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伐黃祖,折損大將凌操之後,退兵整肅境內,平復山賊,常思報仇之事。
忽聞劉琦崛起荊州,接劉備兵馬大敗曹仁,收復南陽全境,將信將疑,命人詳細打探消息。
曹操又遣使至建業,責孫權抗旨,命他即刻出兵江夏,以應天聽。
此時周瑜正在柴桑練兵,孫權與魯肅、張昭等商議對策。
孫權言道:「若助曹,劉表父子速亡,荊州為曹操所得,必危及江東;若不助曹,父仇卻不得不報,二位有何良策?」
魯肅言道:「荊州、江東唇齒相依,近聞曹操建玄武池以練水軍,必有南征之意,荊州既失,必來攻江東。劉琦抗曹,如鷸蚌相爭,不如靜觀其變,待機而動於中取利。」
張昭冷笑道:「曹操挾天子坐擁北方,麾下何止百萬?劉琦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妄動虎威,必將招致殺身之禍。主公上次不曾遣子入朝,曹操懷恨在心,若再抗命,交惡曹氏,其以此為由出兵,誰能阻擋?此時出兵,既可報仇,又能結好曹氏,何樂而不為?」
魯肅言道:「愚以為劉琦異軍突起,半月之間盡收南陽,必有作為,不如按兵不動,觀其動靜。若劉琦果能抗曹,當以大局為重,緩圖報仇,共謀中原,如其不勝,別圖他策未遲。」
張昭因魯肅年少粗疏,對其向來不滿,聞言道:「大都督治軍柴桑,盡知荊州變故,何不命其自主決策,若能出兵,自柴桑至夏口,朝發夕至,必克黃祖!」
「張公言之有理!」孫權難以抉擇,只好把難題拋給周瑜。
張昭撫須自得,周瑜向來主張征伐,與他意見相左,但這一次為結好曹操,只好讓周瑜遂了心。
使者到柴桑傳令,呂蒙大喜道:「甘寧已被調去南陽,其餘諸將皆不足為懼,黃祖冢中枯骨,可一戰而定!」
周瑜卻負手站立江口,遙望北方默然不語,半晌之後緩緩道:「時機未至!」
呂蒙疑惑道:「今荊州全力調兵抗曹,境內空虛,得江夏便可鼓行而西,據楚關占長江之利,夫復何疑?」
周瑜慨然道:「劉琦一飛沖天,關張用命,又徐庶、臥龍相助,南陽之戰,勝負難料也!」
呂蒙大笑道:「劉琦病夫,為蔡氏欺壓多年,僥倖而起,不過曇花一現,荊州遲早為曹氏所得,何不早圖?」
正商議之時,探馬來報,夏侯惇十萬大軍在博望敗北,全軍覆沒,逃回許昌。
呂蒙大驚道:「劉琦何德何能,竟能又敗曹軍?」
「劉琦?金鱗/豈是池中物……」
周瑜長聲一嘆,眼眸深處一縷精光隱去,命呂蒙等繼續練兵,嚴把各處水寨。
轉回柴桑來到後堂,便聞到一陣濃烈的酒香,無奈道:「士元又醉矣!」
廂房中一人大笑道:「荊州之主已現,吾親友皆得保全,漢室後繼有人,安得不痛飲相慶?」
周瑜來到門口,劍眉微蹙,俊朗的臉上露出一絲苦笑,嘆道:「某聞臥龍鳳雛齊名,鳳雛放浪形骸,臥龍乃一村夫,荊州之士皆粗鄙如此?」
房中一人斜靠在案幾之上,袒胸飲酒,容貌短小,八字眉、三角眼,留兩撇鼠須,帶上嘴角一絲怪笑,整個人顯得極其猥瑣,正是鳳雛龐統。
龐統年前遊歷江東,與江東陸績、顧劭等結交,回歸時路過柴桑,被周瑜留住,雖未參贊軍事,但對荊州之事卻知無不言。
「哈哈哈!」龐統大笑道:「臥龍天縱奇才,其風雅不輸都督,縱是琴技,亦有過之而無不及!」
「哦?」周瑜雙目微眯,走過去坐在對面,「孔明之才,比先生如何?」
「十倍於我!」
周瑜吃了一驚,見龐統神色淡然,又問道:「今曹操集合五十萬大軍報仇,欲吞南陽取荊州,劉琦兵力不足十萬,先生以為勝敗如何?」
龐統呷了一口酒,反問道:「袁曹官渡交鋒,都督以為勝敗如何?」
周瑜笑道:「袁紹自大矜驕,不能用人,曹操乃當世奸雄,豈可同日而語?」
龐統揪著鬍鬚淡淡說道:「都督熟讀兵書,豈不聞驕兵必敗?」
周瑜坐在那裡沉思良久,知道龐統睡著,鼾聲響起,才被驚動,起身回到大堂。
當即寫信一封,命人送往建業,回報孫權,水軍尚未訓練完畢,舟船未備,不能出兵。
等他安排完諸事,再回來向龐統詢問臥龍之事,卻見房中已空無一人,桌上留下一戰紙條,上面寫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周瑜看罷悵然若失,氣罵道:「鳳雛啊鳳雛,汝真鑽營之徒也!知荊州將亂,便遠遁江東,今見劉琦奮起,又飄然而去,他日需十倍還我酒來。」
建業城中,孫權看過書信,撫須大笑道:「果真英雄所見略同!」
馬上命人將魯肅請來,將書信交給他,笑道:「公瑾所言,果然與子敬不謀而合。」
孫權的高興,在於他內心的想法和周瑜、魯肅一致,這讓他信心大增。
這就像一個剛升學的學生,發現自己的解題思路竟和老師一樣,心中得意可想而知。
「此亦主公之英明也!」魯肅先誇獎孫權一句,才低頭看信。
看罷之後說道:「中原乃海內之地,兩都皆大漢創業之方,主公欲成霸業,當如都督所言,早圖淮南,待荊州人馬錢糧耗盡,唾手可得。」
「公瑾雖好戰,卻也知大局!」孫權得意笑道:「曹操怒而興師,盡提大軍開拔南陽,兩軍已勢如水火。曹操笑劉琦為犬豚,正好做我江東守門之犬,其兩虎相爭,吾趁機安定淮南。」
魯肅點頭道:「今其兩軍互相吞併,若劉琦勝,曹軍必元氣大傷,可共誅曹操以定淮南,進圖中原;若曹操勝,則可乘勢分荊州之地,劃江而治,西圖巴蜀,王業可成矣!」
孫權撫須大笑道:「自古守江必守淮,若得淮南之地,以江淮為界,進可圖中原,退可守江東,某便可從容應對曹賊矣!」
當下二人商議一番,孫權派人向曹操回信,推說江東境內宗賊猖獗,加之水軍未成,還不足以出兵,容稍緩日期。
又嚴令各地按兵不動,暗中卻依周瑜之計,在牛渚、濡須調集兵力,只等南陽之戰分出勝負,便伺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