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進魏公,封九錫,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消息傳出,天下震動。
襄陽書院,宋忠、傅巽、王粲等名士無不大罵,指責曹操有篡逆不臣之心,更甚王莽、董卓,集體請命,要劉琦發兵北上,討伐逆賊。
對於這些口嗨狂徒,劉琦並不理會,這裡面就有不少人,在曹操入主荊州時主動投降,後期更勸諫進位魏王的。
劉琦與諸葛亮等人雖為朝廷憂心,但更關注曹操此舉的目的。
這兩年曹操屢吃敗仗,雖說收復關中,但不足以鼓舞士氣,威望還不如前幾年,按說不該在此時做這種被天下人唾罵之事。
公爵、王爵與侯爵有本質的區別,這是真正的國中之國,幾乎與天子同制,可在領地內任命官員、臣屬,自成一方勢力。
也就意味著那些忠於曹氏的文武,不再是漢臣,而是魏臣,屬僚軍隊都改姓魏,朝廷成了真正的空架子。
眾人對坐良久,劉琦打破沉默,問道:「曹操乃當世梟雄,在此風口浪尖做此大逆不道之事,莫非自知命不久矣?」
徐庶點頭道:「曹賊此舉,的確是在準備後事,北征鮮卑,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
龐統冷笑道:「元直言之有理,曹賊重病已久,若不早做準備,一旦不幸離世,境內必有大亂。」
諸葛亮收回怔忪的目光,晃了晃羽扇,慨然嘆道:「曹操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不滅此賊,漢室難興。」
關於曹操是否有稱帝之心,後世討論不絕,但從進位魏王這個舉動來看,至少他不願交出權力,還是要把控朝堂。
如果沒有封國,曹操一旦死了,曹丕最多只能繼承侯爵,其他的官位、軍權都歸還朝廷,就像董卓死後,西涼軍內亂一樣。
但有了封國,自成體系,只要指定繼承人,便可將基業傳承下去,孫權後來降魏,受封吳王,走的就是這條路。
不過一個坐中央把持權力,一個做藩王尋求庇護,結局也大不相同。
劉琦嘆道:「曹賊篡權,天下震動,朝堂之上必也大亂,我擔心那些漢室忠良,又要被其所害。」
其實曹操進位的消息傳來,劉琦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荀彧。
那個因空食盒而自殺的人,他的心中該是何等淒涼絕望,也叫後世之人扼腕嘆息。
諸葛亮嘆道:「曹賊遷都鄴城,吾等有心無力,如之奈何?」
劉琦言道:「我若設法營救一人,三位可有良策?」
「誰?」三人同時看向劉琦,這個舉動完全出乎他們意料。
劉琦緩緩道:「荀彧,荀文若!」
三人臉色大變,吃驚地看著劉琦,這不是痴人說夢?
「難!」諸葛亮愣了一下,搖著羽扇閉上眼睛。
「荀彧會被害?」徐庶吸了一口氣,蹙眉道:「有這個可能嗎?」
「不可能!」龐統呷了一口酒,「荀彧乃曹賊股肱之臣,堪比張良、蕭何,何以言救?」
劉琦卻道:「曹操心腹之中,若還有一人心向朝廷,忠於漢室,此人便是荀文若。」
諸葛亮長嘆一聲,緩緩道:「荀令君之名,亮早有耳聞,此人心存漢室,今曹賊進位,荀彧必勸諫,君臣自生嫌隙。操生性多疑,寧負天下人,一旦有此疑心,恐荀公命不久矣。」
劉琦言道:「荀彧有王佐之才,就此喪生,我大漢折卻一棟樑,豈不可惜?」
諸葛亮搖頭苦笑道:「但就怕此公生性稟直,以死明志,勸告無益。」
劉琦卻道:「荀彧一心為漢室謀劃,今見曹賊野心,必追悔莫及,我給他將功折罪的機會。邀其同心匡扶朝廷,再興漢室,以遂其志,豈不美哉?」
諸葛亮坐直身軀,思索片刻,還是搖頭道:「隻言片語,難動其心,派人勸說,曹賊必在暗中監視,位輕者難表誠意,位尊者恐有去無回。」
「我要親自走一趟呢?」劉琦看著諸葛亮,「這誠意如何?」
「萬萬不可!」
「絕對不行!」
「將軍自重!」
三人同時起身,圍著劉琦否認三連。
「諸位請坐!我只是就此事探討而已。」劉琦也沒想到他們反應這麼大。
諸葛亮嘆道:「將軍心系漢室,愛才之心我等皆知,但若因一人而棄漢室安危而不顧,愚以為非明智之舉。」
徐庶勸道:「將軍莫忘了孫策之事,今基業方定,大業未成,萬不可冒險行事。」
龐統也微哼道:「荀彧雖有大才,但比起這興漢大業,卻也微不足道,當年他可沒少幫著曹賊做壞事。孔明之才勝其十倍,何必捨近求遠?」
劉琦言道:「三位之才,吾豈不知?只是此等忠良被害,實在令人惋惜,若能有一線生機,也該全力挽救。若救荀公出泥潭,興漢志士信心大增,曹賊身敗名裂,天下人心此消彼長。孔明也可安心統兵,不必再為後方之事掣肘。我三路出兵,早日平定中原,救駕勤王指日可待。」
三人還是一致搖頭,劉琦也信心受挫,被三大智囊團否定的事情,執行難度無異於自尋死路。
正惋惜之時,史阿送來密報,曹操出兵北上,荀彧稱病並未隨行,上表辭官回家養病,人已經離開鄴城。
劉琦頓覺有了希望,再問道:「曹賊去了幽州,荀彧若渡河南下,可有機會將其救回?」
諸葛亮思索片刻,問道:「將軍果真想營救此人?」
劉琦點頭道:「此事於公於私都於我大為有利,而且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徐庶見諸葛亮竟動了念頭,忙勸道:「孔明,你一向做事謹慎,謀定而後動,萬不可冒險。」
龐統斜眼看著諸葛亮:「此事若出意外,後果你臥龍承擔得起嗎?」
劉琦言道:「諸位放心,我絕不會冒險深入敵境,只是前往接應,以表誠意,伏牛山地勢複雜,若利用得當,大有可為。」
諸葛亮坐了片刻,竟起身走到桌案前,取出三枚銅錢拋下,半晌未動。
龐統不耐煩道:「此乃國家大事,安能用你那道術,吉凶如何?」
「吉凶難測!」諸葛亮轉過身來,眼中精光閃爍,緩緩道:「但有一線生機,或可一試!」
「瘋了!」龐統站起來,氣得鼻孔朝天,「你可知後果?」
徐庶深知諸葛亮的秉性,絕不會信口開河,問道:「計將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