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悍將歸心

  張飛不滿道:「你要學俺二哥?」

  張任言道:「令兄掛印封金,千里尋兄,忠義美名流傳於世,某欽慕已久,豈敢與關公相比,只是效其行全節而已!」

  張飛摸著胡茬,看向劉琦聳聳肩:「早知如此,搬二哥前來,倒還省事了。」

  劉琦笑道:「將軍請講。」

  張任言道:「將軍既說與劉益州同宗,助將軍興漢不算背主,此論雖妙,但需他父子親口承認,在下才能追隨。」

  劉琦心想此時劉循已被擒獲,逼他換人倒也不難,問道:「其二如何?」

  張任言道:「多蒙將軍器重,不惜用離間之計,今劉牧父子皆視在下為叛臣,還望將軍說明情況,還我清白之身,我張任寧願以死明志,亦不受背主罵名。」

  劉琦笑道:「這有何難?見了劉循,可與將軍當面對質,將軍忠義,自有公論。」

  張任雙目微凜,聽劉琦語氣,便知劉循可能也被擒住,嘆道:「為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將軍取益州後,還望善待劉益州一家,共扶漢室,如此某心方安!」

  劉琦點頭道:「我與劉牧本是同宗,將軍不說,我也會如此相待。」

  張任見對他如此寬容,又想起之前種種,不由心中感動,態度也緩和了許多,只是有些心結還放不下,他需要劉璋父子親口承諾。

  劉琦傳令人馬往綿竹關而來,一路上心情舒暢,收復良將和追女人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越是困難的,越想搞到手。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這個計策當初在武關對徐晃不管用,但對張任這種人卻百試百靈,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曹操那樣用人不疑。

  傍晚時分趕到綿竹關,劉琦接見吳懿兄弟和卓膺,重賞三人,命趙雲領兵去取綿竹,其餘人馬在關內準備酒宴慶功,先與劉循會面。

  劉琦嘆道:「今王道未平,群凶各立,我本不願同室操戈,奈何令尊處牧伯之位,卻未有綏寧海內之志,不得不出此下策。賢弟有俊才大志,何不勸說令尊,與我同心協力,共除篡逆?」

  劉循冷哼道:「成王敗寇,你仗著兵強馬壯,侵我疆土,奪我基業,竟滿口仁義道德,豈有此理!」

  劉琦淡淡道:「如此說來,你不服?」

  「不服!」劉循微揚著下巴,做出一副傲嬌神態。

  劉琦嘆了口氣,擺手道:「來人,推出去砍了!」

  兩名士兵上前,架著劉循就往外走,劉循大驚,掙扎吼道:「劉琦,你口口聲聲不殺降俘,為何要殺我?」

  劉琦冷聲道:「川中將士,皆為你父子所用,身不由己,我自當勸其棄暗投明,為國家出力,為大漢效忠,他們還有改過機會。你父子既如此自私,一心要割地為王,眼看江山沉淪,卻無動於衷,便不配做劉氏子孫,留你何用?」

  「且慢!」劉循被押到門口,一腳踩住門框,大叫道:「我說不服,乃此戰失利,是因張任背叛,匡扶朝廷,亦是我輩職責!」

  劉琦冷嗤道:「到現在還以為張任背叛,足見你父子不會用人,小小一個離間計,便可叫你全軍瓦解,你還不服?」

  「當真?」劉循愕然。

  劉琦道:「若用張任之計,雖不能退敵,卻可立於不敗之地,但我尚有南路人馬可用。但如今益州兵微將寡,只剩你父子二人,無異於螳臂當車,還不明時務,實在愚蠢至極,我只要興漢良臣,不留膏粱子弟,推出去!」

  劉循被士兵推出門外,急得滿頭大汗,掙扎大叫,他只是礙於世家子弟的面子,故作堅強,眼看果然要被砍頭,頓時喊出了哭腔。

  「刀下留人!」就在此時,一人快步而來,請軍士暫且等候。

  「岳父?」劉循見是龐羲,顧不得怪怨他背叛之事,忙道:「請岳父為我求情。」

  龐羲匆匆趕到府衙,其實劉琦早有交代,無需多言,便放回劉循,由老岳父去勸說,這時候第三人出面更為穩妥。

  酒宴進行到一半,龐羲帶著劉循到來,先向劉琦敬酒,嘆道:「是我一時糊塗,冒犯兄長!我願回成都勸說家父,今後與兄長同進退,共扶漢室。」

  劉琦欣慰笑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今王室衰微,奸臣當道,身為漢室宗親,吾輩當自強,同心同力,延續漢祚。」

  劉循又請將張任帶來,為其賠罪道:「將軍忠肝義膽,是我年輕氣盛,用人不明,錯怪將軍,還望恕罪!」

  張任忙躬身道:「豈敢如此?大公子初次領兵,難免急躁,既知末將一片苦心,某雖死無憾。」

  劉循見張任沒有絲毫怨恨,反倒如釋重負,心中暗嘆,果然是自己錯怪了他,如此一員良將,卻不得不讓給劉琦,不舍卻又無奈,慨然道:

  「今朝綱崩摧,群生憔悴,吾兄振臂疾呼,聚忠義之士以興漢室,吾輩同為漢室宗親,責無旁貸。我欲回成都勸說家父,將軍文武雙全,當以大局為重,隨車騎將軍建功立業,匡扶朝廷,勿以小小益州為念!」

  「末將遵命!」張任驚喜不已,這是他想到的最好結局,劉璋父子歸順,他們同宗同源,自己還是劉氏部將。

  轉身便向劉琦拜倒:「末將張任,願為漢室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劉琦為此事煞費苦心,他也心知肚明,此時卸下包袱,又得如此明主,此生何憾?

  劉琦忙扶起張任,大笑道:「昔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皆名傳後世,有將軍相助,興漢之路又近一步。」

  張任的能力比關羽稍遜一籌,但忠義氣節卻相差無幾,收服這樣一員武將,成就感難以言喻。

  馬上命人看座,劉循坐在劉琦身旁,張飛拉著張任同桌,也要敘敘張家人的淵源。

  龐羲言道:「久聞將軍文武雙全,文采驚人,今日同宗會面,益州將定,何不吟詩一首,以志紀念?」

  劉琦微微一頓,慨然道:「此戰雖勝,然同宗相鬥,實令親者痛,仇者快,非我所願耳!賢弟將回成都,我臨行贈詩一首,望轉告叔父,以明吾志!」

  劉循抱拳道:「愚弟洗耳恭聽!」

  劉琦起身環顧眾人,緩緩吟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