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楚王當知道忠臣不事二主的典故吧?

  聽到劉武要見周瑜了,一旁諸葛亮倒是不敢怠慢,忙令人去把周瑜帶過來。

  倒是龐統有些用似懂非懂的目光看著董昭,似乎明白了什麼。

  周瑜其實已經到了襄陽已經不短時間了,但是,劉武並沒有接見。

  而如今,董昭來了,宴席已經過半了,劉武竟然要見周瑜了,這顯然,並不太正常?

  龐統倒是也並沒有往深處想,隨著劉武擊敗曹操十萬騎兵回來,身上的上位者威勢更重了,再加上劉武這一路打拼而來,坐上如今楚王之位,心機深沉,頗有智慧與謀劃,劉武的形象也是讓麾下一眾文武愈加的尊敬。

  宴席繼續,楚王府豢養的歌姬與舞姬,已經在翩翩起舞了。

  一個個相貌姣好,身姿綽約,任何一個放在後世,都是大家閨秀,彩禮要幾十萬的那種,但是,卻都是上位者娛樂享受的工具。

  並沒有讓眾人等待多久,很快侍者來稟報,周瑜到了!

  「讓周瑜進來!」劉武讓一眾歌姬舞姬下去,說道。

  周瑜,這位昔日的江東英傑,如今身為棄子,緩緩步入了大廳。但他的俊朗外貌卻依舊令人無法忽視。

  陽光透過窗欞,恰好灑在他的身上,為他那略顯疲憊的面容增添了幾分柔和的光輝。周瑜的五官深刻而立體,眉宇間透露出一種不屈的英氣,即便是在這樣的時刻,也依然難以掩蓋他天生的儒將氣質。他的雙眸雖顯得有些黯淡,但依舊清澈如水,仿佛能洞察人心。

  大殿內一眾人目光也皆審視著周瑜,尤其黃祖,眼眸閃爍著唏噓與嘲弄。

  似乎在說,爭鋒數年,如今還不是成了孫家人棄子。

  「周瑜,周公瑾,見過楚王!」

  周瑜站在大殿中央,看著主位上散發著威勢的劉武,不卑不亢拱手道。

  劉武也在打量著周瑜。

  不得不說,周瑜英姿勃發,外貌真是英武俊美,不愧讓人稱之為美周郎。

  「周瑜,破壞孤王與彭侯的關係,你可知罪?」

  劉武居高臨下看著周瑜,淡淡問道。雖然周瑜並非一般人,乃至在歷史上都名震後世,但是,如今形式他劉武為刀狙,周瑜為魚肉,他卻不會有任何失態。

  大廳內諸葛亮、龐統、董昭、蔡帽、黃祖等人聽著劉武問話,目光皆不由閃爍看向周瑜。

  從劉武字裡行間,以及說話的語氣他們就能夠去揣摩劉武對周瑜的態度。

  周瑜依舊臉上沒有什麼表情波動,對劉武拱手,沉吟說道:

  「昔日,楚王在吳侯孫權欲和曹操聯手之際,扶持出彭侯,把吳侯勢力一分為二,目的是為了解除襄陽危機。然後,楚王又欲拉攏彭侯與吳侯對抗,多上一位盟友,不惜拿出十餘萬糧食,目的也就是為了拉攏彭罷了。」

  「而在曹操兩路出兵,進攻楚王時。天下人皆知道楚王形勢不妙,那個時候,彭侯若是真出兵,應了楚王的命令,無異於自尋死路了,周瑜為吾主獻策保全徐州,不知又何罪之有?」

  大殿內,周瑜面色平靜,直視劉武,說道。

  周瑜的話,瞬間讓諸葛亮、龐統、蔡帽、黃祖面色都難看起來。

  「周瑜,你可知道,彭侯與襄陽可是盟友關係,大戰之際,襄陽危機,但是徐州卻在汝的建議下,棄盟友關係不顧,這你做何解釋?」蔡帽當即對周瑜大聲喝道。

  周瑜看了一眼蔡帽,突然笑道:

  「你也說了,不過是盟友關係,盟友關係,徐州便就必須聽你們的嗎?」

  「蓬!」

  「好膽!」

  蔡帽、黃祖二人被周瑜的話激動了,猛拍桌案。

  「行了!」

  坐在主位上,一直沒有說話的劉武制止,出聲道。

  劉武看著滿是平靜、內斂的周瑜,直言說道:

  「周瑜,你是聰明人,孤王與彭侯關係,受到了你的挑撥,孤王不去看你徐州如何,孤王只看襄陽,只看自己,你,有錯就要認。」

  周瑜聽到劉武這般霸道、強勢的話,臉上浮現一抹無奈,說道:

  「楚王意思,瑜明白了,楚王有什麼懲罰,儘管說!」

  劉武這話很明白了,不論誰對誰錯,你周瑜勸說孫紹,確確實實得罪他劉武了,傷害到他劉武的利益了,如今,他周瑜落在了手中,就承擔後果吧。

  劉武這麼說,周瑜真沒有什麼話反駁了。

  「你有才,孤王是愛才之人,若是你願意在孤王麾下效命,孤定不吝嗇官爵,並給你大軍統領,如何?」

  劉武對周瑜問道,一邊問,劉武卻是有些期待看向周瑜。

  周瑜,在劉武看來,是真的有本事。

  歷史上,周瑜的統兵能力極為出色,具體表現如下:

  赤壁之戰中的卓越表現:作為赤壁之戰的總指揮,周瑜以少勝多,大敗曹軍,這一戰役不僅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也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他能夠準確分析敵我形勢,制定出有效的戰略戰術,最終取得勝利。

  水陸兩棲作戰奇才:周瑜不僅擅長水戰,還展現出在陸戰方面的才能。在赤壁之戰後,他繼續指揮孫劉聯軍進攻南郡,成功擊敗曹軍大將曹仁,奪取南郡,進一步證明了他的統兵能力。

  提出「二分天下之計」:周瑜具有深遠的戰略眼光,他曾向孫權提出「二分天下之計」,計劃吞併漢中的張魯,聯合西涼馬超,以襄陽為根據地,進軍中原,消滅曹操,與馬超平分天下。這一計策在戰略上完全可以比肩諸葛亮的隆中對。

  顯然,周瑜的統兵能力在三國時期是極其稀有的,他不僅在實戰中屢建奇功,還展現出深邃的戰略思維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姓名】:周瑜,字公瑾

  【陣營】:徐州孫紹

  【政治】(滿值110):98,當世傑出的智謀之輩,才智過人,政治能力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

  【謀略】(滿值110):99,當世頂級的智者,主張兵法的多樣性。

  【統帥】(滿值110):103,當世頂級統帥,擅長利用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結合火攻、反間計、苦肉計等多種戰術手段,以智取勝。他的戰術靈活多變,敢於創新,能夠在關鍵時刻抓住敵人的弱點給予致命一擊。)

  【主公】:孫紹

  【忠誠度】:92

  【歷史評價:周瑜在軍事、政治、文化和聲望等方面都有著卓越的貢獻和影響。作為東吳的重要將領和孫權的密友及謀臣,他在江東的歷史進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雖然周瑜在36歲時英年早逝,但他的影響力和地位依然長久地留存於江東的歷史記憶中。他的一生充滿了輝煌的成就和無盡的傳奇,成為江東歷史上的一顆璀璨明星,被後人代代傳頌。】

  看著周瑜豪華的屬性面板,劉武不得不承認,他很心動,若是周瑜能投於他,劉武甚至都有心把周瑜給推到他麾下兵馬大元帥的位置上。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面前周瑜的能力,值得他如此去做啊!

  大殿內,隨著劉武對周瑜招攬的話丟過去,諸葛亮、龐統、董昭、蔡帽、黃祖等人皆齊刷刷看向周瑜。

  只是在眾人矚目下,周瑜卻是搖頭,拱手對劉武笑道:

  「楚王好意瑜心領了,不過,楚王當知道忠臣不事二主的典故吧?」

  周瑜的話音一落,眾人面色瞬變。

  坐在主位上的劉武面色也難堪了起來。

  忠心不事二主的典故主要源於古代對忠誠的極高崇尚。這一觀念強調忠誠的專一性,即忠誠的臣子不會侍奉兩個君主。

  顯然,周瑜拿忠心不事二主,表明自己決不會違背自己的品質與堅守,否則便是背叛忠誠極高崇尚。

  「孤王佩服忠誠的人,所以,你如此說,孤王不能再說招攬的話了。」

  劉武深吸一口氣看了眼周瑜,說道。

  周瑜看著劉武,眼眸微微閃爍,對劉武低頭拱手,不再說話。

  「既然如此,那便正常懲處吧,你們以為孤王該如何懲處周瑜?」

  劉武不再看周瑜,把目光看向諸葛亮、龐統、董昭、蔡帽、黃祖等人身上。

  聽著劉武這話,大殿內眾人皆是靜了下來。

  如何處置周瑜?

  其實按黃祖的下意識想法,直接拉出去砍了就是。

  只不過這也就是下意識想法,周瑜怎麼說也是徐州大都督,儘管被孫紹交了出來,但是,在徐州地位還是有的。

  若是他們把周瑜押回襄陽,轉而就把周瑜給砍了,那麼,孫紹以及徐州文武定然仇視襄陽。

  一時之間,眾人皆皺眉,董昭目光則是在劉武與周瑜身上來回閃爍,突然,對劉武拱手道:

  「大王,不如把周瑜交給昭吧,大王讓昭負責楚國工正,手下還缺人幹活。」

  諸葛亮、龐統、蔡帽、黃祖等人皆看向出聲的董昭。

  龐統更是用一副果真如此的目光看向劉武。

  董昭在龐統心中,地位也在上漲,會揣摩君意啊。

  「公仁,你剛至襄陽,不先熟悉一下?」

  劉武對董昭問道。

  董昭聞言,臉上卻是露出了笑容,笑道:

  「能為楚王效勞,昭來襄陽才有意義。」

  「既然如此,那這周瑜便交由給你帶走了,不過,周瑜是有能力的,孤王雖然生氣,但是若其重新效忠孤王,孤也還是能夠重新考慮的。」劉武對董昭囑託說道,表示周瑜雖然衝撞他了,但是作為楚國楚王,雄闊六州之地,他還是有一些容人之量的。

  「大王胸懷寬廣,昭佩服,昭定多用心,勸說這周公瑾。」董昭忙應諾道。

  周瑜聽著周圍人如何處置,如如何對待自己,把自己交給他人,臉上淡淡的笑容依舊沒有絲毫減少。

  仿佛在看熱鬧,並不是自己。

  劉武對周瑜這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人,雖然敬佩,卻不敢苟同。

  傳統上,「忠臣不事二主」強調的是忠誠的專一性,即忠誠於一個君主,不侍奉第二個。然而,傳統就是對的嗎?

  就如,管仲的情況就有其特殊性。

  歷史上,管仲他最初輔佐公子糾,是出於對公子糾的忠誠和職責所在。後來公子糾失敗,管仲被俘。在鮑叔牙的舉薦下,齊桓公不計前嫌,重用管仲,這是基於對齊國利益的考量和對管仲才能的認可。

  管仲選擇忠誠於齊桓公,並非簡單地背棄公子糾,而是基於對現實情況的判斷和對齊國發展的責任。他忠誠於的是齊國的國家和人民,而非某個特定的君主。管仲的忠誠和才智最終幫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實現了齊國的強盛。

  因此,管仲的行為就雖然不符合傳統意義上的「忠臣不事二主」,但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展現出了更高的忠誠和智慧,為齊國和人民做出了傑出貢獻。

  這才是劉武認為更可行的品質。

  再如岳飛。

  忠心,也是非常好的品質。

  但是,一部分人認為岳飛對皇帝的忠誠達到了絕對的程度,甚至在某些決策上,岳飛過於依賴和遵從皇帝的意願,即便這些意願可能不利於國家的長遠利益。這種絕對的忠誠,在他們看來,是一種「愚忠」。

  在岳飛被陷害的過程中,有人指責他沒有及時察覺和反抗來自權臣秦檜的政治陰謀,導致自己最終被害。這種未能有效保護自己被視為一種「愚忠」的表現。

  而劉武,雖然也並不太清楚岳飛是否是愚忠,但是,他認為忠誠並非盲目,他始終堅守的是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而非對某個特定皇帝的忠誠。

  用在周瑜身上同樣如此,凡事沒有絕對。

  若是孫家對其好,未來再還回去便是。

  天下尚未統一,各路諸侯爭霸,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而北方的胡族卻是在慢慢壯大,對中原漢人虎視眈眈。

  妄圖發動歷史上漢人黑暗時刻的五胡亂華,搶占漢人的生存的資源與空間。

  是大漢百姓,當一致對外。

  當然,對於董昭能否真的能夠勸說周瑜投靠,劉武雖然感覺希望渺茫,但是董昭是個頂級的謀士,善於攻心,或許還有生機,不過,不論如何,董昭到了,小喬、周瑜,他劉武必得其一!

  (本章完)