉琦給了他一個台階,正好就坡下驢。
權衡半晌,終於嘆道:「胡人如禽獸反覆,某本無意與狼為伍,奈何先前為形勢所迫。既然漢王號召天下同心討賊,吾本漢民,豈能袖手?」
陳震大喜道:「將軍瞻顧大局,幡然改志,真英雄也!今申盟初好,共誅胡賊,各治疆土,百姓和睦,則遼東幸甚,天下幸甚!」
公孫康聽陳震要他還回遼東,怫然不悅:「某願助漢王討賊,撤出南皮兵馬,與漢王南北夾擊,共滅鮮卑。但事成之後,還望兩家奉聘敘好,分界守疆,以右北平為界,交分天下,同安北疆,未知尊意若何?」
涼茂聞言大驚道:「將軍,這……」
公孫康卻抬手攔住他,看向陳震緩緩道:「某已有幽州過半疆土,助漢王滅鮮卑後自願退兵,只取遼河之地,亦願藩屬漢廷,守御東北,兩地之民,東西冠蓋相望,豈不妙哉?」
陳震揪著鬍鬚,只是靜靜地看著公孫康,神色古井不波,聽完並無半分慍怒之意,抱拳道:「震以不才,得充下使,以傳漢王合力討賊之意。將軍既願結好出兵,吾便不虛此行。疆界之事,恕我不能做主,還要回稟天子,從長計議。」
「哈哈哈,這個自然!」公孫康以為此事還有轉圜餘地,不由暗喜,命人設宴款待陳震。
次日準備公文盟約,只要漢軍出兵攻打鮮卑,公孫康便馬上撤回南皮兵馬,自幽州襲鮮卑之後,誅滅鮮卑後,再於右北平會盟,協商善後之事。
陳震走後,公孫康馬上派人打探消息,涼茂卻憂心道:「大王欲割據幽州,此恐取禍之途爾!」
公孫康卻毫不在意,淡淡道:「兩國來使,本為談判,孤以右北平為進退之據而已!更何況那陳震並無不滿之意,足見劉琦也有授意。待將來我再讓出右北平,只取遼東、遼西,劉琦豈有不答應之理?」
涼茂頓足道:「臣正為此事擔憂!陳震怒,此事尚可緩,震未怒,恐事急矣!」
公孫康愕然道:「這卻是為何?」
涼茂嘆道:「今劉琦已匡扶漢室,人心歸順,兵精將勇,若非體恤百姓,安置生產,數路大軍北上,鮮卑早為齏粉矣!今遣使來見將軍,非為討賊,實為試探大王心意爾!」
公孫康蹙眉道:「何以見得?」
涼茂答道:「今天下雖定,但中原百廢待興,河北又遭塗炭,亟待治理民生!而遼東孤懸海外,地遠艱險,非本土人不能治也,漢王請將軍討賊,意在建功正名也!將軍若歸順朝廷,尚不失封侯之位,今卻以野心示彼,恐舉族有累卵之危,遼東不復為公孫氏所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